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kg以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围术期护理

2012-04-09魏菊云张媛媛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肺静脉监护肺动脉

魏菊云 张媛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ICU,江苏南京210008)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一种严重复杂且较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左、右肺静脉直接或间接与右心房相连接,上、下腔静脉血和肺静脉氧合血全部回流到右心房,左心房只接受右心房分流来的混合血,致患儿右心负荷增加,肺静脉回流受阻,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如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50%的患儿在3个月内死亡,80%的患儿病死于1岁以内。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为28例低体重儿进行了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0~221(70.12±10.39)d,体重2.7~5(4.34± 0.12)kg。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高压;有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例同时合并血管环畸形。根据TAPVC分型,28例患儿心上型13例,心内型14例,心下型1例。28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TAPVC矫治术,体外循环时间38~96(63.12±3.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83(40.5 ±3.16)min。术毕入ICU监护,入住ICU时间24h~214(135.68±10.16)h,机械通气时间19~122(69.5±7.01)h。7例患儿延迟关胸,术后21~56h床边关胸。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15d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和第3天死于低心排,1例术中放弃治疗。其中出现肺出血3例,肺部感染4例,心律失常5例。24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低体重TAPVC患儿,尤其是有梗阻的TAPVC患儿,大多病情危重,需入ICU监护。对于缺氧而致发绀的患儿,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防止剧烈哭闹诱发缺氧发作,必要时给予适当镇静,严格控制入量,限制每餐奶量,防止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药。本组27例患儿术前均给予氧气吸入,保证氧供,无缺氧发作发生。5例心衰患儿术前静脉使用西地兰,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控制心衰。

2.2 术后护理

2.2.1 循环系统监护

2.2.1.1 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由于患儿纵隔容积小,为了避免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本组7例患儿延迟关胸,严密监测有创动脉血压(ABP)、左房压(L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的变化,根据患儿的ABP、LAP、CVP调节输液速度,LAP保持在6~12mmHg,ABP保持在70~90/45~60mmHg,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本组2例患儿术后出现室上速,3例术中置起搏导线,接临时起搏器20~78h,经改善内环境,应用强心甙类药物后,心律恢复正常。

2.2.1.2 严格控制出入液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患儿年龄小,心脏对血容量的承受能力低,对出入量变化极为敏感。每小时输液速度控制在2~4ml/kg,每小时统计出入量一次,量出为入。一旦出现出入量不平衡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纠正,并特别注意严格记录一些对成人可以忽略不计的量,如冲动脉导管及中心静脉插管所用的肝素溶液记为入量,抽取的动静脉血标本作为出量。为精确起见,为患儿所用的测量器具与成人不同,采用小容量、小刻度。密切注意尿量变化。术后1天容量稳定后,应加强利尿,保证每小时尿量>1~2ml/kg,少尿者予速尿0.1~0.3mg/(kg·h)持续泵入,不主张单次大剂量应用速尿,以免短时间内尿量过多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补钾补钙,避免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本组1例患儿术后第2天出现无尿,血钾5.3mmol/L,经使用极化液,加大速尿剂量,第3天开始腹膜透析,效果不显著,术后15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2.1.3 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患儿术前左心发育差,术后常规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扩血管药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防治低心排的发生。本组应用多巴胺5~10ug/(kg·min),米力农0.5ug/(kg·min),肾上腺素0.02~0.05ug/(kg·min),前列地尔0.005~0.02μg/(kg·min),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时调整剂量,保证药量准确无误。

2.2.1.4 防止心包填塞 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发现出血>5ml/(kg·h)或连续3h出血>3ml/(kg·h),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尤其是拔除左房插管及肺动脉插管后,应注意胸腔引流管内有无出量增多。本组患儿有1例延迟关胸术后出现心包填塞,紧急床边开胸清除血块后好转。

2.2.2 呼吸系统监护 28例患儿术后均选PB840呼吸机辅助呼吸,设置FiO280%~40%,VT8~10ml/kg,呼吸频率30~40次/min,PEEP+3~6cmH2O。由于婴儿气管狭窄而短小,气管插管在气管内留置相对更短,躁动时气管插管容易脱落、移位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发生窒息或一侧肺不张等意外。本组28例患儿术后回ICU后,我们立即摄床边胸片,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必要时调整气管插管深度并妥善固定,每班定时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及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在患儿清醒至拔管前予吗啡、咪唑安定交替静脉用药,充分镇静。有效的镇静可以减少耗氧量,同时又能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循环阻力。间断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必要时适当约束四肢,防止患儿抓脱气管插管。本组患儿未出现意外脱管。

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加强呼吸道管理,循环功能稳定后每2~3h变换体位一次,轻叩拍背,气管内吸痰,每次吸痰前后均使用呼吸囊加压给氧,加压适度,并观察胸廓摆动幅度,防止用力过大造成新生儿肺泡破裂。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引器负压调节在200mmHg以下,防止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0~15s,拔管后予温湿化的氧气吸入,防止气道干燥,辅以雾化气泵交替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本组有3例肺出血,4例肺部感染,经使用东莨宕碱,加大PEEP+5~8cmH2O,加强呼吸道管理,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2.2.3 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 TAPVC因肺静脉血异位引流到右心房后,氧合血与心房内腔静脉血混合,混合后的血液大多通过三尖瓣至右心室,使肺动脉血流增多,肺血管逐渐发生阻塞性病变,形成肺动脉高压。术后肺血管应激性高,对缺氧、酸中毒、肺不张、烦躁等各种因素刺激的反应剧烈,可使肺动脉压力骤然升高,诱发肺高压危象(PHC)。如肺动脉压上升20mmHg,而体循环压力正常或下降,提示发生肺高压危象。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因此术后应积极预防和处理。28例患儿术后均予监测肺动脉压(PAP),一般维持在10~18mmHg,根据PAP予前列地尔0.005~0.02μg/(kg·min)、米力农0.5μg/(kg·min)经中心静脉泵入,西地那非0.5mg/kg鼻饲,每6h一次。

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保持PCO228~35mmHg,PO260~80mmHg,防止缺氧、酸中毒、吸痰刺激而诱发肺高压危象发生。持续的肌松和镇静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可降低PHC的发生率。本组对7例延迟关胸的患儿给予力月西0.5~1μg/(kg·min),罗库溴胺5~10μg/(kg·min)持续镇静,效果满意。另外,一氧化氮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对体循环无作用。传统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肺动脉高压病例,吸入一氧化氮可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术后吸入一氧化氮的浓度为5~20mg/L,需监测高铁血红蛋白水平。本组患儿中,13例患儿根据病情使用了一氧化氮吸入,取得满意效果。本组有2例患儿在吸痰后出现PHC,经皮囊加压给氧、镇静等处理,患儿转危为安。

2.2.4 保暖和体温监护 体温的变化与循环密切相关,体温过高可引起心动过速,加重心肺负担。反之,如果术后复温不够或保温不善,低温使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受到抑制而使心率缓慢,当体温<29℃时,可出现房颤乃至室颤[1]。本组患儿入ICU后,均置远红外床保暧,床尾覆盖保鲜膜,使体温维持在36~37℃。在复温的同时,由于血管扩张,可导致血压下降,因而同时要补足血容量。本组患儿有2例术后出现轻度硬肿,经积极采取保暖,局部按摩等措施后,硬肿消除。每例患儿均不同程度出现体温过高,通过调节床温、头枕冰袋等措施,均降至正常。

2.2.5 营养支持 本组患儿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术后对液体摄入的限制使两者矛盾相对突出,而营养不良将影响机体机能恢复,可能导致自主呼吸无力、代谢紊乱、伤口愈合延迟、免疫功能低下等。因此,术后尽早建立正常的营养供应十分重要。因受麻醉、镇静、肌松药物影响,病儿胃肠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如肠麻痹、胃肠道黏膜水肿、应激性溃疡等,需禁食24h左右,待循环平稳、气管插管拔除6h以上,肠蠕动恢复,开始喂食牛奶,少量多餐。本组患儿术后第2天均按医嘱使用静脉营养,25例24h内未能拔除气管插管的患儿术后第3天起予鼻胃管营养,均未出现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切口愈合良好。

2.2.5.1 鼻胃管营养 选6~8号硅胶胃管,经鼻腔插入胃,每隔3h用一次,微泵注入牛奶或高热量流质,鼻饲营养液属高渗性,应用时从低浓度少量开始,逐步增至设定量。营养液温度适中,避免过冷过热而引起胃肠痉挛,定时监测血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观察喂养是否耐受以及体重增长情况。

2.2.5.2 静脉营养 评估本组患儿,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均较长,术后第2天均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通过深静脉持续泵入营养液。选用含有中、长链脂肪酸的20%脂肪乳剂、小儿氨基酸液、葡萄糖、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液,按比例配制成静脉高营养液,24h匀速泵入。观察有无皮疹、发热、高脂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2.2.6 做好早期随访,及早发现远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狭窄和梗阻是影响心上型TAPVC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远期吻合口狭窄常发生于术后1年左右,因此出院时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宣教,特别是早期(术后1年内)加强随访。本组采取在术后1年内的第1个月,第3个月,以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1年后每隔6个月至1年复查1次。有1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吻合口轻度狭窄。

3 小结

通过对28例低体重TAPVC患儿的围术期监护和护理,使我们体会到由于此类患儿术前机体营养差,体重低,加之手术复杂,体外循环时间长,创伤大,因此术前预防和正确处理缺氧发作,术后持续动态监测有创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左房压(LAP)、肺动脉压(PAP),维持有效循环;加强呼吸系统监护,进行有效的镇静和镇痛,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加强保暖和体温监护;术后尽早建立正常的营养供应,给予鼻胃管营养和静脉营养,促进机体机能恢复。正确评估心肺功能,掌握其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是提高患儿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1] 汪曾炜,刘维康,张仁宝.心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02.

猜你喜欢

肺静脉监护肺动脉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冠状切面在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弯刀综合征术后肺静脉狭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心房颤动患者左右下肺静脉共干合并左侧房室旁道一例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DSCT肺静脉成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