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茆山歌的代词系统

2012-04-02邓根芹田秋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指代山歌代词

邓根芹,田秋萍,王 亮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白茆山歌是白茆塘流域常熟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常熟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曲调朗朗上口,声音质朴无华,语言朴素亲切、清新自然、轻快流畅,具有很高价值。白茆山歌这种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艺术作品中的代词,至今没有得到深刻细致的分析描写。本文以《中国·白茆山歌集》①江苏省常熟市文化局、常熟市文化馆编《中国·白茆山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本文所引山歌语例皆出自该集,文中只注明歌名及引用页码。因收录的山歌均是记音,故文中的代词均为歌集中的代词,不考察本字,歌词中出现的一些同义不同形、同形不同义的情况,行文中加以说明。为语料,分析白茆山歌代词的使用情况、语法特点,以期对白茆山歌的研究作出一点贡献,也为方言代词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从传统的代词研究出发,将白茆山歌中涉及到的代词划分成三大类,即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包括反身代词)。

(一)第一人称

指说话人一方。

白茆山歌中涉及到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五个:吾(802)②括号内的数字为笔者统计出的《中国·白茆山歌集》中该词出现的次数,下同。、我(26)、吾伲(4)、吾俚(93)、我们(8)。其中“吾、我”是单数形式,“吾伲、吾俚、我们”是复数形式。

(1)一把芝麻撒上天,吾肚里山歌万万千。(《一把芝麻撒上天》P.2)

(2)姐儿二八正青春,爹娘养我宝和珍。(《白六姐》P.166)

(3)别人家面衣两面黄,吾伲的点心勿用扛。(《车水人眼里泪汪汪》P.33)

(4)吾俚亲娘头浪插只锡方杖,锡杖拨开地狱门。(《梳头经》P.57)

(5)头七到来哭哀哀,矮子打进吾俚常熟城。(《齐心合力打东洋》P.345)

(6)南征北战为我们,取得政权做主人!(《南征北战为江山》P.359)

例(1)中的“吾”、例(2)中的“我”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我”,指说话人一方。例(3)中的“吾伲”、例(4)例(5)中的“吾俚”和例(6)中的“我们”,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我们”,例(3)中的“吾伲”和例(6)中的“我们”指说话人一方,而例(4)中的“吾俚”包括了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4)中的“吾俚”虽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我们”,但是实际指“我”,这是一种委婉谦虚的表达方式。

(二)第二人称

指听话人一方。

白茆山歌中涉及到的第二人称代词有三个:嫩(嫰)①括号中的字为白茆山歌中出现的记音代词的同音字,下同。(746)、你(19)、嫩笃(18)。其中“嫩(嫰)、你”是单数形式,“嫩笃”是复数形式。

(7)野菱角铺地难走路,请嫩师傅领路行。(《暂时来到贵村乡》P.6)

(8)湖边莲莲自田田,常熟山,青到小船前。郎说道:姐要晚妆,湖水好像镜子样。我一头撒网,一头看·你俏容颜。(《湖边莲莲自田田》P.125)

(9)唱唱山歌散散心,嫩笃当吾快活人。(《唱唱山歌散散心》P.3)

例(7)中的“嫩”、例(8)中的“你”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你”,是单数。例(9)中的“嫩笃”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你们”,是复数。白茆山歌中的第二人称没有像普通话中“您”一样的敬称,一般都是在“嫩”后面加表示尊敬的名词称谓来表示敬称,如例(7)中“嫩师傅”即“嫩”+名词称谓“师傅”表示敬称“师傅您”,而不是指“你的师傅”。值得注意的是“嫩师傅”,是否表示敬称要结合具体语境,有时不表敬称,就是“你的师傅”的称别语。

(三)第三人称

指说话人双方以外的第三方,还可以称代事物。

白茆山歌中涉及到的第三人称代词有七个:她(1)、苟(10)、俚(3)、伊(6)、他(13)、它(15)、俚笃(2)。其中“她、苟、俚、伊、他、它”是单数形式,“俚笃”是复数形式。

(10)路上闲人说道:又不是妖精妖怪,她三回叔婆笃第三位囡妮笃,生豁辣辣熬郎熬煞仔,难能更村中有囡早嫁人。(《熬郎熬得面皮黄》P.83)

(11)吾石栏环钓竿生丝线,勿消半年钓住苟。(《小姐妮生来像条鱼》P.88)

(12)吾搭俚青纱帐里谢私情!(《姐勒河滩汏被单》P.115)

(13)吾西风嗖嗖草头黄,为仔嫩冤家未讨郎,俚笃是郎勿讨妻是姐勿勒俚嫁,骗上仔吾高楼嫩啥拔短梯。(《断情山歌》P.243)

(14)郎君最会弄虚花,有眼何曾识得他。(《白六姐》P.164)

(15)口是风来心是宗,由它街上说哩哩。(《白六姐》P.205)

(16)三更三点月正西,老是出充嫩,放嫩娘臭屁,竖起牌来光是东南西,咿呀呀的喂,想想真叹气,火起来牌也掼脱伊。(《麻将五更》P.150)

例(10)中的“她”、例(11)中的“苟”、例(12)中的“俚”、例(13)中的“俚笃”、例(14)中“他”、例(15)中的“它”均指说话人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是指代某人或某些人。例(16)中的“伊”是称代事物,这里指麻将牌。

(四)其他代词

白茆山歌中涉及到的其他代词有九个:别人家(11)、别人(21)、别一个(1)、大家(19)、大俚(3)、自(80)、自己(13)、自家(8)、独自(5)。其中“自、自己、自家、独自”是反身代词,用来复指前面的名词或代词。

(17)别人家面衣两面黄,吾伲的点心勿用扛。(《车水人眼里泪汪汪》P.33)

(18)东奔西跑呒借处,只好卖身帮别人。(《苦长工[之二]》P.45)

(19)仁兄若是别一个,阿奴叫响里边人。(《白六姐》P.178)

(20)七月采茶七秋凉,一条大路·大·家行。(《十采茶》P.47)

(21)一更一点月正开,大俚才来,骰子骨牌台上来,小输赢。(《赌铜钿五更调》P.149)

(22)回娘家要把公婆问,勿要自说自话走家门。(《哭嫁囡[之二]》P.53)

(23)粗个织来自己着,细个织来衣丈夫。(《十房媳妇》P.146)

(24)爷娘穷得呒啥撑,自家“啥抓”撑来着。(《哭嫁囡[之一]》P.51)

(25)蝴蝶双双飞进房,小妹妹独自坐在梳妆台。(《五月梳妆台》P.123)

例(17)中的“别人家”、例(18)中的“别人”、例(19)中的“别一个”这几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相同,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别人”,指称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他人。例(20)中的“大家”、例(21)中的“大俚”均是“大家”的意思,用法与普通话中的“大家”相同。例(22)中的“自”、例(23)中的“自己”、例(24)中的“自家”、例(25)中的“独自”为反身代词。在白茆山歌中,交际双方如果对谈论的对象或事物十分明确,则往往省略称代它的代词或名词,这时,“自”或“自家”虽是单独出现,仍是复指该人或物,如例(24)和例(25)。

二、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白茆山歌中的指示代词分为近指指示代词、远指指示代词和其他指示代词。

(一)近指指示代词

白茆山歌中出现的表示近指的指示代词有俚(39)、恁(5)、实恁(1)、能(4)、个样(2)等五个。

(26)摸仔嫩手来软如棉,要想讨嫩俚位姐妮呒铜钿。(《一跤跌到姐身边》P.103)

(27)囡妮说娘嫩千聪明来万聪明,俚桩事情嫩勿聪明。(《娘问囡妮嫁勒啥场化》P.142)

(28)日落西山不看黄石头,娘问囡妮为啥恁晚转。(《日落西山不看黄石头》P.82)

(29)哪里菜花能夜深?(《白六姐》P.188)

(30)六月里太阳似火烧,吾实恁凉树荫底下纺棉条。(《六月里太阳似火烧》P.133)

(31)偷奴勿着空回转,个样面光啥人当。

(《白六姐》P.179)

“俚”是“这”的意思,“俚”作为指示代词不可单独使用,一般都是在“俚”后面加量词来修饰后面的名词。如例(26)“俚”+“位”和例(27)“俚”+“桩”,前一个是指代人,后一个指代物。例(28)中的“恁”和例(29)中的“能”是“这么样”的意思,表示程度。例(30)中的“实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这样”,表示在凉树荫底下纺棉条的方式。例(31)中的“个样”在常熟方言中既可远指又可近指,《中国·白茆山歌集》中涉及的“个样”均是近指“这样”的意思,故将其列入近指指示代词中。

(二)远指指示代词

白茆山歌中涉及的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有六个:个(14)、咯笃(2)、搭(2)、个末(8)、个脚笃俚(2)、嫩样(1)。

(32)金砧落地响当当,个个师傅有名望。(《泥水匠》P.67)

(33)嫩是知书达理人,如何发起个条心?(《白六姐》P.179)

(34)吾要告东壁头浪张郎中,西壁头浪李郎中,添智荡野叽角咯笃野郎中。(《一夜死仔十八通》P.105)

(35)到得天上外婆搭去。(《红眼鰟鮍绿眼鰟鮍》P.301)

(36)个末,爹爹姆妈阿晓得家?(《二姑娘相思》P.390)

(37)个脚笃俚搭嫩俚个情阿哥郎平。(《断情山歌》P.243)

(38)低声说向情哥道,嫩样风流难得知。

(《白六姐》P.196)

“个”是“那”的意思,和“俚”相对,也不可单独使用,要在其后加量词表示远指,指人或事物。如例(32)中的“个”+“个”是“那个”的意思,指代“那个人”,不能理解成量词“个”的重叠,不是“每个师傅”的意思。这更说明歌集只记音,不着意考察本字。例(33)中的“个”+“条”指代物。例(34)中的“咯笃”和例(35)中的“搭”是“那儿”的意思,代处所名词。例(36)中的“个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那么”。例(37)“个脚笃俚”是“那个时候”的意思,指代时间。“个脚笃俚”和普通话中的“那个时候”比较而言,相对更随意,也更口语化。例(38)中的“嫩样”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那样、那么”,表示程度。

(三)其他指示代词

笔者将白茆山歌中涉及的本(3)、每(1)、各(12)、别(4)归入其他指示代词中。

(39)长工雇到八月中,本家娘娘手头空。(《长工苦[之三]》P.46)

(40)吾每日常常两眼瞟,看嫩胸前两奶高。(《白六姐》P.204)

(41)山歌勿唱冷清清,大众各位在场听。(《汝河山歌[片断]》P.250)

(42)郎要铜钱小奴房中拿来用,切须不要别思量。(《白六姐》P.196)

例(39)中的“本”指代长工所在雇主的家。例(40)中的“每”、例(41)中的“各”,均是分指,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每”侧重于个体的相同一面,“各”侧重于不同一面。例(42)中的“别”是“别的”之意,是旁指,指所说范围之外的东西。

三、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白茆山歌中涉及的疑问代词情况较为复杂,部分由于是不同人采录、记音的问题,出现同音不同形的现象,笔者将其归为一种。具体而言,如“阿里”、“啊里”和“阿俚”这样的情形,就进行合并,统计共有二十二个疑问代词,按照询问对象的不同,分类分析。

(一)问人或事物

白茆山歌中,问人或事物涉及的疑问代词有:啥(247)、啥个(76)、哪一个(10)、阿(18)、谁(5)、何(8)。

(43)啥人说道山歌好唱口难开?(《啥人说道啥个好唱口难开》P.14)

(44)买点·啥东西送给唱歌郎?(《啥人说道啥个好唱口难开》P.14)

(45)啥绳长,啥绳短?(《啥绳长啥绳短》P.20)

(46)啥花开来是大红?(《啥花开来是大红》P.17)

白茆山歌中“啥”用来问人或事物时,一般在后面直接加名词来询问,如例(43)“啥”+“人”相当于“谁”,用来询问人;例(44)“啥”+“东西”、例(45)“啥”+“绳”、例(46)“啥”+“花”,都是用来问物。

(47)啥个鸟飞来节节高?(《啥个鸟飞来节节高》P.18)

“啥个”询问事物时,用法大致相当于“啥”,在后面直接加名词,表示询问的对象,如例(47)“啥个”+“鸟”,“啥个”也可单独使用来询问事物。

(48)三岁的,小孩儿,托给哪一个?(《小寡孀歌》P.362)

例(48)中的“哪一个”结合语境相当于问“谁”,用来问人,有时省略为“哪个”。

(49)阿俚个东西甩进仔嫩城?(《常熟乾坤几度门》P.25)

(50)嫩算算阿对鸳鸯配成双。(《张二娘》P.279)

“阿”相当于“哪”,在询问事物时后面加量词加名词,例(49)“阿俚个东西”,例(50)“阿对鸳鸯”。这是特有的疑问句形式。

(51)黄米饭、破衣裳,为谁辛苦为谁忙。(《为谁辛苦为谁忙》P.333)

白茆山歌中“谁”询问人,有时是虚指,说不出或者无须说出对象。例(51)就是疑问代词虚指的用法,不表疑问。

(52)蒙眬忽里吃一惊,连声便问是何人。(《白六姐》P.177)

“何”加名词表示询问对象,例(52)“何”+“人”相当于“谁”,表示询问人。

(二)问时间

在白茆山歌中,询问时间的疑问代词有:几时(14)①“几时”有些学者认为是疑问代词“几”和名词“时”的组合,这里我们处理成一个词,结构比较凝固。下文涉及的“啥辰光”就处理成短语,直接分析“啥”。、啥(7)、何曾(3)、哪(2),共四个。

(53)吾阿娘几时答应嫩亲上又攀亲?(《拗木香[之一]》P.111)

例(53)“几时”是用来表示询问时间的常用词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什么时候”。

(54)花开总有花落时,哥哥啥辰光转家乡。(《十采茶》P.409)

(55)便问嫩小娘十几岁,嫩啥年啥月啥时生。(《嫁二囡》P.236)

“啥”在表示询问时间时,后面加“辰光”,译为“什么时候”,如例(54)。“啥”也可在后面加表示时间的名词“年、月、日”,询问具体的时间,如例(55)。

(56)私情休要长和短,何曾吃仔一夜苦功夫?(《白六姐》P.190)

“何曾”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57)人家老公像条龙,吾的老公像条虫,哪年哪月毛虫死,斑鸠跳进画眉笼。(《斑鸠跳进画眉笼》P.145)

“哪”在表示询问时间时,后面直接加“年、月、日(天)”等表示时间的词,构成短语,询问时间,例(57)“哪年哪月”就是对“什么时候”的询问。

(三)问数量、程度

白茆山歌中问数量、程度的疑问代词有:几(93)、多少(9)、几化(9)、多几(7)、多(1)。

(58)中舱几钿?(《塘划船(荡湖船)》P.392)

(59)亲娘十分毛病,阿有几分好,吾脱下戒

指作赏谢。(《十望娘》P.141)

“几”在询问数量时,通常在后面加量词,“几只、几根、几张、几点、几个、几位”等,如询问钱数时,“几”后面直接加“钿”,“几钿”相当于“多少钱”,如例(58)。“几”在询问程度时,后面也加量词,如例(59)“几分好”是询问病情好的程度。

(60)媒人吃酒便开言,问嫩盘里花银多少钱。(《嫁二囡》P.236)

“多少”在询问数量时,一般直接在后面加被询问的名词或量词,如例(60)“多少”+名词“钱”。

(61)唱歌搭还师傅架,天下世界有几化大人家?(《盘狮子》P.26)

(62)隔岸看见白牡丹,吾远详要嫩几化难。(《隔岸看见白牡丹》P.71)

“几化”在询问数量时相当于“多少”,后面可直接加被询问的对象,如例(61);在表示询问程度时后面直接加形容词,如例(62)。

(63)吃郎茶,是郎妻,问房里人马有多几?(《嫁二囡》P.236)

(64)吃郎茶,是郎妻,问郎君收租田地有多几?(《嫁二囡》P.237)

“多几”相当于“多少”,在疑问句中后面不加名词或量词,不说“有多几人马”、“有多几田地”,而是说成“人马有多几”、“田地有多几”。这是羡余现象,现代常熟话中保留不少,比如“今朝早晨头”就是“今天早上”的羡余,同义叠加构成。

(65)笑问姑娘志多大,香满人间绿满坡。(《香满人间绿满坡》P.408)

例(65)中的“多”是询问“志大”的程度。

(四)问地点、处所

关于询问地点、处所的疑问代词有:哪(42)、阿里/啊里/阿俚/罗哩(25)、啥(9)、何处(4)、落荡(1)。

(66)苗条身材穿花衣,我问你从哪来到哪去。(《荷塘问答》P.428)

(67)三姐听见笑出声,阿里来清朝世界明朝人。(《买布做衣[之二]》P.258)

“哪”或者“阿里”,是白茆山歌中最常用的问地点、处所的疑问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哪儿”、“哪里”。如例(66)至例(67)。

(68)吃吾茶来还吾花,便问嫩哥哥家住勒啥场化?(《嫁二囡》P.235)

(69)端张小凳山顶坐,望勿见哥哥在啥地方。(《十采茶》P.409)

“啥”在对地点、处所提问时,要在后面加处所名词“场化”或“地方”,如例(68)、(69)。

(70)张太公说道:“九娘,九娘,嫩清清早晨到何处去?”(《快活长工》P.288)

“何处”相当于“哪里”,用来询问地点或处所。

(71)路上闲人说道:“俚只快船要到落荡去?”(《塘桥村上捉奸情[之二]》P.274)

“落荡”和“何处”一样,也是问地点的疑问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哪里”,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在特别强调地点的疑问句中。歌集中只有一例。

(五)问状态、方式、原因

询问状态、方式、原因的疑问代词有:啥(37)、为啥(30)、哪能(28)、如何(11)、怎(10)、哪亨(8)、啥落/啥洛(2)。

在白茆山歌中,“啥”表示询问原因时可单独使用,相当于“为什么”,如:

(72)五更五点天亮哉,饭啥勿来?(《吃局五更调》P.149)

有时为了强调后面修饰的形容词,在“啥”后面加一个指示代词“能”,相当于“怎么这么”或“为什么这么”,如:

(73)娘问嫩囡妮啥能慢帐,秤稍豁起等饶头。(《细娘家大仔娘要愁》P.83)

“为啥”是白茆山歌中较为常见的表示询问原因的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什么”。“为啥”出现的次数很多。

(74)小妹妹为啥打青草低下头。(《吾唱山歌飞过河》P.78)

(75)一双红菱小脚勿看见,为啥要立勒门外头。(《十看姐》P.254)

“哪能”在表示询问状态时,后面加名词,询问动作方式后面加动词。

(76)哪能样式唱歌郎?(《啥人说道山歌好唱口难开》P.14)

(77)今夜来仔今夜来,勿晓得嫩小妹妹笃墙门哪能开?(《姐勒园中采青梅》P.109)

例(76)询问唱歌郎是什么样的,在“哪能”后面加“样式”;在表示询问方式时后面直接加动词,表示询问该动词动的方式,如例(77)表示询问“开”的方式。

“如何”、“哪亨”相当于“怎么样”,用来询问方式,后面接动词。

(78)桥又高,脚又小,叫吾小脚如何跑?(《叫吾小脚如何跑》P.146)

(79)凡事只宜遮瞒好,水泼街头哪亨收?(《白六姐》P.178)

“怎”在表示询问方式时,也是在后面加动词,如例(80);有时为了增强语气,会在“怎”后加“能”,如例(81)。

(80)砻糠搓绳怎起手?(《挑担破絮去讨饭》P.133)

(81)荆棘虽多怎能阻?(《刀劈斧砍心也甘》P.353)

“啥落/啥洛”是白茆山歌中表示询问原因的疑问代词,写法不同是记音不同引起的,它们的意思相当于“为什么”,数量比“为啥”要少得多。

(82)娘问囡妮嫩啥落踔,啥落踔?(《三月猫咪呼翻呱呱叫》P.85)

(83)便问嫩哥哥到阿里去,啥洛又过小奴门。(《嫁二囡》P.235)

结 语

详细的统计表明,白茆山歌的代词系统中,人称代词有24种,使用数量为1927次,占整个代词系统总量的70.25%,可分为第一人称代词(933)、第二人称代词(783)、第三人称代词(50)、其他代词(包括反身代词)(161)。指示代词有15种,使用数量为100次,占整个代词系统总量的3.64%。笔者根据白茆山歌中出现的指示代词指称的远近情况,将指示代词分为近指指示代词(51)、远指指示代词(29)和其他指示代词(20)。疑问代词有22种,使用数量716次,占代词系统总量的26.10%,可询问人或事物(364),占到一半。白茆山歌历史悠久,研究白茆山歌中的代词,从一个词类入手了解白茆山歌独特的语言风格,对白茆山歌的传承与保护可起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指代山歌代词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山歌还要妹起头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山歌
代词(一)
代词(二)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苗山歌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苗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