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
2012-04-09翁少文王葆春
翁少文,王葆春
(海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一区,海南 海口 570311)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
翁少文,王葆春
(海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一区,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肠内外营养、按摩及药物等治疗方法,同时加强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做好促进胃动力恢复护理,做好肠内外营养的护理及饮食指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胃瘫症状,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胃大部分切除;胃瘫;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也称胃手术后胃无张力症,是一种胃手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手术后少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常持续较长时间、治疗和护理非常棘手。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经胃手术后的患者中出现胃瘫15例,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经胃手术后出现胃瘫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4~74岁,原发病为胃癌8例,胃溃疡5例,消化道穿孔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毕Ⅱ氏吻合手术方式,其诊断全部符合国内胃瘫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发生于术后5~12 d,表现为术后5~6 d,进流质时或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呕吐后症状减轻或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液800~2 000 ml/d。查体:上腹部饱胀,有轻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1.3 治疗与结果 治疗: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每天用3%~5%温盐水洗胃;早期营养支持包括肠内和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先后联合应用胃复安、吗叮啉、西沙比利、红霉素、新斯的明等胃动力药及生长抑素、制酸剂降低胃肠液分泌;辅以激素、中医针灸治疗;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结果:本组病例胃瘫持续时间最短11 d,最长42 d,经联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及死亡病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有文献报道胃瘫发生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出现胃瘫的患者术前精神都处于焦虑状态,焦虑时产生应激反应,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肠排空延迟[2]。本病发生时难以意料,并且病程较长,患者及家属容易出现焦虑及恐惧的情绪,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和责备。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应细心、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特点、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持续的时间、治疗效果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要多关心、体贴患者,理解家属,让患者倾诉,减轻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对过度焦虑的患者可用药物抗焦虑治疗,本组6例病例曾服用安定、多虑平等药物治疗。经过心理疏导后患者及家属都比较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促进胃动力恢复护理
2.2.1 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胃瘫时残胃扩张,胃内容物潴留,胃黏膜、吻合口充血水肿,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胃内潴留物,会使本来无力收缩的残胃亦成恶性循环,因此,应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有效的胃肠减压能消除胃扩张,减轻胃黏膜、吻合口充血水肿,促进残胃功能的恢复。胃瘫确诊以后,应立即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根据胃手术后的解剖特点将胃管插入残胃底部,接负压袋,持续负压吸引,并每天规律记录胃液量、颜色、气味等性质,注意观察恶心、呕吐频率,呕吐量、肠鸣音等,了解胃排空情况。每日对插入胃管的一侧鼻孔进行生理盐水清洗,去除鼻腔干痂,并注意防止防止鼻腔黏膜出现破溃感染。胃瘫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往往较长,不能轻易拔除,如果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可夹闭胃管观察1~2 d,如果患者未出现腹胀、呕吐等不适,再拔除胃管,可避免反复插管加重患者负担。
2.2.2 洗胃护理 高渗盐水洗胃可减轻胃黏膜、吻合口充血水肿,促进胃动力恢复。用38℃~40℃,3%~5%盐水500~1 000 ml洗胃,2次/d。洗胃时准确记录洗胃的出入液量,并且回抽洗胃液时负压不宜过大,以免损伤胃黏膜。同时可以变换体位,加强洗胃的效果。
2.2.3 腹部按摩 有文献报道腹部按摩对肠蠕动及胃动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3]。方法:嘱患者仰卧,放松腹部,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顺时针按摩,按摩时间10~30 min,以患者不疲劳为宜。本组11例病例采用腹部按摩,取得一定疗效。
2.2.4 促进胃动力恢复用药的护理 促进胃动力恢复,除以上一些措施外,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促胃动力药促进胃蠕动,应用较多的有甲氧氯普胺、新斯的明、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红霉素等,同时给予生长抑素、制酸剂降低胃肠液分泌,减轻胃肠负担,辅以激素、中药、针灸等治疗。本组病例都应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比利、制酸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其中1例患者采用新期的明肌肉注射,以促胃肠蠕动;3例患者还采用红霉素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2例患者加用激素;11例患者应用善宁、奥曲肽、施他宁等生长抑素;8例患者辅以中药、针灸治疗。在用药过程中除了观察疗效外,还要密切观察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组病例经过上述治疗10~20 d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2.3 肠外营养(TPN)的护理 TPN在抑制消化道液分泌的同时,能为机体提供适量的维持、微量元素及电解质,对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细胞功能有利,也能促使胃平滑肌细胞的恢复。由于患者呕吐、长期禁食,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早期选用TPN为胃瘫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非常重要。进行TPN时用输液泵持续泵入营养液,保证20~24 h均匀滴入,1~2 d抽血查血生化,监测电解质、血糖、肝功能,以调整营养液的配制,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同时做好中心静脉管和PICC管的养护,防止感染和脱出。
2.4 肠内营养的护理 有研究表明,长期肠外营养可明显抑制胃肠动力,因而也影响残胃功能的恢复。而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增加内脏血流,增强胃肠蠕动,为肠黏膜细胞提供直接的腔内营养物质,维护和改善肠屏障功能[4]。本组8例病例出现胃瘫后7 d后置入鼻肠管,输入安素、能全力、百普力等肠内营养液。鼻肠管属于高危管道,首先用红色胶布在置入长度做标识,然后用蝶形透气网状胶布妥善固定,防止其脱出;鼻肠管的管腔细易堵塞,用20~30 ml温开水每2~4 h冲管一次,保持通畅;输营养液时要控制好量和速度,开始用时先500 ml/d,15~20 ml/h,以后逐渐增加。在输入时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若出现上述症状可适当减慢输入速度,让肠道逐渐适应。进行肠内营养时要3~5 d抽血监测血生化,每周称体重一次,以便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5 饮食指导 患者有饥饿感,无上腹部饱胀时,可夹胃管及鼻肠管进流质饮食,如加盐的米汤、骨头汤、鸡汤等,开始20~30 ml/次,每4~6/h进食一次,观察1~2 d后无不适,量增加至50~100 ml/次,观察1~2 d后无不适,即可拔除胃管,再观察1~2 d后,可拔出鼻肠管,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量逐步增加,进食时勿过快、过急、过量,少量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3 小 结
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经非手术治疗均能痊愈,但其发病原因不明确,病程长,因此,加强心理护理,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做好洗胃护理,注意用药的观察,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做好肠内外营养的护理及饮食指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胃瘫症状,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宋 勇,王 荣等.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57-359.
[2]沈 苑.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28例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0(1):80-81.
[3]刘素琴.捏脊与按摩促进腹部术后胃瘫病人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7(6):49-50.
[4]付荣明,贺 丹.胃癌术后胃瘫13例报告[J].实用癌症杂志, 2008,23(6):658.
R473.6
B
1003—6350(2012)19—15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9.067
2012-06-12)
翁少文(1974—),女,广东籍,主管护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