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留学生在南非的跨文化冲突与适应

2012-04-07陈凤兰

关键词:南非跨文化留学生

陈凤兰

(福州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一、导言

从1978年到2008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1]。关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如陈向明(1998)、徐光兴(2000)、陈慧(2003)、阎琨(2011)[3]等。而关于南非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群体,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如万晓宏(2007)[4]、付亮(2009)[5]、陈凤兰(2011)[6]、陈肖英(2011)[7]等学者都在研究中将南非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纳入研究范畴。然而,无论是对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还是对南非中国新移民群体的关注,已有研究都未将南非的中国留学生群体纳入研究范畴。迄今为止,南非中国留学生超过12 000名[8],而仍未有专门研究探讨中国留学生在南非的境况。

鉴于中国学生代表着南非国际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南非又是一个迥异于中国的文化国别,全面了解中国学生在南非的情况成为研究的期待。具体而言,中国学生在南非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就业情况如何?中国留学生在南非特有的挑战是什么?这些研究可以帮助学界更好地了解在南非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也可以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在南非的学习和生活。

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笔者在南非中国新移民最集中的三个城市——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德班进行田野调查,主要运用参与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南非生活的大陆新移民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中国留学生群体。

二、中国学生在南非的总体状况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批中国留学生奔赴世界各地求学。然而,受国际政治、外交因素的影响,中国与南非在1998年才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随着中国与南非的国家关系改善,南非对中国大陆一步步敞开了国门,南非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日益增多。

南非是一个传统的英联邦体系国家,其教育、经济、管理、法律等制度,都是承袭于英国模式。南非的大学在世界上较著名的有开普敦大学、斯泰伦布什大学、金山大学、比陀大学等,这些大学的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其中数学、地质学、医学、天文学、电力电子工程和材料学等专业的学术研究世界领先。中国学生在南非学习所涉专业主要分布于自然科学类的工程、计算机、生物化学等与科技有关的专业,就读文科类如文学、艺术、法学等专业的中国学生相对较少,但目前呈逐年递增趋势。

南非的经济较发达,气候宜人,是进入非洲的门户,发展机会较多,而且留学南非的费用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低廉,这是中国学生选择到南非留学的重要原因。但南非大学所提供的奖学金比例日渐降低,有不少留学生兼职打工,以贴补生活费用。

三、中国学生在南非面临的跨文化冲突

南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是一个非洲国家,但其在历史上经历了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这些西方殖民国家在南非创造了一个多板块式的欧洲文化[9]。南非种族背景独特,文化传统多元,其人口将近5 000万,有四大种族,即白人、黑人、有色人以及亚洲人,且有11种官方语言。作为跨文化的群体,留学生穿行于两种文化中,每每受双重文化的影响,由此思想和行为均会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以下将主要从文化、社会生活和就业移民等方面来考察中国学生群体在南非的跨文化适应情况。

1.文化方面的冲突

大多数中国学生的跨文化经历都伴随着紧张、迷惑和不确定情绪。一方面尽管对外国思想兴趣高扬,但是真正的国外生活却是陌生和疏远的;中国学生既普遍展示出海外游子的豪迈情怀,同时又对中国文化难以割舍,有着强烈的故园情结。

从文化方面来看,南非社会文化对中国留学生的挑战的确存在而且难以逃遁。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文化心理困境:理智上需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南非文化,而行为却不能或者不愿改变。面对南非社会文化的挑战,中国学生主要的改变是外在行为、举止、生活方式和英语技能上,而非内部的文化特征包括宗教信仰、种族价值和民族文化上。他们既不能完全认同其中一种文化,也不能被其中一种文化完全接受。大多数学生对他们个人在南非的生存问题更加关注,而很少进行文化反思。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感被专业和经济上的诉求所代替。

一位在斯泰伦布什大学求学的四川籍学生告诉笔者:“斯泰伦布什大学是由荷兰人后裔创办的大学,这个学校以白人学生为主,黑人学生比例非常低,当然,中国留学生也不多。这里的人际关系非常松散疏远,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同学关系,都跟我们国内不一样。我在英语沟通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总觉得跟这里的人有些隔阂。比如说我参加聚会听同学讲笑话,他讲的每个字我都听清楚了,可是我觉得一点也不好笑,但周围的同学却都笑得东倒西歪。在那个时刻,我知道了自己跟他们的差别,那就是文化方面的差别,并且这种差别我觉得无法克服。”

2.社会生活方面的冲突

一位在开普敦大学读研究生的福建籍女生告诉笔者:“这里的同学一到节假日就外出旅游度假,他们喜欢冲浪、探险等活动,我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我的父母家人在约翰内斯堡做生意,放假的时候我更愿意到约堡与他们相聚。平时周末同学们会去教堂做礼拜,但我家是信仰佛教的,虽然我无所谓,但我也不怎么参与学校社区的教会活动。”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南非是陌生而遥远的。南非生活的陌生或源于来南非生活的短暂,或源于两种文化巨大的反差。真正对南非文化的参与和宗教浸润在中国学生中很少发生。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学生与南非人的交往有限。大多数学生将自己沉浸于专业学习中,与现实的南非社会相隔阂。另一方面,中国学生自愿隔离于南非社会。他们的社会交往圈子主要是中国学生,私底下喜欢用中文进行交流。

3.就业和移民的矛盾

对于未来就业和移民的不确定情绪弥漫于中国学生中。一方面,中国学生对自己在南非的前景没有把握。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南非经济不景气、就业市场很不乐观。面对无法预测的未来,多数中国留学生意识到未来的就业前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对于回国的前景也不确定。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人对待“海归”的态度使得归国留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渐趋被动。首先,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与留学生的增多,“海归”人数激增;其次,国内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幅度提升;第三,“海归”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和缺乏工作经验。这几个因素导致了“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上的“贬值”,而这对海外的留学生来说,是个重大的压力,很多人因此而备感焦虑。

南非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形成了它自己特有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在这里,由于生活节奏不是很快,竞争性不强,再加上优良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原因,所以很多人形容“南非人做事效率很低,很懒散”。虽然此话有些片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南非人的这种生活方式。这与中国留学生所熟悉的强调“效率”与“速度”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四、中国学生在南非所遭遇的挑战

中国留学生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南非这个陌生的文化中,会经历一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不适,或者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他们常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他人行为是否正确。当发现当地人的行为模式与自己的行为模式不同并且无法解释时,就会产生观念冲突,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1.个人未来发展计划

留学生在南非毕业后可申请工作签证,也有很多适合中国学生工作的机会:如南非是对中国开放的国家之一,华人导游缺乏;南非中层管理职位大量空缺;南非商业环境将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南非发展。此外,在南非获学位并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后,可申请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技术移民。但同时,由于南非的社会治安状况不佳,影响了一些留学生家长对其就业的选择。

笔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调查期间,曾遇到一位来自山东烟台的留学生家长董先生,他女儿在南非金山大学学习精算专业,将于2011年毕业。他告诉笔者:“我女儿当时高考成绩不理想,正好我们家有个亲戚在南非经商,他建议来这边上大学,所以就申请过来了。我女儿目前有南非中国银行、中信集团两个求职意向单位。如果今年元旦(2011年)以前这两个单位没正式录取我女儿,我就让她回国找工作,哪怕国内的工资比这里少一些,我也希望她回去。她在中信求职的单位是总经理助理,一个月能有一万多人民币的收入,以后还会逐渐增加。说实话这条件是比较优惠的,但我还是希望她能回国去。她学的专业还可以,回国找工作也不难。我女儿说她挺喜欢南非的,她当然愿意留在南非工作。但我认为哪怕她回国一个月只挣个六七千元,也比在这里好一点。这里的治安太差了,经常有中国人被抢劫甚至枪杀,太可怕了。”董先生家境不错,不愿意在南非定居,希望女儿跟他回国,除了治安问题,他还担心女儿留在南非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南非动荡的治安环境是其挥之不去的阴霾,而华人遇害的新闻在南非华文报纸甚至国内报纸上都经常可见,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留学生的未来计划。

2.学业方面

中国文化以重视教育而闻名于世界。对中国留学生而言,全身心投入学业既是个人的目标,也是文化的旨归。这种文化的内质伴随着中国学生来到南非,通过教育出人头地的想法更加强烈。由于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业上,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

一位受访的医学专业的男生这样说:“因为从小就追求卓越,从到南非的第一天起我就压力重重。作为一个外国学生,想要出类拔萃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所以我基本上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很少有什么娱乐活动,社会交往也很有限。”

根据访谈内容,敦促中国学生超负荷努力学习的因素有“好成绩可以带来成就感”、“教育是获取社会承认和经济保障的唯一途径”和“父母对自己学业极高的期望值”。多数受访中国学生谈到家庭给自己强大压力,迫使自己学业必须成功。家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孩子的学业上。希望他们在南非学成之后衣锦还乡。另外,在中国学生的眼里,优秀的教育背景是自己未来社会和经济地位上升的有力保障。

访谈内容还表明有三种因素阻碍着中国学生在南非的学业成功:南非的教育环境、语言障碍和师生关系。被访的中国学生说南非教育给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律与自治的培养。对于习惯了严格的外部指导和教育的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适应南非式的自我发展教育俨然是有困难的。

一个学经济学的学生说:“我感觉一切事情在中国都被规范得很清楚,而且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有学校和老师的严格管束。可是,在南非的校园中,大家不太清楚到底需要做什么和怎么一步一步地达到学术目标。当我和导师交谈中谈到诸如‘学术前景’,或者‘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学业’时,最常见的反应是‘你自己决定吧’,或者‘这取决于你的进展’。面对这样不清不楚的回答,我常常如坠云雾,同时又压力重重。这导致我在学业上既无目标也无方向感,浪费了不少时间。”

进入南非大学不仅意味着熟悉的中国式的师生关系荡然无存,而且中国学生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业计划,并确立自己的职业前景。因为大多数学生所受的中国式教育主张依赖外在的引导和规范,所以当面临如此挑战时常常不知所措。

另外一重学业压力来自于语言障碍和交流、沟通。问及什么因素导致他们的语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缺少必要的语境知识和文化背景、没有足够的机会练习英语、国内的英语语言训练不够是最重要的原因。多数被访者认为他们在中国的英语训练多为了让他们通过标准化考试如TOEFL或者IELTS。这些应试训练只是使中国学生通过入学考试,而难以应对南非高校学术专业的语言要求和社会交往。

许多学生表示虽然他们的IELTS成绩不错,但是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依然不是很理想。一个学习会计学的学生说:“为了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我寻找一切机会去和南非人交流。但是因为英语能力有限及对南非文化的不了解,交流成功的时候甚少。经过许多跨文化‘交流壁垒’后,我觉得跟老外交流很没意思,于是我又重新回到中国朋友的圈子。”

对进入新文化环境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既不熟悉语言的外在符号,也不了解其隐含的文化意义,交流障碍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重压力来自学生与南非导师的关系。不成功的师生互动是导致中国学生压力感的另一重要因素。国际学生的学业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导师的关系的好坏。但因为跨文化交流存在着许多问题,不成功的师生互动比比皆是。具体而言,本研究总结出三种影响中国学生和南非导师交往的压力因素是语言能力不足、缺少对学业的自主性、交流模式的非直接性。被访学生认为导师是连接自己和大学、未来职业前景的媒介。可是因为不太了解南非式师生相处模式,他们很难和自己的导师近距离交流。

3.社会文化方面

中国学生来自于一个完全相异于南非的文化国境,当他们进入南非的文化语境时,由于大多数熟悉的文化暗示已不复存在,自然会引发他们的挫败感和焦虑感。一方面他们无法理解、控制或者预测他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在身份、期望值和价值观上又是迷惑而不确定的。对于跨文化的个体来讲,两国之间文化差距越大,跨国适应情况就愈趋艰难。

访谈记录显示留南非中国学生的社会交往圈子主要是华人社交圈。受访学生谈到希望和南非人有更多的接触,但是似乎也很难开启。“和南非人成为好朋友”和“与南非人成功交流”对于受访中国学生来讲是两项很难完成的社交事情。语言障碍加重了文化上的困惑感。缺乏合适的语言和社会技能导致了广泛的社会隔膜感。正如一个学生指出:“尽管我在南非校园中有充足的机会看到南非人,但是真正的社会交往是很有限的。”旧有的社会联系已经缺失,而新的社会联系很难缔结,学生的孤独感、隔膜感和焦虑感深重。

尽管与当地人的良好的社会互动有助于帮助跨国群体的文化适应,可是很多受访的中国学生表示他们的情感需求在中国学生圈子能得到满足。他们很少将南非人列入自己的主要社会交往网络。受访的学生一般能认识到他们倾向于退出南非社会交往、将自己局限于中国人的小圈子的做法使他们更加隔阂于南非社会和文化,这种认识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在南非的文化调适和语言提高。

五、结语

留学海外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也意味着他们要承受更多的跨文化压力和困难。中国学生个体在南非的跨文化调适状况不仅受群体跨文化适应特点(如社会、文化、经济和就业等)的影响,而且受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专业、婚姻状态、期望值、出发前的知识和技能等)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抵达南非后,中国留学生应该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努力融入南非文化,积极走出中国文化模式和教育模式的框范,充分去适应南非大学的学术文化理念。这些都将会帮助中国学生缓解跨文化压力,缩短跨文化社会和学业适应的周期。

[1]留学e网.改革开放以来逾120万中国学子负笈海外[EB/OL].(2009-09-07)[2012-05-03].http://www.eduwo.com/composite/12368.htm.

[2]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阎 琨.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状况探析:跨文化适应和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100-109.

[4]万晓宏.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纪之交的南非华人[J].南洋问题研究,2007,(2):49-56.

[5]付 亮.今日南非华人社会[J].八桂侨刊,2009,(1):26-31.

[6]陈凤兰.文化冲突与跨国迁移群体的适应策略——以南非中国新移民群体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3):41-49.

[7]陈肖英.民族聚集区经济与跨国移民社会适应的差异性——南非的中国新移民研究[J].开放时代,2011,(5):41-51.

[8]新华网.在南非中国留学生谈留学生语[EB/OL].(2011-11-07)[2012-05-08].http://www.news.xinhuanet.com/abroad/2011-11/07/c-122247191.htm.

[9]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 琪,刘 绯,张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2.

猜你喜欢

南非跨文化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南非的多彩暑假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完美再赴南非
南非居大不易必备经历:被抢劫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