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腹股沟疝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2-04-07颜道茹
颜道茹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浙江温岭 317500)
超声检查在腹股沟疝围手术期的应用
颜道茹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浙江温岭 31750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腹股沟疝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3月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患者46例,在术前、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观察疝内环位置、腹股沟管内径情况、疝囊大小及内容物情况、术后修补补片大小、位置、形态及四周组织的融合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6例,共48侧,经超声诊断均为腹股沟疝。其中直疝6例侧、斜疝37例侧、股疝5例侧。超声与诊断符合者41例,诊断准确率89.13%。3例为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2例超声诊断为斜疝术中发现为1例股疝、1例直疝。超声误诊率10.87%。术后行超声检查,48例侧中,43例生物补片位置形态正常,周围未见血肿、积液及复发疝情况。3例生物补片前方有少量积液,1例侧补片发生变形,1例侧复发。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股沟疝的手术前能够提供准确的疝形态并进行准确分型,为临床手术修补提供重要依据,在术后能够观察生物补片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疝,腹股沟;诊断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占全部腹外疝的90%,是临床最常见的腹外疝[1]。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的手触诊及经验判断疝的情况[2]。但对于具体情况缺乏客观诊断依据,为此笔者对在我院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46例的彩超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临床应用的价值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2011年3月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患者4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25~72岁,平均(58.2±3.5)岁;临床
均可在腹股沟区或阴囊部扪及肿块,5例患者有胀痛感。其中双侧手术2例,单侧手术44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在术前、术后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疝囊情况及术后修补情况。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Hp4500型、菲利浦心悦33型彩超仪,探头频率7.5~10.0MHz,先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受检部位,用二维超声常规扫查包块区,男性患者扩大扫查范围至阴囊,再采取站立位或屏气、咳嗽后扫查,观察包块形态、大小、位置、内容物及与周围组织和腹腔脏器的关系,并用彩色血流显像观察包块血流情况,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术后1个月对手术患者进行复查,观察疝修补片的位置、形态及并发症情况。
2 结 果
2.1 患者诊断情况:本组46例48侧,经超声诊断均为腹股沟疝,其中直疝6例侧、斜疝37例侧、股疝5例侧。超声与诊断符合者41例,诊断准确率89.13%。3例为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2例超声诊断为斜疝术中发现为1例股疝、1例直疝。超声误诊率10.87%。
2.2 术前超声检查情况:患者术前超声图像可见腹股沟区连续性中断的腹横筋膜,且内含混合型回声区呈囊袋样向外突出,远端为清晰的盲端。随着腹内压的增加,疝囊在内环口滑动(图1)。斜疝疝囊可见腹股沟管向外突出,较大疝囊可延续至阴囊内,探头压迫疝内容物可回纳入腹腔(图2)。直疝疝囊在腹横筋膜缺损处向外突出。股疝疝囊由卵圆窝附近缺损处向外突出。超声测量疝环内径为0.5~2.0cm。
2.3 术后超声检查情况:术后超声检查疝修补的大小、位置、形态及补片周围有无血肿及并发症。48例侧中,43例侧生物补片位置形态正常,周围未见血肿、积液及复发疝情况。3例侧生物补片前方有少量积液,补片呈细长条中高回声带,厚度1~2cm;补片前方有小点状回声分隔带。后经穿刺证实为血肿。1例补片发生变形,表现为扭曲不规则的强回声带,补片前方可见无回声区。1例在补片上方呈囊袋状突起,再次手术证实为复发疝。
3 讨 论
斜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4]。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5%。腹股沟疝男性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5]。本组男女比例为2.1∶1。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多见。传统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及手感,对疝内容物的性质难以判断。而超声检查能够清析显示腹股沟区肿块的性质、大小、形态、及肿块内部的回声,充分判断疝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本组患者术前均进行了超声检查,超声图像下可见腹股沟区连续性中断的腹横筋膜,且内含混合型回声区呈囊袋样向外突出,远端为清晰的盲端。随着腹内压的增加,疝囊在内环口滑动[6]。斜疝疝囊可见腹股沟管向外突出,较大疝囊可延续至阴囊内,探头压迫疝内容物可回纳入腹腔见。直疝疝囊在腹横筋膜缺损处向外突出。股疝疝囊由卵圆窝附近缺损处向外突出[7]。超声测量疝环内径为0.5~ 2.0cm。在此检查中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可清晰反映肠壁结构,其肠内容物及肠腔内气体表现为杂乱的强回声团,可伴浅淡声影,加压探查后强回声团的形态位置有改变,肠管腔内有液体衬托时肠黏膜皱壁清晰可见,彩色血流可探及肠壁上星点状、短线状的血流信号,有时强回声团延伸至阴囊内,但与睾丸附睾有分界。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时,疝内容物可部分或全部滑入腹腔,包块也随之缩小或消失。站立位或屏气后,又可动态观察到杂乱强回声团重新出现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术后行超声检查观察疝修补生物片的具体情况,包括大小、位置、形态及补片周围有无血肿及并发症。本组48例侧病例中,43例生物补片位置形态正常,周围未见血肿、积液及复发疝情况。3例生物补片前方有少量积液,补片呈细长条中高回声带,厚度1~2cm;补片前方有小点状回声分隔带。后经穿刺证实为血肿。1例补片发生变形,表现为扭曲不规则的强回声带,补片前方可见无回声区。1例在补片上方呈囊袋状突起,再次手术证实为复发疝。在疝修补术后的随访过程中,超声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超声检查能够直观的了解术后修补片的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用以判断术后恢复情况,以便及时有效的诊断性治疗。特别对于术后手术区局部包块情况的诊察,可对于补片周围组织水肿、补片周围的血肿、补片的变形情况及复发疝的形成有较详细的判断。因此,超声诊断检查在腹股沟疝的手术前、术后均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图见封三)
[1] 罗慧军,刘艳,彭丽珍.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0):112-115.
[2] 李娜,张箭,李佳.高频彩超诊断腹股沟斜疝17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4):682.
[3] 王竞宇,李强,彭利,等.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价值[J].西部医学,2006,18(6):806.
[4] 张建平,侯雯.高频超声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1):1043-1044.
[5] 杨姣,袁莉,刘学彬,等.彩色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2008,20(5):1084-1085.
[6] 任道举,文波,何得海.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腹股沟斜疝[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2):116-119.
[7] GAO H,LING Y,LI Z.Role of colour Doppler ult rasound in diagnosis of newborn incarcerated oblique inguinal hernia[J]. Chinese Journal of Ultrasound Diagnosis,2006,7(11):853-855.
(本文编辑:赵丽洁)
R656.21
B
1007-3205(2012)02-0217-02
2011-07-18;
2011-08-12
颜道茹(1962-),女,浙江温岭人,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医学超声诊断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