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教职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路径初探*
2012-04-13虞文清
虞 文 清
(湖州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因为共产党的力量与作用除了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外,最重要的还是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高校,党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与高校实际相结合,体现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育人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等各个方面与各个环节上,党员教职工在思想上、行动上不但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走在教职工群众队伍的前列,而且要走在高教事业发展的前列。
一、党员教职工要在思想观念上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做与时俱进的模范
所谓先锋战士,必须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而不能是落在时代后面的人。当今的时代呈现加速度发展的态势,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不断更新,抱残守缺必然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抛弃。在高校,作为教育事业骨干的党员教职员工要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P87)
1.党员教职工必须具备科学理论素养 党员教职工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1)提高理论素养是党员履行政治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章第三条党员义务第一款明确规定:“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高校的党员教职工应当率先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还要用科学理论去教育别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2)提高理论素养也是增强工作能力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对其他学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高校,无论是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教师,还是从事教辅工作、服务工作的职工,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可以提高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说观察自然界可以借助望远镜和显微镜,那么,观察社会问题就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2](P212)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问题上,高校的党员教职工必须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既不能用僵化的理论去剪裁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不能“跟着感觉走”,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缺乏批判的眼光与鲜明的立场。
2.党员教职工必须具有世界眼光 密切关注时代变化是党员教职工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说普通教职工应该紧跟时代变化潮流,那么党员教职工则应该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世情来看,今天的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与社会网络化的特征;从国情来看,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对外开放时代、市场经济时代、依法治国时代。高校的党员教职工必须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时代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1)对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从“盲目排外”到“眼睛向外”。过去的中国,因为长期处在封闭状态,造成了国人眼光普遍狭隘与短浅。我们比较多地看到了国内的变化,而对国外的发展变化所知不多。“文革”前后,我们的脑海里始终只有“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观念。随着国门的打开,我们才惊异地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号称世界革命中心的自己已处于 “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痛定思痛,我们才醒悟过来。对外开放时代要求我们高校教职工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睁大眼睛看世界,瞄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江泽民说:“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到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与崭新课题。”[3](P635)面对着大千世界一日千里的变化,我们高校工作的同志,千万不能再抱残守缺了。(2)对外界的文化认识从“唯我独尊”到“兼收并蓄”。过去有一个阶段,我们党员教职工的胸襟不是很开阔,往往以真理的垄断者自居,把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等同起来,对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都采取排斥的态度。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把毛泽东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说的“两个凡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信条到处套用。[4](P590)我们强调处处与“敌人”对着干,却在无形之中把自己的手脚给捆绑起来了。因为“敌人”拥护的我们都要反对,也意味着我们把人类文明的一些共同成果给轻易否定了。其实,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因为它在与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阵地;对于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我们要进行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在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的同时,也应该承认,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同样也闪烁着许多真理的光芒,凝结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所指出的:“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5](P373)江泽民同志也说:“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明确认识,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3](P206)(3)对不良思想的防范从“建立隔离墙”到“增强免疫力”。过去,我们党员教职工的着眼点是不让学生接触不良思想。今天,我们既要过滤不良文化的影响,更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要教育学生学会“与狼共舞”,因为在开放时代要想封锁信息是不可能的。面对国门的洞开和各种思想意识的泥沙俱下,鱼目混珠,我们要把思政工作的着眼点,放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来。
3.党员教职工必须富于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员教职工要有一种旺盛的创新能力。(1)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一般都经过了特定的程序,广泛地集中了民智,较好地反映了民意。但是,如果好的方针政策不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精神的力量就不能转化为物质的力量。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三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机械地盲目地照搬照抄式地贯彻,另一种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三种是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使上级的指示或决定发挥最大的效益,弥补政策的不足或漏洞。前两种都是不可取的,第三种才是唯一正确的路径。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刻理解与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领会其意图,把握其精神实质;同时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实际,尊重民心民意,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2)不失时机地向学校党组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使之成为学校决策的参考。每个领导者或领导集体,在进行决策时都希望有多种备选方案。如果下级提不出任何创造性或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上级的决策只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智慧,这种决策的科学性、严密性与可行性是会大打折扣的。所以,基层党员教职工要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给学校党组织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3)充分尊重教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胆子大,不怕困难,又要多用脑子少用嘴,找出矛盾的症结之所在,更要善于借力,争取上级的支持,群众的理解,左邻右舍的谅解。党员教职工要围绕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二、党员教职工要在共同奋斗中走在教职工队伍的最前列,做教职工群众的表率
所谓先锋战士,必须是走在群众队伍前列的人,而不能是落在群众队伍后头的人。高等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专门人才,不是一个人的个体劳动所能完成的,需要高教战线的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与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1.党员教职工要在团结互助中发挥好带头作用 团结就是力量,党员教职工要做团结的凝合剂。(1)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千万不能闭目塞听。比如:在教学中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学相长,不能一本讲稿讲到底,照本宣科,以不变应万变;在科研中要善于听取同行的意见,博采各家之长。“三人行,必有吾师”是一种谦虚的求学态度,“我花开后百花杀”是一种排斥异己的思想;在育人中要听取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意见,形成育人的合力;在管理中要善于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博采众长才能扬长避短。(2)要善于团结不同性格、脾气、秉性的人一同工作,千万不能文人相轻。高校是文人荟萃之地,每个人从事的学科与研究的方向各不相同,而且教学科研大多是个体创造性的劳动,这就很容易造成教师之间的隔阂与冷漠。加上中国有传统的“文人相轻”恶习,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对方,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党员教职工必须打破“文人相轻”陋习,团结不同气质、性格的教师一道工作,联合攻关。
2.党员教职工要在集体奋斗中发挥骨干作用 一方面,党员教职工要刻苦钻研业务,争取成为业务骨干或专家。同样是高校教职工,党员教职工的先进性在业务工作中应该体现得比普通教职工更好一些。如果说对一般教职工来说只要求完成本职工作,那么对党员教职工来说必须加上“出色地”三个字;如果要求普通教职工遵纪守法,那么对党员教职工必须加上“模范地”三个字。另一方面,在困难面前与危急关头,党员教职工要挺身而出,做教职工群众的中流砥柱。比如,在处理群体性的突发事件面前,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评估验收的工作中等。中央提出的“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同样适用于考察高校的党员教职工。
3.党员教职工要在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 一方面是充当好学校与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党员教职工要把教职工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党组织作汇报,反映教职工群众的呼声与愿望;同时,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消化,准确传达学校的决策与意图,使上头的政策变为教职工群众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是发挥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党员教职工要经常性地深入学生班级、寝室、社团,了解学生情况,反映学生诉求,同时宣传学校的校纪校规、培养方案。
三、党员教职工要在日常工作中走在事业发展的最前列,做“三育人”的榜样
所谓先锋战士,必须是走在事业发展前列的人,而不能是落在事业发展后头的人。高校的事业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合格人才的重大职责,而培育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的各项工作都与育人相关,具体来说就是“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这是高校所有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职能。党员教职工必须在“三育人”中做得更好一些。
1.党员教职工要在教学改革中,体现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教学工作是高校最基本的一项工作,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到第二课堂,从实践实验到毕业论文指导,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能否培养与造就一大批合格接班人与高素质建设者。党员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中要勇挑重担,在实施教学任务时要殚精竭虑,在完成教学任务时要精益求精。面对急难险重的教学任务,要发扬“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精神,体现特别能战斗的大无畏勇气。
2.党员教职工要在学习与科研工作中,体现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学习与科研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付出很多的心力、精力与体力,只有潜心钻研,才能有所收获。而科研又是教学的基础与前沿,没有自己的科研,很难有高质量的教学。因此,做科研一定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就要求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勤学苦练基本功,苦心孤诣做项目,苦思冥想找对策,苦心经营方寸地,坚决抵制形形色色的学术腐败。
3.党员教职工要在育人与服务工作中,体现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在高校,育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良心活,需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与意识,比如班主任工作,既可以放任自流去做,也可以全神贯注去做,工作的伸缩性很大。然而,不同的做法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没有一点奉献精神,一天到晚计较名利得失,是很难做好育人工作的。所以,育人工作要提倡“奉献在前,名利在后”。党员教职工要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保持沟通与交流,或者是利用网络平台,或者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或者是利用导师辅导学生的机会,或者是利用节假日探望学生寝室等,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考研就业、情绪波动、感情波折……尤其是“三困学生”(生活艰难、学习困难与心理困惑的学生)应该格外关心,可以与他们结成对子,给予他们经常性的联系与帮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的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