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应用的体会
2012-04-09杜沛荆萍
杜沛荆萍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品质是最直接、最快捷地为病人所能感受到。门诊其他部门工作流程的优化、以人为本服务的体现,大部分是通过护理人员传递给病人的[1]。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规范护理行为,使每位到我科来就诊的病人都满意,在护理部组织下,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结合我科实际,自2010年9月开始,在眼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较好效果。病人满意度提高,护患关系和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实施方法
1.1 有效的科学管理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可靠保障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丰富工作内涵,将人文关怀融入对病人的护理服务中。结合眼科门诊的具体工作,在原有各种制度的基础上,补充制定了眼科门诊护士的岗位职责、能力要求、工作标准、资质标准、各项护理工作流程、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及流程等。
1.2 首问负责制 主动与病人沟通,提供人性化服务。将各项治疗、观察、照顾渗透到对病人的护理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从诊室出来的病人,发现他们有疑惑时,主动上前询问,帮助解决问题[2]。对于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病人,联系服务中心的人员来帮助缴费、拿药。
1.3 护理文化 用心对待病人,构建眼科门诊护理文化。
1.3.1 温馨护理服务 针对眼科门诊老年病人多的特点,特别是需要终生使用眼药者,病人常常因为忘记滴眼药而使病情加重,为此我们专门制作了醒目的温馨用药提示牌,让病人放在家中醒目之处,提醒用药。
1.3.2 精细护理服务 对于长期复诊的青光眼病人,建立护理档案,将病人的饮食、用药、血压、眼压、眼底情况等作详尽记录,以了解病情,此举深受病人欢迎,因为病人认为有专业人员负责监管他们的疾病;为儿童病人准备甜蜜糖果盒,安抚患儿以配合治疗。
1.3.3 安心治疗服务 在门诊治疗室做治疗的病人,实施治疗“安心工程”:治疗前将治疗的全过程向病人详细讲解,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使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治疗中适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眼部护理方法、用药方法、复诊时间等[3],使每一位从眼科治疗室走出的病人情绪稳定,对于用药、自我护理、复诊时间等相关事宜没有任何疑惑。
1.3.4 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拓展健康教育范围,以病人为中心,向家属群延伸[4]。由于眼科某些疾病具有遗传性的特点,如青光眼,家属必须知道青光眼的早期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更新健康教育形式,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以卡通形象的方式做成展板进行宣传,内容简单便于记忆,如“呵护心灵的窗户—掌握用眼卫生”、“如何远离红眼病”、“春节放鞭护眼法”等;将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科疾病的治疗、护理方法做成漂亮的小宣传册,便于携带及阅读。对于经常复诊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评价”,以了解其掌握情况。
2 效果
2.1 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通过宣传学习改变了重治疗轻护理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地为病人提供疾病及其相关知识。在眼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近一年时间里,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从93.3%升至95.8%,获感谢信5封。
2.2 和谐了护患关系 护士近距离接触病人的时间相应增多,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优质护理服务使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护士熟悉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2.3 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习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件并领会精神,我们提出眼科门诊护士必须主动服务,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专科服务[5]。为此我们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眼科所有疾病的知识,同时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工作时间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
3 体会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回归了护理的本质,体现了护理的专业价值[6]。门诊护士能够与病房护士同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使我们有了使命感,个人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更重要的是病人到医院就医有了亲切感,再不会不知所措。护士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了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每天必须学习一个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眼科疾病新的治疗方法也必须了解。同时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全院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各类考试、科内护理读书报告会、撰写读书笔记。通过这些活动增长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
[1] 许凤琴.尼春萍.综合医院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0,24(11B):2989.
[2] 薛玉萍,张桂仙,高振丽.倡创优质服务 树窗口形象[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6):154.
[3] 赵纯洁.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4):2230-2231.
[4] 邓燕妮.创建优质服务提升医院形象[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44.
[5] 郑惠新,达四平.提高医院门诊质量及改善工作方法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07-608.
[6] 陈晓红.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公立医院护理工作改革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