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

2012-04-12朱玉超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朱玉超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党成立90年来,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从一次次挫折失败逐步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成功。这期间,经历过很多重大的转折点、关键期。而每一次成功的抉择,都离不开理论创新,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但是,在中国究竟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里没有现成的答案,现实世界中没有现成的模板。因此,创造性的实践需要创造性的理论指导[1]。而注重理论创新,注重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正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并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法宝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成立90年来,集中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其中第三件大事就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在推进这场“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自觉意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实现了几次理论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正是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也正是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尤其是在毛泽东同志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之路。

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同志以他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非凡的政治智慧,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终于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条道路的开创过程中,邓小平继承了马列主义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多次强调,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要坚持解放思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3]291邓小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正是我党坚持理论创新的产物。它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先富带动后富等观点都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卓越创造。尤其是它为我们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让我们开始了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因为在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还是第一次,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必须自己去摸索。一方面,社会主义这条大河里面结构复杂,而且可能暗礁丛生,不易过去,所以要慎重,走一步,摸一步,踏实了,比较好确定好了再走;另一方面,目的是要过河,对河那边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心里大致有数,不但目标要很明确,而且信心百倍、非常向往[4]。总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异常迅猛,国际形势有了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在攻坚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新的时代条件必然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新的要求又呼唤着新的理论的诞生。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各项工作的指南,在总结我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的著名论断,并进一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正像胡锦涛同志所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体系。”[5]

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充满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不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任务、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改革稳定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品格,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6]629

三、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发展。而这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就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

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6]629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和方略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的提出,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是我党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理论创新的结晶,更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实践推进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必将进一步推进实践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切都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简单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和奋斗的结果。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简简单单几十个字,却蕴涵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经历着探索、跨越、充实和成功,也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超凡气度和魄力。

实践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出现,已有的理论认识不可能是一种终极认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这个理论发展的止步。“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2]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必将毫不逆转地实现伟大复兴。

[1] 程玉海.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贡献[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1-07-01.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李强.政治体制改革还要“摸着石头过河”[N].人民网,2003-04-14.

[5]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03-07-01.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基于邓小平理论浅谈当今青年干部选拔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