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1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4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04-13方向红焦园园张艳华

山东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报告我院

方向红,宁 华,焦园园,张艳华,丁 曦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100142)

从20世纪以来,药物因为安全性原因撤市的情况屡见不鲜,使人们愈发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ADR)[1]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我院自1997年建立ADR报告制度以来,医护人员自发报告的ADR数量持续增加。为了解肿瘤专科医院ADR发生的情况,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10~2011年上报的443例ADR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我院2010~2011年收集并上报到北京市ADR监测中心的有效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43例患者,涉及药物565个品次。

1.2 分析方法 通过Excel软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DR报告涉及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发生级别、引起严重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ADR的转归、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443例ADR报告中,男217例(48.98%),女 226 例(51.02%);年龄 15 ~89 岁,其中0~20岁 13例(2.93%)、21~30岁 15例(3.39%)、31~40岁 28 例(6.32%)、41 ~50 岁75例(16.93%)、51 ~60 岁133 例(30.02%)、61 ~70岁96例(21.67%)、71~80 岁 73例(16.48%)、>80岁10例(2.26%)。

2.2 ADR级别 443例ADR报告中,级别为严重35例(7.90℅)、一般408例(92.10℅)。

2.3 给药途径 44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353例(79.68%)、口服 47 例(10.61%)、静脉注射 19例(4.29%)、动脉注射10 例(2.26%)、皮下注射9例(2.03%)、胸膜内给药2 例(0.45%)、肌肉注射2例(0.45%)、鼻饲 1 例(0.23%)。

2.4 转归情况 治愈169例(38.15%)、好转261例(58.92%)、有后遗症 12 例(2.71%)、死亡 1 例(0.23%)。

2.5 药物种类 443例ADR报告共涉及药物17类131种。其中抗肿瘤药39种(27.27%)171例(38.60%),中药制剂 13 种 (9.09%)48 例(10.84%),抗微生物药物 15 种(10.49%)40 例(9.03%),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8种(5.59%)34 例(7.67%),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8种(5.59%)29例(6.55%),营养药 9 种(6.29%)24 例(5.42%),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1种(7.69%)19 例(4.29%),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1种(7.69%)14例(3.16%),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5种(3.50%)12例(2.7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5种(3.50%)10例(2.26%),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1种(0.70%)7例(1.58%),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3种(2.10%)7例(1.58%),延缓衰老药及某些老年病用药4种(2.80%)6例(1.35%),维生素类 3 种(2.10%)4 例(0.90%),作用于生殖系统及泌乳功能的药物2种(1.40%)3例(0.68%),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1种(0.70%)2例 (0.45%),其他药物 5 种(3.50%)13 例(2.93%)。

2.6 既往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443例ADR报告中,有过敏史55例(12.42%),无过敏史者165例(37.25%),不详223 例(50.34%)。

2.7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443例ADR报告中,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明显409例(92.33%),使病情延长25 例(5.64%),使病情加重4 例(0.90%),导致后遗症5例(1.13%)。

2.8 累及的器官或系统 443例 ADR报告中,ADR临床表现共计682例次,累及的器官或系统21个。其中全身性损害234例次(34.31%),胃肠系统损害93例次(13.64%),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88例次(12.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次(9.82%),血小板和出凝血障碍31 例次(4.5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6例次(3.81%),神经紊乱23例次(3.37%),泌尿系统损害14例次(2.05%),呼吸系统损害 14 例次(2.05%),肝胆系统损害13例次(1.91%),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异常 12例次(1.76%),红细胞异常 11例次(1.61%),视觉损害10 例次(1.47%),心外血管损害10例次(1.47%),代谢和营养障碍 9例次(1.32%),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 9 例次(1.32%),心率及心率紊乱9例次(1.32%),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3例次(0.44%),肌肉骨骼系统损害3例次(0.44%),用药部位损害 2 例次(0.29%),免疫功能紊乱1例次(0.15%)。

2.9 合并用药情况 443例ADR中,合并用药104例(23.48%)。其中两药并用88例、三药并用14例、四药并用2例。

3 讨论

我院ADR报告男女构成比为0.96∶1,性别差异不大。年龄分布呈正态分布,51~60岁患者的数量最多,其次是41~50岁、61~70岁两个年龄段。上述年龄段患者罹患肿瘤后大多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积极的治疗手段,因为疾病本身和用药对身体的影响,使患者身体各器官系统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造成此年龄段患者发生ADR的人数最多。

443 例ADR中,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共计372例(83.97%)。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我们应减少静脉途径给药,以降低ADR的发生率。我院为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的注射剂较多;在医院治疗期间,患者身体的不适和状态改变能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准确归因,对症处理,及时上报。这是我院静脉给药途径引起ADR所占比例比较高的原因。而需口服给药的药物患者多在家自行使用,药物引起的ADR一般比较轻,不易引起患者的察觉,患者自行上报的比例比较少。口服为最经济、简便、安全的给药途径,凡神志清楚又能主动配合的患者都应优先考虑口服给药[2]。

97.07 %的发生ADR的患者经过医务人员专业处理后都能够治愈或好转,2.71%的患者有后遗症,仅1例死亡。这说明医疗单位注射室要配备完备的抢救应急设施,医务人员要有娴熟的抢救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ADR所造成的损害。

我院ADR涉及药物品种比较多,分布范围比较广,但引起ADR最多的是抗肿瘤药,有39个品种171例。这与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且肿瘤药物本身就有不良反应多、累及器官和系统广有关。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有48例,这与肿瘤患者合并使用中药制剂进行肿瘤辅助治疗有关。我院的中药制剂用量较大,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使用比较广泛,中西药合并使用,随意配伍的情况时有发生。药物配伍应用可改变溶剂性质,使药物的溶解性改变而引入微粒[3],增加发生ADR的几率。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中药注射剂加强监测和干预。肿瘤患者从检查、手术到后续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会时刻伴随被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医生常给患者预防用药。本研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有40例,低于其他文献的报道[4]。这与药剂科在保障临床各科室用药的前提下,严格贯彻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严查用药指征有关。

本组443例ADR几乎累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其中以全身性的损害最多,这可能与合并用药多有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合并用药的要顺序输注,两药顺序输注时要做好冲管操作,在输注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另外,也可能与患者是过敏体质有关。443例ADR报告中,过敏史不详223例,占50.34%。因此,临床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的ADR管理,把ADR发生史及时记入病历,并告知患者,为用药提供参考,加强用药安全,让医务人员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把好第一道关。

我院作为肿瘤专科医院,ADR的发生规律既有其特性又有其他文献报道的共性。对比北京市ADR监测中心发布的2010北京市药物安全监测报告书中的数据发现,两者中ADR级别为一般者所占比例相当;但北京地区引发ADR最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药物,而我院是抗肿瘤药。

自发报告仍然是发现药物上市后出现罕见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通常是特殊类型或B型)的最有效途径[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ADR监测工作的认识水平,加大对ADR知识的宣传力度,使自发报告制度深入人心,以便能及时向临床提供和反馈安全信息,提高医护人员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1]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

[2]钱之玉.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3]管玫,陈泽莲,潘晓鸥,等.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04,15(7):430.

[4]陈军,黎碧玲,魏俊婷,等.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373..

[5]范玉明,李毅民,张舒,等译.药物安全性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00.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报告我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报告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报告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报告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