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胖孕妇产褥期的观察和护理

2012-04-11潘雅梅朱社宁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产褥期盆底脂肪

潘雅梅 朱社宁

(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020)

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亚洲成年人体质量指数(BMI,单位:kg/m2)正常范围为18.5~22.9,≥23为体质量超标,其中23~24.9为肥胖前期,25~29.9为Ⅰ度肥胖,≥30为Ⅱ度肥胖[1]。但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孕妇BMI正常值及孕期体重增加标准,邵东红[1]的研究显示,孕20周时BMI≥24,分娩时BMI≥27,为体重过重,我国将BMI≥24,视为超重。肥胖孕妇发生产后并发症如脂肪液化及伤口愈合不良、皮肤损伤、栓塞性疾病以及饮食不当而致肥胖加重等概率较正常体质量孕妇高[2]。如何减少肥胖孕产妇的危险,使患者安全度过,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我院2011年5月~2011年11月共收治肥胖孕妇97例,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1年11月的97例住院分娩肥胖孕妇,平均年龄(27.2± 2.5)岁,孕20周时BMI≥24或分娩时BMI≥27[1],单胎,孕周为39~40周。所有孕妇均无内科合并症。剖宫产54例,阴道分娩43例。剖宫产均为子宫下段,皮肤切口为横切口术式;阴道分娩采用会阴侧切。

1.2 结果 发生静脉血栓2例,产后出血3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会阴切口感染2例。

2 护理

2.1 饮食指导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产后“月子”需要进补,往往使体内营养过剩,多余食物产生的热量通过代谢转变为脂肪堆积于皮下,肥胖产妇更易造成产后肥胖加重。护理工作中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正确的“月子餐”构成,耐心解释传统观念的弊端。一般说来,产褥期女性每日食用主食400~500g,蛋类50~100g,肉类100~150g,豆制品100g,牛奶250g,蔬菜400g左右,就可以满足自身营养及正常泌乳所需的营养[3]。

2.2 心理护理 肥胖产妇角色转变后的心理变化较正常体质量产妇而言,变化更加明显。其除外产后体质虚弱,照顾婴儿,哺乳的辛劳,较正常体重产妇,特别是孕期体重增加导致肥胖者更易担心自己的产后形体恢复,伤口愈合及发生自我否定,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护理工作中注意耐心倾听,主动询问,加强沟通,加强产妇及家属健康宣教,讲解产后饮食合理构成,产褥期注意事项及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方法,解决产妇的担忧、困苦。

2.3 皮肤护理 产后妇女分泌大量褥汗,而肥胖产妇皮肤皱褶明显,汗液不易挥发,容易发生产褥感染。应保持室温22~24℃,及时擦拭身体,保持身体干洁,及时更换体位,杜绝压疮的发生。对于剖宫产产妇,向其说明剖宫产因麻醉原因往往要求产妇术后6h内取去枕平卧,肥胖产妇卧床时局部压力更为加重,大腿及臀部的脂肪堆积妨碍局部汗液蒸发,而恶露致使臀下产褥垫潮湿,术后6h内不改变体位,可加重骶尾部皮肤受潮湿刺激,使皮肤抵抗力降低,将促使压疮形成[5]。应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术后2h协助产妇翻身,更换清洁产褥垫,过程中动作轻柔,以防擦破皮肤。产妇由于腹部脂肪多,腹部松弛,向外张力大,可于术后第1天开始选择使用大小合适加压腹带,减少切口张力,降低感染。术后换药时应仔细观察切口是否伴有发红、渗出等现象,可于切口两侧适度向切口线按压,以便早期发现脂肪液化,及时处理。指导患者呕吐或咳嗽时,于切口上下各置一手保护腹壁,减少张力,减轻疼痛,保护切口。同时,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会阴或腹部),保持切口干燥,利于预防脂肪液化。

2.4 预防栓塞护理 遵医嘱按时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4]。同时由于肥胖产妇产后易出现缺氧,予以持续鼻导管吸氧。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观察胸痛、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若出现这些应考虑到肺栓塞可能;嘱阴道分娩的产妇回病房应尽早下床活动,产后4h下床自解小便;剖宫产者术后深呼吸,多活动下肢,术后1h护士帮其按摩双小腿部10min,同时指导家属每隔1h按摩1次,术后6h于床上开始自行侧翻身活动,术后24h拔除尿管协助产妇下床活动。

2.5 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2h内以称重法精确测量阴道流血量,并注意观察血液是否凝固,做好特别护理记录[2]。剖宫产术毕返回病房后,监测产妇生命体征,适度按压宫底,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是否良好及阴道流血情况;注意产妇的神志、面色;腹部压沙袋6h,以防腹部突然减压,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减少而引起休克,并能起到切口处压迫止血的作用。

2.6 产褥期活动指导 详细告知产妇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解除其心理顾虑,指导产妇做产后恢复操,并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肥胖妇女阴道试产过程中,由于盆腔脂肪堆积,致使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产程延长等更易致软产道损伤,加重盆底松弛。盆底肌功能锻练是以锻炼耻骨和尾骨肌为主的一种主动式盆底肌锻炼康复的方法。盆底肌锻炼一般于产后第2天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及强度。孕妇取自由体位,尽量收紧、提起肛门、会阴及尿道,持续5~10s,间隔5~10s重复上述动作,连续5min,2~3次/d,训练至产褥期结束。

2.7 新生儿护理 肥胖孕妇容易出现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持续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肤色、精神状态、进食及大小便等情况,采取适当的保暖,对于巨大儿更应注意血糖监测。

[1] 邵东红.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30(12):718-720.

[2] Hart K,RCM Midwives.Management of third stage of labor[J].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midwives,2006,9(4):248.

[3] Karen H,Morin and Lyn Reilly.Caring for Obese Pregnant Women[J].Jognn Clinical Issues,2007,(9):396.

[4] Smith DM,Whitworth M,Sibley C,et al.The design of a community lifestyle programme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regnant women with a BMI of 30kg/m2or more[J].BMC Public Health,2010,10:284.

猜你喜欢

产褥期盆底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脂肪的前世今生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反派脂肪要逆袭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