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探讨

2012-04-13邵纯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专业

庞 静,邵纯红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50)

新形势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探讨

庞 静,邵纯红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50)

随着国家高等院校专业的调整、经济的转型、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转变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鉴于此,在介绍当代教育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及教学内容整合策略,同时,论述了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考核制度及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以期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真正体现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的精神。

课程体系;卓越计划;CDIO

引言

专业课程体系涉及到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诸方面,关系到展开教育教学的育人方案的总体设计,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础,也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当代教育的新形势

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卓越计划”包括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其二是学校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其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我校正式成为第一批试点院校之一。

1.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施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进行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 000万美元的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CDIO模式是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是根本有别于学科知识本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不仅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群体,也要来自工业界[2]。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而不只是闭卷理论考试。可以这样说,CDIO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性改革。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完全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

2 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

基于满足我国产业升级的需求,迫切需要解决毕业生上岗适应慢,缺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职业道德薄弱、缺乏创新能力及敬业精神等问题,在新形势下,考虑到上述诸多问题,提出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课程设置的“三接轨”原则

“三接轨”即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课程体系建设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应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即按需培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应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吸收涵盖国内外的最新科技发展成果。

2.2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以能力为核心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强调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突出课程体系的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服务于现实工程实际;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增,以往我国高校建筑设备相关专业设置中,专业知识面相对较窄,导致同行业的毕业生往往是懂水暖却不懂电,熟悉暖通空调却不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电气控制,反之亦然,这就导致了行业内人才利用率不高;同时由于企业改制及成本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往往只安排一个现场设备工程师,这就要求现场工程师必须同时具备水、暖、电相关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基于此,社会迫切需求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就要求必须开设相关专业的多门主干课程,鼓励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保证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融合相关专业知识,形成多学科、多视角,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和工作后的继续学习的能力[3]。

3 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整合

课程体系设计应符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在本科四年的教学环节中,争取使学生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并争取掌握深入的实践技能。课程设置应切合实际,增设管理类和相关专业课程,加强供暖、通风、空调、燃气、制冷等施工类实践课程,扩大实践教学比重,同时增设工具类软件课程[4]。

对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始终。从学生一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学生就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直接接触到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使学生对大土木平台的专业设置及各专业的相互关系有所了解,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涉及的专业面较宽,应分不同的专业分别配备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配合授课,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同时,组织学生通过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对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以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尽量将授课内容与专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每一门课程甚至每一个知识点与后续课程及专业之间的关系。教学形式不局限于课堂,要适当地走出课堂,将一些理解上较难的知识点转移至工程现场讲解。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需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系统地增设实践类教学课程体系,通过产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作用,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学习,让学生有条件接触到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及现代管理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与课程体系优化相关的几个问题

4.1 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队伍的建立,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我国工科大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出校门后进校门,尽管有高学历,但是没有相应的产业实践经历,相对缺乏与行业、企业的有效沟通,在交流上缺乏共同经历和共同语言,致使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就目前而言,可以通过多条途径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包括聘请来自设计、施工等部门的工程师到校授课、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答辩,以弥补校内教师工程经验的不足,同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校内年轻教师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在教学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

4.2 考核方式

有效的考核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所知识,是检验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突出能力培养,要求我们的考核方式应避免单一化,可以采用职业技能证书、面试、笔试及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元化考核,而不是仅仅限于传统的卷面考试形式。

4.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必然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使学生能够在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渐培养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完整的工程实践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所参与项目的全部环节。与此同时,适当地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更有益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多开出一些跨课程的实验项目,而且要明确在哪门课程中完成,以保证技能体系的完整性。

结论

在社会需求和就业压力都大增的今天,应用型本科生只有形成区别于研究型本科生并优于研究型本科生,且具有自身特点的实践技能,才能增强自身的优势,适应其专业服务面广、跨行业特色的需要。当然每个学校应该从自己的地区特点出发,通过合理地制订专业教学计划、配置适应市场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真正体现教育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的精神。

[1]刘会英.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2]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 -87.

[3]王海波.建筑设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1):130 -132.

[4]彭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1):52 -53.

G642.0

A

1001-7836(2012)07-0060-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25

2012-05-15

庞静(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工程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子午工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