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孟河医派治疗眩晕经验

2012-04-10李锐朋金华锋

河北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孟河医派肝风

李锐朋 金华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常州 213161)

浅析孟河医派治疗眩晕经验

李锐朋 金华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常州 213161)

中医疗派;眩晕

孟河医派是中医学中的一个地方性流派,发源于明末清初常州西北长江边的孟河镇,延续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孟河医派以费、马、巢、丁四家为代表,是我国晚清后中医流派中的一枝奇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孟河医家各抒己长,在诊病、处方、用药及论药性、脉学等诸方面造诣颇深,丰富了中医学宝库,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当今临证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现将其治疗眩晕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眩晕是指视物昏花旋转,如坐舟车之状,严重者张目即感天旋地转,不能站立,胸闷呕恶,甚至仆倒,常伴有耳鸣。中医学眩晕所研究的范畴是以眩或晕或眩晕并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中医历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灵枢·口问》中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丹溪心法》载:“百病多有兼痰者。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在此,朱丹溪首次提出“无痰不作眩”的病机。《景岳全书》中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指出“无虚不作眩”。《医学正传·眩运》记载“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眩晕与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叶天士认为,眩晕主要归属于肝风,以“阳化内风”立论。

我们收集孟河医派治疗眩晕医案40例,对这些病案的辨证分型、治则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孟河医派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以虚(阴虚、血虚)、风(肝风)、痰(痰湿、痰热)、火(肝火)四字概括眩晕病机,以阴虚、血虚为本,风、痰、火为标,纯虚纯实者少,本虚标实者多,虚、风、痰、火常相互并见。一方面,这些病理因素之间有一定因果主次关系,若阴血亏虚,肝风内动,挟痰挟火,上扰清窍,可见虚实夹杂,上实下虚的复杂病机,常见血虚兼肝风上扰、阴虚兼肝阳上亢等。另一方面,各病理因素之间在不同的个体可相互影响和转化,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盛伤阴,转而肝阳亢盛,肝风内动,使眩晕加重,或转为中风,或突发中风可能。眩晕虽表现为头晕目眩,究其根本则在肾、肝、脾三脏,不外虚实两端,以虚为主,本虚标实。

2 证型和用药特点

孟河医派医家诊治眩晕首先注重虚(阴虚、血虚),其次重视风、痰、火,多从肾、肝、脾三脏进行治疗,诚如费绳甫所言:“故治法以养肾阴,纳命火,为第一义。平肝胆次之。健脾胃又次之。”[1]

2.1 阴虚阳亢型 此证型在所搜集的医案中共有19例,相当于现代中医临床阴虚风动型。该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人四十而阴气自半”,患者年高体衰,或久病伤阴,导致肝肾阴虚,以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挟痰挟火,上蒙清空,形成上实下虚的证候。本证除具有眩晕的一般症状外,还兼有肝肾阴虚的表现,如腰膝痠软、面色潮红等,且极易发展为中风。如费伯雄医案中“某肝为风木之脏,藉肾水以滋之。今肾水不足,不能养肝,肝阳上升,头目眩晕,肢体摇颤,如登云雾,如坐舟中,甚则跌仆。宜壮水柔肝,介类潜阳。

细生地四钱牡丹皮二钱生白芍一钱五分生石决八钱菊花二钱 桑叶二钱 川石斛三钱 明天麻八分 灵磁石五钱”[1]。

又如马培之医案“安徽,瞿左 肾水不足,不能涵木,肝阳上升,脾胃之津液被耗。火升头眩口干,甚则昏晕惺忪,汗出而冷,虑成煎厥之候,不宜烦劳思虑。拟滋肾柔肝,兼养脾胃。

生地当归丹皮黑料豆茯苓牡蛎麦冬女贞石斛沙参杭菊 龙齿 柏子仁”[1]。

此证型的用药特点是以生地黄、石斛、麦门冬、白芍药等养阴补肾药为主以治其本,辅以石决明、天麻、牡蛎、龙齿等平肝潜阳药和菊花、牡丹皮等清肝凉肝药以治其标,标本兼顾,共奏育阴潜阳之功。

2.2 血虚生风型 此证型共有6例。除眩晕的一般症状外,还可见面色不华、心悸失眠、唇甲色淡等血虚症状。血不荣络则虚风内动,或营血不足致脑窍失养而发为眩晕。如丁甘仁医案“詹右产后血虚,厥阳上扰,头脑空痛,目花眩晕,脉弦细,舌光无苔。当养血柔肝,而潜厥阳。

大生地四钱生白芍二钱阿胶珠二钱豆衣三钱炒杭菊一钱五分潼蒺藜三钱熟女贞二钱酸枣仁三钱生石决八钱生牡蛎六钱 黑芝麻三钱 嫩钩钩后入,三钱”[2]。

又如费绳甫医案“常州李某,血虚生风,肝阳引风入络,以致头眩心悸,眼皮重叠,沉幛不开,遍体痠疼,内热口燥。急宜和营抑木,清气舒筋。

白归身二钱大白芍一钱五分云苓神二钱葳蕤仁泥一钱五分谷精草三钱净蝉衣二钱甘菊花二钱木贼草二钱羚羊角八分生石决明八钱潼沙苑三钱白蒺藜三钱川郁金二钱 细青木一钱 甜瓜子三钱 荞饼四钱 桑枝二尺”[1]。

此证型的用药特点是以当归、白芍药、蒺藜等养阴血药为主以治其本,丁甘仁医案中血虚兼有阴虚阳亢,故用石决明、生牡蛎、钩藤等以平肝潜阳治其标;费绳甫医案中血虚兼有肝风肝火,故用菊花、谷精草、羚羊角等清肝火、熄肝风以治其标。

2.3 风痰上扰型 此证型共2例。其临床表现除眩晕症状外,还可见体胖,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甚则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滑。如丁甘仁医案“郑右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阴不足,肝阳上僭,头眩眼花,泛泛呕吐,纳谷减少,苔薄腻,脉弦滑,湿痰内阻,胃失降和。丹溪云:无痰不作眩。当柔肝潜阳,和胃化痰。

生白芍三钱豆衣三钱仙半夏二钱明天麻一钱朱茯神三钱枳实炭一钱炒竹茹一钱陈皮一钱潼白蒺藜各二钱炒杭菊一钱五分 生石决八钱 嫩钩钩后入,三钱”[2]。

此证型以标实为主,故用半夏、陈皮、竹茹等化痰药和生石决明、天麻、钩藤等平肝熄风药以治其标,以白芍药、豆衣、沙苑子等养阴以治其本。

2.4 肝火痰热型 此证型共有2例,多兼夹有阴虚、血虚。其临床表现除眩晕的一般表现外,还可见苔黄、脉弦滑、便涩等症。费绳甫医案“崇明杨少卿,肝火挟痰热,消灼肺胃,阴液宣布无权。乳生痰核,火升头眩,心悸口干,苔黄,大便结燥,脉来细滑而弦。治宜清肝养阴,兼化痰热。

北沙参四两大麦冬三两女贞子四两南杜仲三两大白芍一两五钱牡丹皮二两杭菊花一两细青皮一两蒲公英一两甜川贝三两瓜蒌皮三两天花粉三两炙僵蚕一两云苓神二两薄橘红一钱依法取末。

用川石斛三两、鲜竹茹一两、冬瓜子四两、丝瓜络四两、桑枝三两、荸荠一斤,煎汤泛丸,每早开水送下三钱”[1]。

此证型系由肝火挟痰热消灼阴液所致,火盛伤阴,因实致虚,其用药特点是用菊花、蒲公英、牡丹皮、天花粉等清肝火为主,而不用大苦大寒之品,以免再伤阴液,僵蚕、川贝母、竹茹、橘红等化痰热为辅,用沙参、麦门冬、女贞子、白芍药等养肝肾之阴为佐,制成丸药,以图缓治。

小结 孟河医派认为,眩晕的病机以阴虚、血虚为本,风、痰、火为标;治疗上以补阴养血治其本,清肝、熄风、化痰治其标。而当今中医临床中对于眩晕的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和平肝潜阳法,而孟河医派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形成了补虚清肝熄风的特色,期望对当今学者有所启示。对于老年人经常有眩晕发作的,要警惕中风的风险。

[1]朱雄华,蔡忠新,李夏亭,等.孟河四家医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11,171,436,312.

[2]丁甘仁.丁甘仁医案[M].苏礼,王怡,谢晓丽,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8.

R255.3;R2-06

A

1002-2619(2012)11-1711-02

李锐朋(1982—),男,主治中医师,硕士。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2012-03-09)

猜你喜欢

孟河医派肝风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从学术传承角度探讨孟河费氏流派对湿证的认识和发展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金陵医派——金陵名家周华龙平衡“五点法”为主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证选粹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孟河医派三大家及传人档案追踪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调肝熄风汤治疗肝风痰扰型小儿抽动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