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的途径思考

2012-04-08赵绍春

河南教育·高教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途径

赵绍春

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高校必须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等教育;途径

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人才的教育任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使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主阵地。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必须转变思维,创新教育途径,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全面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建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控制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深受人民信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亲民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共同理想的巨大作用,不论哪个阶层和群体,都能够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这一共同理想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所在。

第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已经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高昂姿态,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支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新要求,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弘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是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的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涵盖全体社会成员,涉及各个社会群体。高校是提升国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因此应该勇于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途径,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要课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课程设置上,贯穿于教材内容体系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政治道德立场。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利用传统纪念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有效防范负面信息的滋生蔓延,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坚持社会实践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更具体、生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清社会责任,培育人文情怀,树立奉献精神,肩负起时代使命,从而在实践中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在社会实践中,高校要引导学生运用自我反思等方法加强自身修养,突出自我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校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培育教职工和学生的群体意识。高校组织结构固定,人员组成相对比较稳定,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只有形成了全校范围内共同认可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才会收到更大的实效。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院(系)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制度,切实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通过宣讲会、报告会、知识竞赛等形式抓好师生员工的学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极做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研究成果,充实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要善于抓住热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把科学道理讲清、讲懂、讲通、讲实,及时解答疑问,通过生动有效的教育和理念引领,進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形成全校共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局面。

4.积极发挥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高校中,校园氛围好不好、教职工和学生精神面貌行不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好不好,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参照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的最新成果及时呈现给广大教职工生。其次,要努力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面建设和发展学校中建功立业,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再次,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爱岗敬业中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政策和方向,围绕人才培育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等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培养优秀人才。

第一,全员参与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完整体系的过程,涉及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只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格局,整合全校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建立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才会取得实效。

第二,全方位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必然要求高校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全方位地建立起一个完整、高效、协调的全程化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做好工作。

第三,全程化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是塑造大学生灵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系统工程。高校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的基本内容下,必须始终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学习渐进、培育不断、收获斐然。

参考文献:

[1]尹伶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2]刘贵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