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学校体育应对措施
2012-04-13陈海燕
陈海燕,杨 燕,吴 念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1331)
0 前 言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促进关系,其共同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教育过程[2]。同时,学校体育教育为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主要的途径,以及学校健康教育为学校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给出具体的定义,更没有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报告。本文立足于健康促进与学生体质这个根本问题,以学校体育内容为核心,研究学生体质健康促学校体育应如何构建。
1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基本理念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新理念:促进学生体质提高和改善,从而达到学生自身健康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以学生体质为对象,并调动学校和体育的广泛力量维护和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以学校体育为媒介促进学生健康。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内容包括有益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和环境。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不仅要求调动政治和经济的广泛力量,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和物质环境条件,还离不开学校和体育的维护,从而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缓解当今学生体质下降的速度。
2 学校体育背景下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
2.1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学校和体育的关系
从学校方面,“健康促进学校”这个术语是由H e a l t h P r om o t i n g S c h o o l直译过来的[4]。那么,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学校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学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它指在学校内所有成员,为养护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完整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包括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设置健康教育课程。从体育方面,体育能增强体质,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促进能增进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二者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同时也创建健康环境,提高个人技能[3]。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2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不以学校体育为主导,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通过学校体育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积极改善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健康危害,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达到体质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享有健康的人。学校体育不仅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重要手段,它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不可缺少和至关重要的载体,其意义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尤其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变化乃至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3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视野下学校体育应对措施
3.1 学校体育树立“生命教育”理念
3.1.1 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耦合。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生命的教育,它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价值的追求。生命教育的宗旨是提高生命的质量[8]。学校体育应以学习体育技能为基础,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两者共同目标都是提高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学习建立在充分了解人体心理、生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而这些正是在学校体育中能体现出来的。生命教育中的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价值生命教育和智慧生命教育都是学校体育的内容(如图1)。
图1 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耦合
3.1.2 学校体育多样化树立生命教育。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把生命教育列入教学内容,并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生命教育。学校体育应包括生活习性教育和身心健康知识教育、各种社会关系处理教育、师生对等交流教育、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教育、生命生理结构教育、生
图2 学校体育多元化树立生命教育
命形态教育(如图2)。学校体育正确处理学生之间关系的友谊教育、亲情教育、情感教育、合作教育。如在竞赛中,正确对待胜与败,开展自信教育、磨难教育等。也可通过耐久跑
这一特殊的“极点”感受让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感受积极进取的生命体验,享受生活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更好生活,热爱生活,健康生活。在教学内容上可涉及定向运动、户外运动、救生训练、夏令营、野外生存等。让学生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关注生命、提高保护身体、减少受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等。
3.2 学校体育教育要成为承载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
3.2.1 学校体育内容选择有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胡利军[11]研究员认为:“导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与学校体育的相对滞后有关”,“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观念落后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所致”。考虑学校和学生条件,突出贡献健康为主的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内容应尽量选择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运动项目。如加强跑步教育,增添趣味运动等。更不要因运动项目的对抗性强,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取消户外运动等项目。传统的练习方法的指导有待提高和改善,教学手段应多样化,避免课程设置的单一性,要与学校的文化相结合,尽量创新课程设置,如开展俱乐部体育。具体安排为:学校开设各项运动,并将这些项目都命名为“﹡﹡﹡俱乐部”,如篮球俱乐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参加体育锻炼,而不是在每周规定的体育课上课时间来上课,在某一时间段可选该时段所开放的各项运动的任何一项作为自己的体育课时间,体育老师根据学生参加的次数作相应的记录。基于各俱乐部标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锻炼情况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和成绩。这样不仅充分地分配了各个专业体育老师,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指导和评价。
3.2.2 学校体育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的创新。根据体质健康促进标准,基于评价与考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评定,让学生感受到只有通过锻炼而且一定要经常锻炼才能得到高分,才能促进体质健康。以健康为主的运动中,学校应制定创新的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
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随机抽取大学一年级(全日制本科)学生400名(男生200名,女生200名)。随机将这部分学生对等分半为实验组(男女生各100名)和对照组(男女生各100名)。然后在第一次体育课上就让学生(实验组)自己评价(以中长跑为例),学生根据表1中标准选择自己在10m i n内能跑的距离(通过努力锻炼18周后),同时规定,学生只能选一次,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改变。结果表明,90%的男生和92%女生为了避免体育成绩过低影响自己拿到高学分和奖学金,都选择成绩分值为70~90之间,即在10m i n内选择跑2200~2600m(男生)和1800~2200m(女生),仅有1-2名学生确因特殊原因而选择了最低或最高的标准。毋庸置疑,学生不仅在上体育课时参加体育锻炼,课余时间也会通过跑步提高自己的体质,以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
表1 学生期末考试参考考核标准一览表
3.3 体育锻炼作为学生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生活活动的形式,是同一定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的,人们生活活动的典型途径及其特征的总和。健康生活方式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故为了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育锻炼应作为学生生活方式表现出来。体育锻炼是维护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保障,体育锻炼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之一。
3.3.1 生活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和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学生在身体健康目标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现在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对人们健康的威胁,10%~15%来自卫生和医疗保健条件,15%~20%来自遗传因素,20%~25%来自环境因素,50%~55%来自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0]。可见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人类健康离不开体育锻炼,故体育锻炼应作为学生生活方式之一。而当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不上体育课、玩网络游戏、早恋、厌学、吸毒、怕苦怕累等。学生将上网时间用来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这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有很大作用。因此学校体育在这个方面就应加强健康理念的宣传。
3.3.2 体育锻炼作为学生活动途径,学校体育应对措施。
3.3.2.1 若学校要求每天出早操,那么学生不吃早餐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少,这是学校保证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前提。同时加强 “动养”意识,即不管是课间时间还是课余时间都要鼓励学生多活动,预防静养,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和认识到体育对人的意志力的本质功能。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不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是通过考试、获得成绩、拿到高学分,特别是考试时,学生反而焦虑不安,因此体育课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学校体育应向学生传授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如古代养生知识、卫生保健等),健身运动手段和方法以及健身的注意事项,增强体质与抗病能力,从而促学生进体质健康。
3.3.2.2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国家政策:家里和公共场所都不拉闭路电视和电视网线,鼓励所有国民出门参加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吃饭坐家里看电视。即使看电视连续剧时,广告时段也应做一些伸展运动,如弯腰、踢腿等。与他人定期运动,如慢跑、游泳,培养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养成一个好的运动习惯。同时锻炼时眼睛相对会得到休息,从而减少严重的视力下降。
3.3.2.3 登楼梯取代各种电梯,多走跑;多说一些口号,如“宁请他人出身汗,不请他人吃顿饭”等,还有“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更重要的是我们体育老师应树立锻炼榜样,体育老师更要认识到是国家出钱锻炼自己的身体,这是多么不可多得的事。
4 结束语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离不开学校,离不开体育,更离不开学校体育。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学校体育必须占主导地位。学校体育从教学内容、手段、目的、任务等方面构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系,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基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要求,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理念;学校体育教育要成为承载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再次,倡导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学校体育锻炼可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缺少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就不能称之为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
[1]徐婧.从健康角度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J].科技信息,2009(3):126.
[2]李小莉.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对策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26(2):92-94.
[3]刘仁盛.“健康促进”亲理念与体育健康教育关系论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2):78-80.
[4]尚大光.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李纪江,蔡睿,等.我国成年人体质综合水平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联分析[J].体育科学,2010,30(12):5-7.
[6]陈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问题[J].体育学刊,2001,8(6):28-30.
[7]颜昶,徐丽平.导入“健康促进”理念之学校体育改革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7):71-73.
[8]杨央娣,肖明善.浅谈生命教育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耦合[J].体育教育,2010,46(14):90-91.
[9]王金龙.生命教育理念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J].航海教育研究,2009(4):108-110.
[10]黄俊琪,浇从志,朱俊鑫.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J].疾病控制杂志,1999(2):5.
[11]胡利军,杨远波.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体质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5):3-10.
[12]孙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9(1):21-23.
[13]P e t e r s o n F L,C o o p e r R J,L a i r d J M.E n h a n c i n g t e a c h e r h e a l t h l i t e r a c y i n s c h o o l h e a l t h p r o m o t i o n:a v i s i o n f o r t h e n e w m i l l e n n i u m.J S c h H e a l t h,2001,71(4):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