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德建设的层次化分析

2012-04-08杨建民

河南教育·高教 2012年6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层次化高校

杨建民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的层次化是指在师德建设中将学校决策层面、基层院(系)层面与教师道德修养这三个层面的师德建设分开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总结师德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规律与经验。这三个层面都大有文章可做、有规律可循。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层次化

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层次化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高校师德建设的层次化,是指在师德建设中将学校决策层面、基层院(系)层面与教师道德修养这三个层面的师德建设分开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总结师德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规律与经验。之所以要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研究,是因为上述三个层次师德建设有诸多不同的特点。学校领导、院(系)负责人和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工作重点与职责存在很大不同。例如:一些校领导关于师德建设方面的文章,多讲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而少有分析自身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和进行领导学意义的反思。也常见一些基层院(系)领导大讲师德失范现象,空谈“自律”“他律”,而忽略自己对教师的关爱与管理。这些正是师德建设层次模糊引起角色错位的表现,说明他们在师德建设的层次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导致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乱象。我们认为,对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层次化分析,会促进各方深刻地理解和认真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可以使学校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建设,更好地总结、交流经验。

高校师德建设的三个层面分别是学校决策层面、基层院(系)层面和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层面。三个层面都大有文章可做、有规律可循。一些管理者虽然看到了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忽略了三者分别具有的领导学意义、管理学意义和道德修养意义,模糊了三者各自特有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应明确这三个层面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和职责。

一、学校决策层面师德建设

高校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在实践中的工作力度却有很大不同。教学科研一手硬,师德建设一手软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所高校重不重视师德建设、愿不愿意真抓实干,是由学校领导层面的理念、态度与决策所决定的。

1.师德建设的认识与定位。这体现学校领导对师德建设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理念、认识,也取决于协调教学、科研工作的最终决策与定位。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只是一般性的强调,而有些学校不仅强调,还会专门提出标志性口号,如“德育为先”“以德为行”等,突出其重视程度,并努力贯彻落实。不同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力度与效果之所以不同,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领导者对师德建设在理念、认识上存在差异。

2.师德制度建设与文化氛围。有了自己的理念、认识,学校还必须实现组织到位、制度到位,促进相关制度以及师德建设总体行动规划的贯彻落实,并促使其逐步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和可以不断传承的优良传统。这方面的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领导层面的師德建设有很多经验可以相互学习交流。

3.狠抓基层单位的师德建设。学校领导层面师德建设的重点在于抓干部,抓基层执行力,而不是直接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例如:从基层新上任的校级领导应当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迅速完成由直接抓教师转变为抓干部的过程。领导层还要及时检查、监督基层单位师德建设的情况,在基层院(系)中发现先进典型,在校级层面进行宣传、表彰,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以及对典型的违规教师进行处罚、通报等。

二、基层院(系)层面师德建设

基层院(系)领导要将学校师德建设的理念贯彻执行到位。虽然基层领导在对师德建设的认识、素质能力和管理方法上有更明显的差别,但最根本的是要做到:率先垂范,引导、调动每位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的自觉性,在基层院(系)创建良好的师德文化氛围。

1.尊重教师,贴近教师,了解教师。基层领导开展师德建设最基础性工作是要熟悉教师队伍的每一位成员,充分关怀、信任教师,要以具体的工作方法帮助教师解决不同的问题,体现新时代教育人际关系的细微性、多样性特征,特别要结合教师的个性特质、成长背景、专业特点等开展深入的交流、沟通。

2.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体会成功,唤起教师的责任感。基层领导对教师的激励主要依靠营造教师获得相对成功的氛围和环境,提升教师内在的幸福感,激发教师对学生、对职业的深厚感情,从而使教师给予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做到关爱教师,使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受到尊重,让他们体会到师生交流的快乐,逐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大爱”的浓郁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3.领导干部在基层师德建设方面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基层领导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自己要走在前面,率先垂范。基层领导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善于发挥党组织和先进教师的核心作用,与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感悟、反思,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领导和党员队伍在师德建设工作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4.基层师德建设要努力做到客观、细致并且有针对性。所谓客观,是指对教师队伍的整体要求要客观,不能过高或过低。既不能使教师因为目标过高难以企及而失去信心,也不能放松要求。经验表明,即便是同一所高校,各基层单位教师状况仍然会千差万别。因此,不同院(系)师德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方法一定要客观、灵活,因人而异。所谓细致,是指对教师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必须细致入微。例如:对教师无私奉献的事迹,哪怕是不太起眼的闪光点,也要放在心上,尽量进行客观的记录并适时进行公示、表扬,营造“比、学、赶、帮”“我奉献、我自豪”的氛围,并在评奖、评优、职务评聘工作中充分体现“师德为先”。所谓有针对性,是指在充分熟悉教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座谈会、反馈会、听课、点评、互评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一方面抓优秀典型;另一方面对表现欠佳的教师要及时谈话、劝诫,对师德失范行为要根据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形成对师德失范者的压力,做到从严治教。

三、教师自身道德修养

学校决策层面、基层院(系)层面师德建设的效果最终要通过教师个体的行为表现出来。师德建设氛围这个外因,需要通过教师自我修养的内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师德建设的效果如何,不能仅看学校、院(系)搞了多少活动、教师发表了多少文章。衡量教师师德状况的最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切身感受和实际体验。

根据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高校教师的师德状态。第一个层面是高校教师应当守住的底线。如“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等。第二个层面是高校教师应当达到的良好状态。如“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第三个层面是高校优秀教师应该达到的理想境界。如“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等。有了这样一个大致的分析,我们在开展师德交流和教育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最优秀的教师为典型,引领、影响整个教师群体,利用榜样的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个别状态不佳、在底线徘徊的教师,要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工作,鼓励他们在师德以及教书育人方面不断进步,融入学校良好的氛围。从基层管理者的角度看,教师的师德是“养”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因此,师德建设的真谛在于启发,促进教师不断升华师德境界,主动、自觉地提高自我修养,进而影响和感召学生。不仅要帮助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也要更多地启发他们不断自觉反思、感悟,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

总之,高校师德层次化建设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扎实的行动,要依靠学校各个层面的合作与奉献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潮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

[2]朱小曼.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责编:晓月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层次化高校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铁路传送网OTN设备互联互通开销层次化处理研究
舰船系统间电磁兼容性的层次化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