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2-04-08焦红强

河南教育·高教 2012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微时代

焦红强

摘要:微博所带来的“微时代”已经深刻影响了校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如何面对“微时代”的挑战已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如果能够主动融入微博,建立微博沟通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微博有效结合,将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启示

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微博用户已达到3.2亿,约占中国网民总数的65%。在大学校园,微博的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尤其是腾讯公司将微博与QQ平台融合后,对早已是QQ常客的大学生来说,微博已成为他们触手可及的媒介工具。微博不但能达到QQ、MSN等即时通信的效果,还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社会资讯,更可以感受到思维的碰撞,因而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可以说,微博所带来的“微时代”已经深刻影响了校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如何面对“微时代”的挑战已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一、改变观念,主动融入微博世界

微博的发展十分迅速,上海交通大学谢耕耘教授有个形象的对比:“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面对这种发展趋势,高校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微博世界,倡导一种真实的、客观的、向上的校园媒介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再是微博的看客,要学会在微博上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生活。

然而,目前多数高校还没有将微博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原因有三:其一,认为微博给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对学生的成长和校园稳定不利;其二,认为微博信息太片面化、感性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其三,没有看到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模式的巨大影响力,认为微博只是娱乐工具。实际上,微博在高校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存在。在对待微博的态度上,应重在“疏”而不在“堵”,通过疏导可以发挥微博的信息传播优势,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意愿,从而把问题解决在源头。

二、占领阵地,形成特色和影响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究“三贴近”,既然大学生如此关注微博,那么微博上就应该有老师的声音。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朱海风的微博开通半年来,发表了707条微博,“粉丝”人数达到了5374人。学生一有问题就在朱海风的微博上留言,他总能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予以解决,一时间“微博书记”的称号传遍了全省高校。看来高校管理者如果能够放下身段,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微博为媒介并与他们平等进行交流,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会受到学生的追捧。

微博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就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事情,必须建立一个微博互动平台。在学校层面上,如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都应该有自己的微博,可以将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发布出去,同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把微博作为与学生交流的桥梁。从院(系)层面上,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教师和辅导员都要开通微博,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予以教育和引导。同时,要注重微博的品牌效应,从命名到组合成平台都要根据微博的特点,确保关注方便、内容鲜活、具有特色,从而把微博平台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

三、重在建设,提升信息传播能力

目前,比较流行的即时通信工具如MSN、QQ、飞信等,其信息传播一般都在好友之间进行,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对于传播技巧没有太高的要求。而微博则有明显的不同,具有了大众传播的某些特点。其一,微博的信息可以流向不特定的人;其二,随着“粉丝”的增加,信息的传播范围可以无限扩大;其三,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可以说,微博的影响力对博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处理上,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能够对虚假有害信息进行区分;在信息的傳播上,必须对信息传播后的影响尤其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预测;在信息的政治把握上,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及时发现不好苗头,用正确的政治立场进行回应。因此,微博平台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重视教育,提高学生鉴别能力

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要求微博实名制,并指出实名制是为应对少数人妄图通过微博传播谣言蛊惑公众、制造舆论事端等行为。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网络谣言蛊惑公众、制造事端的情况,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普通受众的盲从。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受众媒介素养的角度出发,提高受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这种盲从就会减少,微博不良信息传播的空间就会大大压缩。在大学校园里,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有意相信谣言、传播谣言,而是他们不具备辨别能力,要让学生对媒介信息具有鉴别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从而让大学生从根本上抵御网络传播道德缺失、网络有害信息泛滥、网络不良舆论盛行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楠.微博究竟改变了什么——对话《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负责人谢耘耕[N].解放日报,2011-01-11.

[2]李见新.“微博书记”朱海风[J].河南教育(中旬),2012,(1).

责编:路 童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微时代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