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穿刺口渗液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2012-04-13于瑞香
于瑞香 张 玲
(1.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 264001;2.烟台市芝罘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山东烟台 264001)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近年来发展起的一项新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不限制输注液体的渗透压等优点,已成为临床建立静脉营养通道的首选方式,特别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和输入高渗透压强刺激性药物及化疗药物的患者。但其费用较高,如因使用中出现并发症而拔管,将给患者造成痛苦和很大的经济损失,穿刺处渗液便是中心静脉置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液体渗出将很难补救,最后不得已只能拔管。本文通过对21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其中有11例发生置管处液体渗出,现将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置管216例,其中男99例,女117例,年龄10~68岁。
1.2 置管方法 216例患者入院后均由技术熟练的护士按常规方法置入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导管,采用胸部X线检查确定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导管留置期间,严格按常规进行导管维护。
1.3 结果 统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渗液情况。置管216例,208例一次穿刺成功,5例2次穿刺成功,2例因导管进入困难未能达到上腔静脉而留置作为中长导管,14例发生穿刺口渗液,男9例,女5例,其中肝癌患者5例,肺癌患者2例,乳腺癌患者3例,直肠癌患者1例,淋巴瘤患者2例,胃癌患者1例。
2 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2.1 本身疾病因素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及凝血机制异常 5例肝癌患者因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合成白蛋白功能,解毒能力,消化功能下降,患者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肠道消化吸收障碍致血浆中白蛋白降低,当血中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外渗,引起周围组织浮肿,致使组织液从置管处渗出。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穿刺时直刺血管,就会有血液从穿刺口渗出,因此,对于欲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穿刺前要详细评估患者各项指标,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凝血功能及肝功能状况,对血浆胶体渗透压低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白蛋白、血小板,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防止液体渗出,一旦出现渗血应严密观察,局部敷料加压包扎,渗血多时随时更换敷料,更换时操作轻柔,切忌左右牵拉导管,渗血不止时,可给云南白药、凝血酶粉、肾上腺素加明胶海绵局部止血并加压包扎[1]。
2.2 穿刺口过大 一方面由于穿刺时一次穿刺不成功,反复穿刺引起;另一方面由于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大幅运动,频繁屈伸,导致导管与周围组织存在间隙,液体从穿刺处渗出,应熟练掌握置管技术,提高穿刺水平谨慎操作,穿刺完毕用小纱布敷置针眼,局部按压30~60分钟,适当限制穿刺侧肢体的活动程度,并用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5天,穿刺侧肢体避免提取重物,大幅运动,可穿袖口宽松肥大的棉质衣服。
2.3 误伤淋巴导管 右淋巴导管在右颈根部接受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后注入右静脉角,也可直接注入右锁骨下静脉,操作者在穿刺时可能在进入锁骨下静脉前误伤淋巴导管,导致淋巴液顺着导管渐渐从穿刺处渗出,对渗液少者,局部加压包扎,及时更换置管处敷料,对渗液多者应及时拔除导管,因此,操作者在操作前要熟悉锁骨下静脉,掌握解剖位置、起始点、汇合点、走行方向、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体表定位等,避免损伤淋巴导管。
2.4 导管尖端位置 本组2例渗液患者经胸部X线检查导管尖端位置未达上腔静脉,上腔静脉是人体中最粗的血管,血管壁厚,血流量大,进入其内的药物能较快被稀释,迅速被分解吸收。有研究表明,液体外渗与血管内径大小成反比导管尖端位置在腋静脉的渗出率明显高于尖端在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的导管[2],因此,穿刺前要精确测量导管置入长度,以保证将导管尖端送入血管内径较大的静脉。
3 结语
中心静脉置管为癌症、长期化疗患者、血液病患者及需长期静脉营养输液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治疗途径,但如何维护好导管,减少并发症成为日渐突出的问题,预防置管处渗液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4例患者发生的渗液原因进行分析,提示我们
置管前要充分对术者进行评估,正确分析原因,掌握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水平,术后严密细致观察处理是保证置管成功的关键,这样,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赵素芳.PICC在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4):624 -625.
[2] 马爱萍,杨颖.早产儿PICC液体渗出的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16(1):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