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瑞思想对汉代政治及祭祀文化的影响

2012-04-07邬晓东

关键词:封禅祥瑞帝王

张 影,邬晓东

(1.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符瑞思想是汉代比较重要的一种思想,汉代统治者利用符瑞作为思想工具,宣扬和维护其帝位的合法性。符瑞对汉代的政治及祭祀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符瑞概说

符瑞又称“祥瑞”,被儒学认为是表达天意、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如出现彩云、禾生双穗、地涌甘泉、奇禽异兽等。符瑞思想出现得很早,扬雄认为上古三代时期就有符瑞,“故甘露零其庭,醴泉流其唐,凤凰巢其树,黄龙游其沼,麒麟臻其囿,神爵棲其林。昔者禹任益虞,而上下和,草木茂,成汤好田而天下用足。”[1]《尚书·帝命验》则记述了文王诞生时出现的圣瑞情形:“春秋之月甲子,赤雀衔丹书入丰,止昌户。”[2]《淮南子·览冥》即云:“昔者,黄帝治天下,……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博,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皁。”

动物符瑞有麒麟、天马、赤雁、龙、白虎、白雉、九尾狐等,正如《白虎通义·封禅》所云:“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风俗通义·祀典》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论衡·解除》曰:“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飞尸流凶,安敢妄集,犹主人猛勇、奸客不敢窥也。”可见这里的虎和龙具有驱邪避害的作用,当属祥瑞之物。植物祥瑞是以植物作为吉祥征兆,主要包括芝草、嘉禾、连理等。“德至草木,则朱草生,木连理。”[3]自然现象中可作为祥瑞的主要有甘露、醴泉、瑞雪、景云等。《白虎通义·封禅》中记载了一些祥瑞如:“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醴泉涌,河出龙图,洛出龟书,江出大贝,海出明珠。”还记录了代表祥瑞的器物如鼎等:“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草茂,陵出黑丹,阜出萐莆,山出器车,泽出神鼎。”

二、符瑞与汉代政治文化的关系

拥有如此之多的符瑞之物,汉代人是如何理解符瑞的呢?董仲舒认为符瑞是非人力所能达到而事物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并且认为符瑞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西狩获麟,受命之符是也,然后托乎春秋正不正之间,而明改制之义,一统乎天子,而加忧於天下之忧也,务除天下所患,而欲以上通五帝,下极三王,以通百王之道,而随天之终始,博得失之效,而考命象之为,极理以尽情性之宜,则天容遂矣。百官同望异路,一之者在主,率之者在相。”[4]

《白虎通义·封禅》认为天下太平,帝王治理天下有道,阴阳和谐这样符瑞才会出现:“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天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则嘉禾生,蓂荚起,秬鬯出,太平感。德至文表,则景星见,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黑丹……德至八方,则祥凤至,佳气时喜,钟律调,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贡。”从这里看符瑞还有表彰君主德行的意义。

赋予符瑞一定的政治意义,有利于汉代统治者维护其权威地位。汉代人尚天,认为天是百神之君,同时上天对皇帝的行为具有监督的作用,当皇帝的行为和德行顺应民意,天下太平的时候,或有贤主明君出现的时候,上天就会降符瑞,给以启示和赞扬。所以汉代统治者很会利用符瑞现象,达成其一定的政治目的,宣扬其统治的合法性。汉代的祥瑞有很多种,如天文祥瑞。天文祥瑞属于等级最高的祥瑞,具有很强的政治文化蕴意。如景星,汉人认为景星出现是君主治国有道、国运昌盛的象征,景星出现则人民安居乐业,这正如《史记·天官书》所云:“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白虎通义·封禅》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景星者,大星也。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夜作,有益于人民也。”符瑞是古代帝王、君主立国、诞生、执政等得到天命的凭证,所以也有人编造各种符瑞,如“武王有白鱼赤乌之佑”。为显示汉高祖刘邦身份高贵,是受天之命,史书也杜撰祥瑞现象降及其身:“高祖有断大蛇老妪哭于道之瑞……高祖又逃吕后于泽中。吕后辄见上有云气之验。”[5]《汉书·王莽传》曰:“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福应……天所以保佑新室者深矣、固矣……去汉兴新,以丹石始命于皇帝……三以铁契,四以石龟,五以虞符,六以文圭,七以玄印,八以茂陵石书,九以玄龙石,十以神井,十一以大神石,十二以铜符帛图。”哀章制造假金匮图策为王莽称帝制造符瑞,假称是汉高帝遗命传位给王莽“高帝承天命,以国传新皇帝”。刘秀称帝也利用了这一手段,“行至鄗,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疆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汉代帝王如此重视和制造符瑞,是因为符瑞现象十分有利于宣扬帝王身份的高贵及其统治的权威性。

综上可见,汉代符瑞思想的出现与汉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关联,符瑞为政治服务,同时符瑞又反作用于汉代的政治。符瑞为何出现,符瑞的出现是汉代经学神学化和儒生方士化的一种结果。汉代时期儒生与方士化合流,经学神学化,特别重视鬼神,以阴阳五行和灾异感应释经。顾颉刚先生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序》中是这样论述汉代的经学与政治的关系的:“两汉经学的骨干是‘统治集团的宗教’——统治者装饰自己身份的宗教——的创造。无论最高的主宰是上帝还是五行,每个皇帝都有方法证明他自己是一个‘真命天子’,每个儒生和官吏也就都是帮助皇帝代天行道的孔子的徒孙。皇帝利用儒生们来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宗教,儒生们也利用皇帝来推行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宗教。”[6]东汉时期谶纬之学兴盛,可以说符瑞是汉代阴阳灾异、谶纬、天人感应等多种思想作用的产物,是汉代经学神学化、汉代鬼神思想盛行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适应和宣扬、维护汉代帝统而产生的思想。

三、符瑞对汉代祭祀文化的影响

由于符瑞对汉代统治有很重要的作用,每当有符瑞发生的时候,帝王就要下诏书宣告天下,如宣帝甘露二年正月发赦诏:“乃者凤皇甘露降集,黄龙登兴,醴泉滂流,枯槁荣茂,神光并见,咸受祯祥。其赦天下,减民算三十,赐诸侯王、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金钱各有差。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汉书·宣帝纪》)当然,汉代不是所有的帝王对符瑞都采取大肆宣扬的态度,汉明帝永平六年王雒山出宝鼎,庐江太守献之。汉明帝采取了低调的态度,作《获宝鼎诏》以告天下:“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遭德则兴,迁于商、周;周德既衰,鼎乃沦亡。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陈鼎于庙,以备器用”(《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同时禁止利用获鼎进行言圣,“先帝诏书,禁人上事言圣,而间者章奏颇多浮词。自今若有过称虚誉,尚书皆宜抑而不省,示不为谄子蚩也。”(《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符瑞的产生促进了祭祀的举行,帝王获得符瑞之后不但要诏告天下,通常还要举行宗庙祭祀,如汉明帝就将高瑞呈于宗庙进行祭祀。明帝十七年五月戊子,“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怀远,祥物显应,乃并集朝堂,奉觞上寿制曰:‘天生神物,以应王者,远人慕化,实由有德。朕以虚薄,何以享斯?唯高祖、光武圣德所被,不敢有辞。其敬举觞,太常择吉日策告宗庙。’”(《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宗庙祭祀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出现符瑞现象,如《汉武故事》描述了汉宣帝即位时的种种祥瑞:“宣帝即位,尊孝武庙曰世宗。奏乐之日,虚中有唱善者。告祠之日,白鹄群飞集后庭。西河立庙,神光满殿中,状如月,东莱立庙,有大鸟迹,竟路,白龙夜见……宣帝亲祠甘泉,有顷,紫黄气从西北来,散于殿前。”[7]

同时,一些祭祀活动的合理、合法性也需要符瑞帮助证实,符瑞的产生显示其祭祀活动的必要性,认为某项祭祀活动是顺天而行的,因而符瑞思想对汉代的祭祀有推动作用。如古代帝王都比较向往吉兆的出现,象征帝统的封禅的举行也需要有符瑞的产生。帝王的封禅不仅要“受命而王”,要有公德,还要有上天降下的符瑞。据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帝王举行封禅要有符瑞的降临,齐桓公想要举行封禅,而管仲劝说其不要封禅的有力证据就是当时没有符瑞的降临,“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封禅是古代帝王的重要祭礼之一,帝王通过封禅向上天报功,向天下宣告自己的统治,宣扬帝统,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教化人民,希望神灵给予庇佑。如《史记·封禅书》引《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禅是古代帝王最为重视的祀典之一,汉代的帝王对其也尤其热衷,皇帝重视和热衷封禅,一些大臣也对此事十分热衷,如司马相如为迎合汉武帝的封禅祭祀作《封禅文》。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大肆铺陈武帝时代的种种“符瑞”,如“一茎六穗”之谷、灵龟黄龙之兽等,并特作“颂诗”三首,作为“天人之际已交”的证据。他还联系阴阳五行之学,鼓吹和敦促汉武帝封禅“然后囿驺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兽,导一茎六穗於庖,牺双觡共抵之兽,获周馀放龟於岐,招翠黄乘龙於沼。鬼神接灵圉,宾於闲馆……夫修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不为进越也。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勒功中岳,以章至尊,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以浸黎民。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卒业,不可贬也。愿陛下全之……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事,兢兢翼翼。故曰於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此之谓也。”[8]尽管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对武帝的封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还是需要有符瑞的应验,正在汉武帝苦苦等待的时候获得了一只大鼎和一只白鹿,于是把大鼎说成是神鼎、宝鼎,白鹿是麒麟,认为这是上天降临的吉祥符瑞,这为汉武帝的封禅提供了有利的舆论宣传和精神支持。

不管符瑞为何物,万变不离其宗,最后都会聚焦到当权统治者的身上,尤其是“德”的方面,因此当权者十分看重瑞兆,“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于是符瑞往往被文人臣子不断地炮制,因此有些符瑞具有欺骗性和失实性。光武帝利用《河图会昌符》伪造了符瑞进行封禅:“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诚合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祇瑞兴。帝刘之九,会命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岱皆当。天地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泰山,刻石著纪,禅于梁父,退省考五。”(《后汉书·祭祀》)

皇帝重视和热衷封禅,一些大臣文人也对此事十分热衷,因此在汉代的很多文体里都有对封禅的体现。首先是劝谏封禅的文章,如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对汉武帝刘彻于元封元年(前110年)举行的第一次封禅大典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促进了汉武帝封禅大典的举行。另外还有扬雄的《剧秦美新》、班固的《典引》、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刘勰在《文心雕龙·封禅》中对汉代的封禅文章如《封禅文》、《剧秦美新》、《典引》进行了评述:“观相如《封禅》,蔚为唱首。尔其表权舆,序皇王,炳[元]玄符,镜鸿业,驱前古于当今之下,腾休明于列圣之上,歌之以祯瑞,赞之以介丘,绝笔兹文,固维新之作也……及扬雄《剧秦》,班固《典引》,事非镌石,而体因纪禅。观剧秦为文,影写长卿,诡言遁辞,故兼包神怪;然骨[掣]制靡密,辞贯圆通,自称极思,无遗力矣。《典引》所叙,雅有懿[乎]采,历鉴前作,能执厥中,其致义会文,斐然馀巧;故称'封禅[丽]靡而不典,《剧秦》典而不实'。岂非追观易为明,循势易为力欤!”[9]

武帝时期出现了很多符瑞现象,武帝作歌并进行祭祀,如“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作《芝房之歌》。”“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太始三年,“二月,令天下大酺五日。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可以说符瑞思想的兴盛促进了汉代祭祀文学的发展,为一些符瑞现象所作的歌,后来被列入汉代郊祀歌之中,郊祀歌中关于符瑞的主要有《天马》、《景星》、《齐房》、《朝陇首》、《象载瑜》、《赤蛟》等篇,这些篇用于郊天祭祀。

综上所述,符瑞思想是在汉代经学神学化,方士与儒生合流的背景下得到发展和兴盛,符瑞思想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地位,有很强的政治目的;符瑞思想的兴盛也促进了汉代祭祀文化及文学的发展。

[1]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254.

[2]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371.

[3](清)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284.

[4](清)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157-158.

[5]刘盼遂.论衡集解[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159.

[6]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

[7]鲁迅校录.古小说钩沉[M].济南:齐鲁书社,1997:228.

[8](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248.

[9]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6:198-199.

猜你喜欢

封禅祥瑞帝王
走,去抓帝王蟹
汉武帝封禅
金猪庆祥瑞
泰山封禅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祥瑞
麒麟祥瑞(七绝)
《文心雕龙》与《文选》“封禅”文体的比较
西夏文《十二缘生祥瑞经》初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