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2例临床观察
2012-04-10袁金英
袁金英 杨 健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中医心血管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2例临床观察
袁金英 杨 健1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中医心血管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柴胡龙骨牡蛎汤;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中药疗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目前儿科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性疾病,男孩多于女孩,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该病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涣散,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2010-10—2012-04,我们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ADHD 32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32例均为我院中医儿科门诊患儿,男26 例,女6 例,男女比例为 4.3∶1;年龄 4.2 ~15.0 岁,平均7.3岁;病程7个月~3.5年,平均1.5年;早产儿或有产伤病史者11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1]中“多动症”诊断标准确诊。排除多发性抽动症、智力低下、癫痫、儿童精神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顽皮儿童。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儿科学》中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诊断标准确诊[2],并结合临床辨证为心肝火旺型。
1.3 治疗方法 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药物组成:柴胡 10 g,黄芩 10 g,半夏 10 g,党参 10 g,茯苓 15 g,生龙骨 30 g,生牡蛎 30 g,石菖蒲 10 g,远志 10 g,茯神 30 g,丹参 30 g,郁金 10 g,合欢皮 30 g,天麻 15 g,僵蚕 15 g,蝉蜕15 g,桑叶30 g(4~7岁按原方1/3量给药,8~11岁按原方1/2量给药,12~15岁按原方2/3量给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饭后30 min温服。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学习成绩显著或不断提高,停药后随诊3~6个月疗效巩固;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大多消失,学习成绩有较明显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较小或较慢;有效: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有所好转,学习成绩有提高但不稳定;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3]。
2 结果
本组32例,痊愈0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9个月后电话回访,23例保持停药后状态,5例痊愈。
3 讨论
ADHD在中医古籍中未见专门记载,但根据神志涣散、多语多动及冲动不安等主症,将其归于慢惊风、瘛疭、躁动、健忘、失聪等范畴。其病因多为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等。因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五脏的功能失调也必然会影响人的情志活动,使其表现于外的活动失常。刘玉洁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提出从心、肝二脏论治ADHD。情志失调,肝阳上亢则多动,易激动;少阳相火上炎,心气被扰可致心神失守而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久病脾虚失养则健忘,肝木乘脾土又可加重多动及冲动之证。本病多为少阳枢机不利,肝火扰心所致,故治疗上宜采取和解少阳、清肝泻心、宁心安神之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用于治疗少阳病兼表里三焦俱病之证。我们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ADHD取其能和解枢机、镇心安神之功。方中柴胡、黄芩、半夏、党参为小柴胡汤之意,以和解枢机;茯苓助太阳气化,行津液而安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石菖蒲、远志、茯神清心安神,丹参、郁金、合欢皮解郁安神,以上6味共协主方宁心安神;天麻、僵蚕祛风止痛,行气活血,蝉蜕、桑叶既祛内风又祛外风,4味共用,祛风止痉,协主方治疗儿童动作过多等内外风之证。诸药合用,共奏和解枢机、镇心安神之功,枢机和调,气血调畅,心神得安,则诸症自除。全方平肝之中不忘疏肝,宁心之中不忘安神,祛风之中不忘行气活血,祛邪而不伤正,泻实而不致虚,表里兼顾,内外相合,故治疗ADHD辨证准确,科学合理,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指导老师:刘玉洁)
R289.5;R742.89
A
1002-2619(2012)12-1814-02
1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袁金英(1978—),女,主治医师,学士,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及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