APP下载

传统家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2-04-13李慧娟刘富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颜之推颜氏家训教育法

李慧娟,刘富英

(1.重庆市秀山县委党校,重庆409900;2.西南民族大学,成都610041)

传统家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李慧娟1,刘富英2

(1.重庆市秀山县委党校,重庆409900;2.西南民族大学,成都610041)

家训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远不止方法运用上,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环境、功能的应用上,不仅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传统家训;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家庭环境

中国古代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特殊的形式,滥觞于西周,发展于隋唐,完善于明清[1],它不仅是古代家庭、家族长辈向子孙传播修身齐家思想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对后代进行伦理道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家训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家训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2]。中国传世的历代家训卷帙浩繁,内容庞杂,从南北朝的《颜氏家训》,唐代的《柳氏家训》,宋朝叶梦得的《石林家训》到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其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不皆然,现以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3]为例。

1.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法

理论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单纯的理论灌输多少显得有点空洞而缺乏说服力,在讲道理的同时辅之以相应的事实根据,理论就会更加充实,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颜氏家训》中的《勉学》篇里运用得恰到好处[4]。

文章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观点:“自古明王圣帝,犹需勤学。况凡庶乎!”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展开事实论述,“士大夫子弟,数岁以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作者围绕这个主题还举了相当多的例子来证明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比如,颜之推在谈到“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时举了大量实例,其中“糊口”、“孔方”等不仅有趣,而且这样的论述也十分让人信服。

2.榜样示范法

榜样学习法也叫典型示范法,它是通过典型的人进行示范以提高人们思想水平的方法。《勉学》篇的第五段专门就榜样学习进行了论述。梁元帝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勤学榜样,才12岁的他就已经很喜欢学习了。“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曲。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鸥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一个帝王之子尚且如此勤奋好学,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

3.预防教育法

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中国古代儒家忧患意识影响的产物,所谓预防法就是针对人们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倾向,事先教育,防止其发生,或将其制止、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方法。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可以说是一部贯穿了“防微杜渐”思想的预防教育法教材。在《序致》篇中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写《颜氏家训》的宗旨就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了能够增强说服力,作者特别举例说:“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诚翻奖,应柯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鞑致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可见对于家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预防教育法是非常好的方法,只要做得好,不仅省力而且持久,就像孔子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了。

4.隐性教育法

隐性教育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一种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它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潜藏的教育性因素间接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个性渗透塑造性影响活动的手段和方法,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颜氏家训》中《慕贤》曰:“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人与环境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一定的环境氛围对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人格素养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代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下,要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阻碍特别大,只有充分利用隐性教育法才能更好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传统家训中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教育

道德是人们依靠内在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家训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劝子为善、戒子为恶[5]。

1.以俭养德。在传统家训中,节俭不仅强调生活资料的节用,而且是作为修身养德的手段之一,一代名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得明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康熙在《庭训格言》中,将节俭之德与官德联系在一起,认为奢侈的生活方式会引发贪污腐败:“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宦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不贪何以给之?”语云:“俭以成廉,奢以成贪,此乃理之必然矣。”

现代公民教育要求我们遵守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家庭美德大力倡导勤俭持家,这些都与家训中的节俭教育不谋而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千百年来传承下来与家训教育不无关系。

2.诚信教育。我国最早出现“诚、信”的文献资料是《易经》,“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经居业也。”人要讲求信用,以增进美德,言论讲究诚信,用以积功立业。中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十分重视“诚信”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培养子女诚信的品德也就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翻开古代家教史,几乎没有哪一位有眼光的家长不对子弟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曾子杀猪示诚信”早已家喻户晓,成为中国教子诚信的典范。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尚诚守信的美德,诚挚待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在中国各行各业,各阶层中都有突出表现。诚信之德对于治国安邦、稳定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这个信用缺失的社会,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诚信美德在经济、政治活动中依然焕发着青春的风采。

3.立志修身。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把立志作为人修身的根本,他们认为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没有高远志向,人就会失去奋进的目标,如果没有志向,只能碌碌终生,所以立志是一种人生境界。《诸葛亮集·戒外甥书》中论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皆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古代家训从反省、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个人修养的方法,为个人提供了评判是非、辨别善恶的标准,孔子提出“吾日当三省吾身”,自省可以使自我主体不断地实现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人缺乏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应当以古代家训为正视自我之范本,注重个人修养。

三、传统家训中潜藏的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的发展影响极大,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因此为了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家庭文化环境建设好。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出自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6],在他看来长辈尤其是父母亲对孩子的师范作用非常明显,因为父母与孩子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加上朝夕相处,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颜之推告诫广大父母们一定要慎于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子女的表率,努力做到以身作则。

传统家训在重视对子孙道德教育的同时,同样注重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无论是家训内容还是家训方法都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全方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要充分吸取传统家训中的精华,利用家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部分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蒋海渔.中国古代家训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107 -109.

[2]陈悦悦,张正霞.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81 -82.

[3]颜之推.颜氏家训[M].檀作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7.

[4]陈雪莲.论《颜氏家训·勉学》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企业技术开发,2010,(10):75 -176.

[5]洪明.简析家训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教育功能[J].天津社会科学,2010,(4):140 -142.

[6]郑益乐,阳德华.颜之推早期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以《颜氏家训》为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0,(4).

G410

A

1001-7836(2012)07-0098-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43

2012-05-16

李慧娟(1979-),女,河南平顶山人,讲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刘富英(1988-),女,江西吉安人,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育法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迪
《颜氏家训》的语言风格及修辞艺术探究
《职业教育法》重要问题修订意见的调查
我国加紧修订(职业教育法)健全完善相关制度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