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2012-04-13汤溟

陕西中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小蓟血分尿血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见个别红细胞,经离心沉淀后的尿沉渣,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若超过3个以上称血尿。肾性血尿属中医的尿血、溺血等范畴。

1 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血尿的论述颇为丰富,《素问·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认为膀胱有热导致血尿;《金匮要略》“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仲景认为血尿的病机主要因于热,病位在下焦;《诸病源候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巢元方认为血尿是心火移热于小肠;《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夫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热,血渗于脬故也。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脬内而尿血也”,认为血尿的形成是是由于膀胱有客热,血得热妄行所致;《丹溪心法·溺血》“其人素病于色者,此属虚”,指出血尿因房劳伤肾所致,其病机属虚;《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中气虚弱,不能摄血,又兼命门相火衰弱,乏吸摄之力,以致肾脏不能封固,血随小便而流出也”,指出脾虚失摄,肾虚失于封藏导致血尿。现代医学认为肾脏的病变是导致血尿的根本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我认为血尿的形成不外乎湿、热、虚、瘀。肾气虚是肾性血尿发病的病理基础,在本病的演变中起重要作用。湿、热、瘀是肾性血尿的主要病理产物,也是加重肾性血尿的重要因素。肾阴亏耗,虚火扰动肾络,血溢脉外;肾气不足,后天失养而致脾肾气虚,脾虚气陷,气不摄血,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外;脾虚生湿或外感湿邪,日久湿从热化,湿热蕴结,灼伤肾络,络破血溢;久病入络,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溢于脉外,出现血尿。

2 辨证分型论治 2.1外感风热型 证见尿血,伴口干咽痛,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外感风热,灼伤肾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致尿血,治以疏风散热,凉血止血,方用银翘散加减。有报道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药对病毒、某些球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止血多用大蓟、小蓟、仙鹤草等。大蓟,甘苦性凉,善入血分,凉血止血,且能升能降,可散可收,常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正如《药义明辨》:“大蓟、小蓟,皆功专于止血,但小蓟之止血惟在退热,而大蓟则益阴气以止血,所以或热或虚,每随所治之味用之,《经疏》所谓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者是也。”小蓟,甘苦性凉,入血敛涩,降而微升,具有凉血清热止血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研究表明,小蓟中所含的绿原酸及咖啡酸具有止血作用。仙鹤草,苦涩,性平和,为收涩止血之专品,仙鹤草及由茎叶提取的仙鹤草素,其止血作用已为临床所证实。

2.2 湿热内蕴 证见小便黄赤灼热,尿色鲜红,心烦口渴,纳呆,大便干结,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感受湿邪,日久入里化热,湿热蕴结下焦,灼伤肾络,血溢脉外致尿血,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加白茅根、栀子等。小蓟与白茅根相配,具有清热而不伤胃,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

2.3 阴虚内热型 证见尿血,乏力,体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灼伤脉络,血溢脉外致尿血,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白茅根、三七粉、生地榆等。现代药理研究,女贞子多糖能显著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表明女贞子多糖能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对抗原刺激的反应。白茅根性寒,偏如血分,清热凉血止血,为治血热诸出血之要药,《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又能直趋下焦,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现代药理研究,白茅根能利尿、止血,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血分,可散可收,有止血而不留瘀之长,《本草汇言》:“主溺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不但具有止血作用,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之功。地榆味苦,性寒,酸涩收敛,沉降入血,有清热凉血、收涩止血之功,为治疗下部出血之要药,《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

2.4 脾肾两虚 病久不愈,尿色淡红,劳累后血尿加重,伴头晕,腰膝酸痛,面色无华,食少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肾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致尿血,治以补脾益肾,益气摄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杜仲、菟丝子、白茅根、仙鹤草等。肾性血尿日久迁延不愈,可出现肺脾气虚或卫阳不固的证候,如神倦乏力,气短,自汗,反复感冒等,治疗时应注意适当补虚,尤其注重补益脾肺,固护卫气,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方用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益气固表补脾。

2.5 脾肾阳虚 证见尿血或镜下血尿,或伴有蛋白尿,腰膝冷痛,手足不温,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脾肾阳虚,下元亏虚,脾失固摄,肾失封藏,血不归经则尿血,精微物质丢失则伴有蛋白尿,治以温补脾肾固摄止血,方用肾气丸加小蓟、炮姜、菟丝子、仙灵脾等。

肾性血尿反复出血必致留瘀,瘀血不散,血不归经,又是血尿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瘀是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因素之一,早已被中医肾脏病学所认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促进坏死组织吸收,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抑制肾小球纤维化、软化或吸收增生性病变,还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临床治疗肾性血尿不能单纯用止涩之剂止血,而要选用化瘀止血药,正如朱丹溪说 :“气血冲和,百病不全,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临床多选用丹参、三七、白茅根、益母草、大蓟、小蓟等活血化瘀。丹参可以调节免疫反应,改善高凝状态,促进纤维蛋白原的降解,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组织的恢复和再生,益母草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均有抑制作用。

3 辨证论治中常见的诱发因素 在肾性血尿的临床治疗中,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都可以诱发血尿或使原有的血尿症状加重。慢性肾炎患者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有些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更易合并感染。治疗时注意补肺健脾益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合并上述感染,采用清热解毒、清利湿热、健脾益气等方法,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小蓟血分尿血
同是尿液异常:一喜一悲
浅述少阳与血分病证陈申达
同是尿液异常:一喜一悲
试从《内经》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气分、血分、水分等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不同提取方式下小蓟、小蓟炭提取物抗炎、凝血活性的比较
尿血安合剂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安全性及对患者VEGF、NF-κB表达的影响
神奇的小蓟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探讨
十亩间
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尿血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