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缺失与建构
2012-04-12李勇
李 勇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张家口075000)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关键环节,而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思想文化建设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甚至造成某种程度上的缺失。深刻认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缺失,有的放矢地构筑农村思想文化体系,对于提升农村思想文化层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整个社会全面、系统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思想文化缺失的主要表现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1]55。这就需要从缩小城乡差距入手,在动态中逐渐实现综合平衡。城乡差距既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又表现为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既表现为“硬指标”,又表现为“软实力”。思想文化建设就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因为它是促进社会系统平衡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要提升这个“软实力”,就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所面临的矛盾问题,找到制约因素,从而科学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理想信念的淡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偏离
终极目标、共同理想、主流价值观、荣辱观等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衡量社会生态是否健康有序的重要指标。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立足于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不平衡性也在加剧,我们在激发强大的物质创造力的同时,精神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弱化倾向,这种倾向在农村表现的更为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影响我国全面、协调发展的桎梏之一,城乡之间差距仍在扩大、农村自身精神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物质的发展。出于生存是第一需要的本能,农村人口仍然在为生计而奔波劳顿,倾注于追求物质利益无暇顾及提升精神境界。我们在社会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位,不能及时地夯实农村思想文化的基础,也造成了一定范围的理想信念的淡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偏离。
从理想信念方面看:现在,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外打工挣钱,受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中许多人认为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政治参与的热情不高;有些人挣了钱实现了“物质理想”,却失了重心、精神极度懈怠,强化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再无追求,引发了赌博、离婚、斗殴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个人目标与社会理想的剥离。这种剥离表现为个人眼前利益的强化和马列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弱化。信仰缺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思想的盲目,许多群众开始信仰名目各异的“宗教”,这就可能导致社会生态的失衡。
从价值观方面看:一是价值观的缺失化。一些尚未脱贫或者脱贫不稳定的阶层,生活出路不畅、生活信心不足、对社会的信任度不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处于“盲点”。可以说,他们缺失了价值观念,毫无目标地耗日子;二是取向的杂陈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在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价值多元化的倾向,尤其是一切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的利己主义价值观有很大的市场,没钱的拼命挣钱、有钱的拼命花钱,混一天算一天,再无其他精神依托;三是氛围低俗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比较滞后,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欲望异常强烈,精神的铸造、政治的参与和社会的责任出现了弱化倾向。毛泽东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2]124-125但实践中,受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某种程度上精神滞后于物质的现实,导致精神层面动力机制和导引作用发挥有限,形成了严重的拜金拜物的氛围。由于农村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人较多,认识水平有限,这种氛围造成了“有钱”就是“有能力”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出现了诸如“笑贫不笑娼”、“笑贫不笑盗”等消极社会心理。于是穷人迷茫无志、幻想发财,富人玩物丧志、挥金如土,很难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些趋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二)文化设施的落伍和软环境的缺位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需要硬设施,也需要软环境,同时还需要文化的历史传承,这些载体缺一不可。尽管这些年我们加强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但总体来看还很落后。从硬件上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不配套、严重老化,设备不足、覆盖率低,甚至空白;从软件上看,农村人才缺乏,缺乏思想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不能把党和国家具有高站位的政策落实到位;从历史传承上看,许多具有历史性标志的文化载体得不到应有的有效的保护,破坏严重。许多有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文物流失严重;大量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消失趋向明显,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由于文化设施的落伍和软环境的缺位,造成了农村精神文化的匮乏,许多农村形成了一种简单而乏味的生活模式:男人出去挣钱、孩子到处乱跑,女人聚众“搓麻”。久而久之,人们产生了文化需求的麻痹,狭隘意识、自利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膨胀,引发了诸如农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思想文化建设的缺位极易导致恶性循环的怪圈,加剧城乡思想文化领域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拉大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因此,加强思想文化的硬件、软件建设,保护文化传承,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农村思想文化建构的主要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经济发展是基础,但更需要在思想文化的建构方面下功夫,实现好农村社会“乡风文明”的发展目标,为农村整体发展目标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因此,需要从把握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缺失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向构建农村思想价值体系。解决理想信念的淡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偏离问题,必须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形成有利于农村系统发展的思想价值体系,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党在实践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全社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我们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总纲”。农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向标,做到纲举目张。社会转型期,由于历史发展的惯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在加大。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人口文化素养相对较低,人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是非分辨力还不高。开放的时代呈现了思想多元化的趋向,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的不同社会思潮不断地交锋对峙,导致农村社会许多人思想上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导引功能,夯实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指引好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向标,构建起符合当今农村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体系,既要引导农民的价值追求,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从而引导社会时尚,成为整个农村人口共同的价值追求。一是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各种文化活动等多种手段,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增强人们的方向性、是非观和荣辱观,提高人们的政治敏锐性和科学分辨力;二是引导农村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从促进思想解放,培育公益意识,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入手,弘扬正气、鞭挞落后,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三是提升文化需求的层次,增强农村思想文化意识。从实际出发,将弘扬传统文化和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体现农村社会特点的思想价值体系。
(二)以“乡风文明”为目标整合农村思想文化资源。解决文化设施的落伍和软环境的缺位问题,必须有效地整合思想文化资源,形成有利于构建农村思想价值体系和形成健康社会风尚的环境氛围。第一,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载体。这是“硬件”的建设,需要系统地、科学地规划,需要有针对性地投入,落实到位,只有场地、设施健全,才能活跃文化气氛、提升文化意识、增强人们参与思想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优化文化软环境,为农村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精神导向。软环境建设包括加强导向、营造氛围、拓展形式、打造品牌、发展产业等许多方面。农村思想文化软环境建设要重点挖掘文化底蕴、激发文化创造力。要系统把握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不失时机地谋划打造品牌和发展产业、不遗余力地弘扬优良风尚、拓展文化载体,实现形式多元化,机制长效化;第三,招才引智,为农村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提升农村教育层次,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农村思想高度,扩展人才发展空间,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的绿色通道和创业的先决条件。挖掘人才潜力,为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使高层次人才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模式的生力军。
三、农村文化建设要发挥好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
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3]208党的基层组织在凝聚人心、服务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对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农村思想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当好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导群众打造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物质品牌,同时,又要当好农村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领导群众打造好“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精神品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利益。打造精神品牌,必然要求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精神感召力和文化领导力。第一,突出核心,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文化领导力。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大力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配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建构中的领导作用;第二,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更多地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致富问题。要让经济上的富裕和思想文化上的富裕成为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两大抓手,通过“支部加协会”、“支部加合作社加农户”等基层党建的行之有效的形式,为农村思想文化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第三,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启发好群众的文化创业思维,引导好群众文化创业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的激励机制,使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走上与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轨道。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