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燥邪属性浅析

2012-04-10燕少恒郭建博

河北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内经阳明素问

燕少恒 郭建博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46)

燥邪属性浅析

燕少恒 郭建博1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46)

燥邪;中医病机

“六淫”作为中医外感病因的重要概念,其中“风、寒、暑、湿、火”论者代不乏人,但自《内经》以后却鲜见关于燥邪的相关论述,直至金·刘完素于《内经》“病机十九条”外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清·喻昌“秋燥论”指出“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燥邪作为独立致病因素在发病中的地位才又逐渐被重视起来。近代以来,论燥者多偏于对燥证治法方药的研究,鲜见有关燥邪的系统论述。我们不揣固陋,对燥邪的属性、致病特点等浅析如下。

1 燥邪的属性及特点

1.1 燥邪属阴 在《内经》理论体系中,燥与西方、金、秋、肺同属一个系统,其性为阴。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坚成之纪,是谓收引……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但是自燥邪作为独立致病因素以来就一直存在燥邪属阳的争论。如刘完素虽然指出“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但他又认为“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寒湿,故反同其风热也”,这实际上就是把燥邪作为阳邪来看待了。喻昌明确提出了“秋不遽燥也……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初看似乎其认为燥性清凉属阴,实际上他一再强调的是“燥胜则干”,并说“十月之温,不从凉转,正从燥生,盖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在对燥证的治法上又说“金性畏热,燥复畏寒”,喻昌虽未明言燥邪属性,但实际上也是把燥邪致病作为阳邪致病来处理。《医门法律·秋燥门方》全是一派清凉滋润之方也说明了这一点。温病学派兴起后又多把燥邪致病列入外感温热病范围来讨论,如此一来就给人以燥邪属阳的假象。实际上这是把燥证的属性混同于燥邪的属性,或者是把燥证的病因等同于燥邪。有学者就认为“燥证表现更多的是一种病理结果,在病理机制中多体现为继发性表现,而不是一种致病原因。说燥为次寒,或燥属火类,其实强调的是致燥之因,由于致燥原因不同,故燥有偏寒偏热之分。前贤所谓燥性属寒属火之争,其实强调的是燥证随不同发病条件所表现出来的致病特点”[1]。

“燥万物者,莫熯乎火”,火热灼津而致燥,风能胜湿而致燥,风火相值,其性为阳,所致燥证亦属阳证,即后世所谓的温燥。燥胜则地干,寒胜则地裂,寒、燥属阴,同样也可导致皮毛孔窍干燥为主要表现的燥证,其性属阴,就是后世所谓的凉燥。“燥为阳者因于火,燥为阴者发于寒”,张景岳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另外,“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凉燥证亦可转化为温燥,尤其是素体阳胜之人,感受燥邪,常可化火而为温燥。而且“水流湿,火就燥”,“燥热相临”,燥邪常与火热之邪相兼为病,形成燥热之邪而导致温燥证。由此可见,临证所见温燥证不是因为单纯的感受燥邪而起,有必要把燥邪与外感燥证病因区别开来,不能以温燥证的存在而推定燥邪属阳。

在临证中有些医家尤其是久居我国东南部的医家见到的燥证多为温燥,就认为燥邪属阳,这是由于个人的经验所限。在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清冷干燥,感受燥邪而为病者颇多,而且大部分以凉燥为主,此与东南方多温燥有显著不同[2]。

1.2 燥性清冷、收敛、刚强劲急 燥气于五行属金,金性沉降、肃杀、收敛[3];于四时属秋,秋气清凉肃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于五方属西,在我国西部气候干旱、偏寒,昼夜温差大,风沙大而凌厉,矿产丰富,《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审平之纪……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坚成之纪,是谓收引……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清气大来,燥之胜也”,可以看出在《内经》理论体系中的“燥气”或“燥邪”,除了《说文》“燥者,干也”的本义外,其内涵还包括温度—清冷,方向—向下、向内收敛,力度—刚强劲急而不柔和等方面。很明显,在《内经》理论体系里,六淫之“燥”的内涵与“燥”字本义相比已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周铭心等[4]在“燥邪属性辨析:西北燥证病因学研究”一文中说的很清楚,“燥邪或燥气之燥,其概念来源于干燥之燥,前者取后者之名为名,但二者又有本质不同。凡概念之建立,必先有义,而后取名;取名之法,得一词,其词有合于义者,亦有不尽合者。取干燥之燥字以名燥气之燥,当属词与义不尽合者。其义与词部分相合者,乃燥气诸涩枯涸,干劲皴揭之性;而燥气之阴阳属性,则恰与干燥之燥字相异”。

2 燥邪多现的时令及地域

2.1 时令

2.1.1 阳明燥金主气之令(从秋分至小雪) 立秋后进入秋三月容平之时,秋收气降。由于春夏之时阳生阴长,天地间阴阳之气都达到了盛极的状态,经此一收,阴阳之气不能遽回,反敛聚为湿热而充塞于天地之间,是为太阴湿土主步。迨至秋分以后秋收之气益劲,湿气大去,就进入了阳明燥金主步之令,此时温度、湿度都比较低,轻则秋高气爽,重则清冷干燥,清·陈歧指出“一交秋分,燥金司令,所起之风,全是一团燥烈之气,干而不润”(《医学传灯·卷上》),其气袭人则为燥邪。

2.1.2 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地支逢卯、酉之年) 在运气学中客气主要用来预测每年气候变化的特殊情况,其中司天为三之气,在泉为终之气。全年的气候变化,上半年受司天之气的影响比较大,而下半年则受在泉之气的影响比较大。阳明燥金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因此上半年流行清凉收敛之气,下半年则会有温暖之客气流行。但一年四季主气的变化规律是上半年阳气升发而温,下半年阳气收敛而凉。这样客主加临全年就处在了清冷之燥气和温暖之火气的交争之中而可能流行燥热之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凡此阳明司天之政……阳专其令……物燥以坚”,“清先而劲……热后而暴”,“其发燥……清热之气,持于气交”,“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指出“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2.1.3 金运太过,木运不及(天干逢庚、丁之年) 值年大运主司全年的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其实就是天地之气升降出入的变化。风木主司气之升,燥金主司气之降。一升一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此胜则彼负。若金运太过,或木运不及则燥金之气占优势,自然界燥气盛行,感则为邪。故《素问·气交变大论》指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

2.2 地域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面积约占全国30%,但分布着全国85%的干旱或半干旱土地面积。干旱气候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最大特点。尤其是处于西部的新疆地区,为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区,高山环绕,沙漠广布,植被稀疏,降雨量少,蒸发迅速,沙尘飞扬,气候干旱,具有与东南沿海各省区显著不同的特殊自然环境,尤为西北地区代表。其地燥邪盛行,燥证多发[2]。现代研究认为,西北干旱气候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它形成的大气环流背景为:冬季在东亚大槽后部和蒙古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夏季为青藏高压向北辐散形成的下沉气流控制[5]。这与《素问·异法方宜论》描述的“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相吻合,故在《内经》中多次提到“西方生燥”。

西方生燥、秋季多燥是古人通过对我国气候大环境的长期观察和体悟而得,然亦不能拘于此。明清以来论燥之名家如喻昌、叶天士、吴鞠通等多为江南人士,可见我国东南部病燥者亦不少。西北燥证遍见于四时,非秋独有,且多以凉燥为主,此情尤与东南方有异[2]。有学者用日平均水气压、相对湿度与月平均降水量等指标研究呼和浩特四季气候的结果显示,长夏主湿之论符合当地之情,却冬季最“燥”,春季次之,秋季更次之[6]。又有学者根据云南的方域、气候、民俗等方面指出当地易形成不同于内地的春燥[7]。可见四时四方均可生燥,临证论病且不可胶柱鼓瑟。

我们认为,明确燥邪属性及其好发时令、地域将有助于临证中对燥证,尤其是凉燥证的辨治。同时,理解燥邪易与风热相兼而为病,也就不会惑于临证中实际存在的温燥证而误认为燥性属阳。

[1]秦长林.燥证琐谈[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8):5-6.

[2]牟全胜.西北多燥说[J].新疆中医药,1991,(4):1-6.

[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9.

[4]周铭心,凌泽奎.燥邪属性辨析:西北燥证病因学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5,23(6):1-3.

[5]董玉祥,刘毅华.中国沙漠化灾害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5,4(4):100-107.

[6]王鼎,刘忠庶,王玉亭,等.从呼和浩特气候变化论“四时五行”[J].内蒙古中医药,1994,13(2):34-35.

[7]郑进,罗艳秋,左媛媛.云南春燥概念的提出及其临床辨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923-925.

R228;R254

A

1002-2619(2012)11-1709-02

1 河南省许昌市仁和骨科医院骨一科,河南 许昌 461000

燕少恒(1987—),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2012-05-10)

猜你喜欢

内经阳明素问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