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与出路:新时期党的联系群众制度探析

2012-04-12李传兵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群众制度工作

李传兵

问题与出路:新时期党的联系群众制度探析

李传兵

(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党的联系群众制度伴随着党的成长历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必须根据当前具体的实情,在改革中来探讨健全党的联系群众制度。当前,党的联系群众制度缺少宏观性、全局性考虑,相关研究还比较单一、零散。完善与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党的联系群众制度,可以从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化解民困、珍惜民力等方面着手,还应当从利益机制、领导机制、服务机制、教育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来探索健全党的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党群关系;联系群众;制度探析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党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执政的深厚基础和坚强后盾。然而,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仍然存在某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损害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党的任务不断改变,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队伍不断更新,只有制度才具有相对的稳定和长期的效力。当前,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党联系群众的制度体系,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群关系的理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新时期的党群关系,具有极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新时期党的联系群众制度存在的问题

党群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如今,党的一些传统群众工作方法有时候面临着“用起来不灵,动起来不行”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未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转变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群众对党的期望、评判和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改变。总体来说,执政之后,党身处的环境、肩负的任务、面临的问题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密切党群关系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目前,党联系群众的制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在联系群众的机制设计上,缺少宏观性和全局性的制度考虑。群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现在,各种联系群众的制度基本上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所采取的地方性的、局部性的制度设置,尚未在全局上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个别性制度较多,系统性制度欠缺。虽然个别措施试图致力于立足长效,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难以做到。其原因主要是党联系群众的制度构想和设计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有些制度科学性不够、操作性不强、长效性不足。如果创新长期停留在基层实践而没有上升到足够高度,将面临改革的阻力,缺乏发展的动力。

同时,现有的研究对于党联系群众的制度设置缺乏某种制度化的评价和监督体系,这就难以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跟踪考察与科学评价,致使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在个别地方流于形式或昙花一现。何况,党联系群众制度不是一种孤立的制度,而是党的建设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离不开其他制度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对群众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需要尤为迫切。

第二,在联系群众方式的研究及实践上还处于比较单一的、零散的状态,缺乏有效的巩固提高和实践创新。虽然很多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工作中对联系群众的方式进行的各种探索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但仍旧没有跳出传统的套路,而现有联系群众的方式影响力不够,覆盖面不足,与现实的问题和时代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如何科学分析网络舆情,有效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新方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亟待学术界进一步探讨。

第三,现有研究成果不够重视社会阶层分化对党联系群众的影响。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用人制度的改革,群众的自主性、流动性极大增强,呈现出“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旧格局逐渐消失,大量新的社会阶层随之出现,群众工作的对象更为广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阶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异质性,但他们应该属于“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党联系群众的传统方式主要针对农村村民和城市常住居民,对于在新形势下不断涌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组织、新的职业群体无法实现有效覆盖。这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提供了崭新的课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度建设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无论哪一种制度 (如正在实行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的表达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制度、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的监督约束制度、党的组织和党员扶贫助困制度等),都在党的群众工作中起着必要的作用。未来,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联系点制度、接待日制度以及领导干部定期与群众沟通对话制度等已有的一系列联系群众的制度亟需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系统;根据不同类型和条件,将在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做法,在实践检验中逐渐成为一种制度规范而继承下来、推广出去;加强政界与学界的沟通交流,搭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平台,建立相应的理论研讨机构,深入开展群众工作理论研究,以便进行不同层次的交流和探讨,推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二、新时期党的联系群众制度的建设

江泽民强调:“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使党的肌体始终保持健康。”[1](p374)将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健全党与群众的联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之策。探索与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群众工作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健全了解民情制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胡锦涛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较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2]及时有效的党群沟通,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消除鸿沟的作用。如岳阳市委、市政府规定:市县乡三级干部都必须进村入户,联系群众,开展民情调查。对驻村干部要求更严,每年必须驻村30晚,参加支部会或村民代表会8次以上,与村干部一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4次户主大会。各级党组织要规定党员干部经常体验群众感受,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符合客观实际、满足群众需求,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随意性。

2.健全集中民智制度。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3](p1031)小岗村“大包干”的探索、乡镇企业的创办、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等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无不体现了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把执政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建立决策咨询机制,倡导知识分子积极参政议政,完善各类咨询、智囊组织,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凡是重大决策出台、重大工程开工、重大项目建设,都要严格按照有关的制度要求,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充分运用和发挥网络在汇聚民智、引导舆论等方面的功能,畅通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执政能力和公信力。组织群众讨论,听取群众意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工作才能有新思路、新办法。

3.健全化解民困制度。俗话说:“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过,“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4](p144)一方面,进入新时期,群众生活水平由温饱不足逐步发展到总体小康,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排解民困为抓手,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努力改变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分布不合理的现状。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适应群众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健全珍惜民力制度。民力指群众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可以承受的能力。珍惜民力,就是要做到科学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保证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植根实际、遵循规律、造福于民。近年来,一些地方兴建了不少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消耗很多资源,却得不到群众认可,甚至遭到群众反感,就是因为在决策过程中没有考虑实际、尊重民力、维护民利。邓小平说过:“我们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群众的需要。现在有各种观点,追求这个化那个化,连共产主义化也有了,就是缺乏群众观点,容易解决的问题不去解决,宁肯把更多的钱用在不适当的地方。对于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解决群众需要的问题,甚至有些不花钱也能解决的问题,却注意得不够。”[5](p26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防止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拍脑袋工程,摒弃与民争利、剥夺群众的合法利益的错误行为,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工作自觉融入执政兴国的全部实践,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新时期党的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健全

探索和健全党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继承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研究探索适合新形势的群众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灵活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手段来凝聚群众,注重把实践中的好想法、好做法、好办法进行总结提炼,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增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1.完善利益机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p82)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深刻变革的快速转型期,由于社会分化和利益冲突导致的矛盾尤为突出。整合利益、协调关系是执政党理应履行的重要职责,也是在多元利益格局下密切党群关系的必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逐步调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切实解决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断扩大的问题,确立良好的社会利益格局;建立党员干部对口帮扶机制和弱势群体维权机制,引导先富群体带动后富群体、先发地区扶持后发地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根据地区差异,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和教育、调解、仲裁、协商等方法,抓住党群关系的主要矛盾,解决党群关系的迫切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2.完善领导机制。“领导必须有所领导。脱离群众的领导,不成其为领导,等于人的头脑脱离人的身体和四肢一样。没有人民群众的自觉自愿的行动,单有共产党,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7](p5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防止和克服一些领导班子中主要领导干部个人专权的不良倾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和任用政治可靠、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群众信任的干部,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坚持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自觉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地联系各方面群众,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网络、移动通讯等新技术,稳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完善服务机制。群众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群众。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党员干部必须摒弃传统“官本位”的思想和“统治者”的姿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必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摆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本领,充实服务内容,拓宽服务受众,从依靠部分先进党员的示范作用到依靠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从依靠党员的自觉和党性到依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从依靠党组织不定期的动员活动到依靠经常性的长效机制,从依靠信访、接待、下基层等制度化水平较低的方式到法治、监督、居民自治等民主政治形式,把与群众的联系由活动型向制度型转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着力构建面向群众、扎根基层、灵活多样、与时俱进的服务机制,既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达给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落实,又要把群众的期望、问题和诉求及时上传给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群众的意志,实现群众的利益。

4.完善教育机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邓小平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4](p144)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党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任务及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根本手段,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可靠保证。完善教育群众机制,要改变单向的“灌输”机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开展平等的交流互动;改变以往“说教式”、“运动式”的工作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丰富多彩、生动活动的方式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动员群众,以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导向,以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运用先进的思想鼓舞群众,用先进的信念凝聚群众,用先进的理论说服群众,用先进的文化熏陶群众,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理服人,争取群众的透彻理解和真心支持;重视公民教育,善于摆事实、讲道理,用立场正确、思想上进、内容健康的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理表达合法诉求。

5.完善监督机制。邓小平讲过:“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5](p270)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切实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领导有力。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财、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谋福祉。构建立体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把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把发动群众举报和专门机关依法查处相结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监督检查,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通过座谈会、通报会、来信来函、投票打分等渠道,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领导干部的评价问题上,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关注干部的群众口碑,把是否重视开展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开展群众工作,作为衡量立场是否正确、政治是否合格、工作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在领导干部的选任方面,从传统的任命制、终身制逐步转向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举制,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永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张闻天.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D261.3

A

1003-8477(2012)08-0024-04

李传兵(1974—),男,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CKS024;贵州大学2012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课题资助。

责任编辑 张 豫

猜你喜欢

群众制度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