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创新实效研究

2012-04-13杨海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内容

杨海廷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创新实效研究

杨海廷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是高校思想理论必修课之一。基于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当前学生思想及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实际,要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对当前的教学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

毛泽东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创新

一、引言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网络条件下,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由于其教学内容中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要想讲好这门课程,使学生真正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较其他几门政治理论课程困难更大。如何提高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做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学生头脑,在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从事本课教学的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创新教学去适应新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在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理论、坚定思想信念、正确认识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发展的科学,本身就具有不断自我创新和发展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实践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没有止境。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这门课,其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反映的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创新发展。这种实践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决定了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也不能囿于固有的思维定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当前传统的以单纯课堂讲授为主和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落后于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也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对于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需要,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的创新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就一定的活动所进行的互动过程,客观地讲关于这一活动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进行创新,本文主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影响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师和生两个方面,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首先是教师如何教,其次才是学生如何接受的问题。因为从实际出发,政治理论课毕竟不同于专业课,它对于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并不能显现直接作用,因此指望学生能像学习专业课一样去主动学习是不现实的。从这一点来说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但是这种主动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一切都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特别是那种满堂灌单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绝对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改变单纯“以我为主”的教学观念,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研究如何教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性和参与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引导性就是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实际以及学生思想实际,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理论告诉学生让他们被动地接受。参与性就是把单一的教师讲授变为师生的互动,通过课堂提问、问题讨论或专题研究等方法,教师主动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组织讨论,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学习理论,掌握要学习的相关知识。这个过程可以看做学生的一次间接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是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具体可以通过撰写论文或者制作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观念的创新前提是要牢牢记住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即结合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理解和认识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开展,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作用,教师的讲授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并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地位而受到削弱。而是要在确立和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在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就“教”与“学”的矛盾认识方面,人们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简单地看成是受教育者,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能动的认识主体的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知道今天的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不仅思维活跃,而且知识面很广,对社会现象和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如果试图通过灌输的办法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认识是很难办到的。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教”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实现“学”的目的,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最基本途径。现阶段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且基本上都是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单向式的“说”、“教”方式,不能否认,教授式的教学方法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指望学生能主动、自发地去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是不现实的。但讲授不应该是唯一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解决他们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当前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识问题,难以达到前述的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目的。因此,讲授式教学必须也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所教授内容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比如问题研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教学法以及利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和网络的情景式教学方法等。

研究式教学运用于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教师在讲授概念和原理时,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或者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探究,从中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得出必要的结论。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认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学生的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来进行,最后形成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如何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法训练了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交流思想与看法的能力,还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注意他人意见和倾听别人意见。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问题并没有一定的或一致的结论或统一的认识,因此讨论结束时教师的总结非常重要。

由于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实践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尤其应当重视。实践教学是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科学理论进课堂、进头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但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安排校内的实践,请专家学者或者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领导来校做报告,和学生座谈,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学习小组开展有关教学内容的研究学习等。也可以走出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农村、工厂或其他社会单位参观学习,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结合课堂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对所学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坚持和贯彻一个基本原则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教师既要善于把教学活动置于理性的主导之下,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和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从事认识活动的自觉能动的主体,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不能完全避免“说教”的情况下,引入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必要把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尽可能把所教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走出课堂、学校,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内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依据讲授的内容在内容范围上做适当的扩展和补充。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实际和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国防和外交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教师主观意愿如何及教材是否涉及,学生都会主动地联系自己接触的实际问题。而这些东西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要适当地结合当前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补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一些当前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如果教师只重书本,脱离当前实际去讲授,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迎合学生的兴趣而突出某些所谓热点问题,偏离主要的教学目标。二是要根据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做适当侧重点调整和补充。本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但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同,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的教学不能完全脱离专业课程教育,二者是有联系的。教师如果能够做到适当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开展教学,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教学内容创新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既体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又充分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际,要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大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有用,能解决实践和认识问题。教师要以培养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入心入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从提高教学实效的角度出发,也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课程考试考查的方式也应当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中,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偏重于要求学生记忆,并且往往一次考试一张考卷确定成绩,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模式有必要进行改革创新。从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查向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转变,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考核方式可以多样,采取材料分析、实践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和热点问题研讨等办法进行。期末书面考核与平时学习、实践情况考查相结合,把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表现和成绩都纳入考核内容之中,使考核全面化、过程化,促进学生认真参与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Research on the Actual Effect of Teaching Innovation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YANG Hai-t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116044,China)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of ideological theory in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current students'ideology and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to meet the expected the teaching goal,we must make innovation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from aspects of teaching concepts,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

Mao Zedong thought;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teaching;innovation

G642

A

1001-7836(2012)07-0044-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19

2012-02-20

杨海廷(1955-),男,辽宁葫芦岛人,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内容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挂了帅牛鬼蛇神脚下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