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视角下对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的分析

2012-04-02邢子飞

党政干部论坛 2012年8期
关键词:猪食群体性小猪

邢子飞

博弈视角下对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的分析

邢子飞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多元的利益主体开始形成,由利益关系引起的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增加。群体性事件这一社会现象是社会利益分化、利益矛盾、利益博弈的集中体现,应理性看待当今多发的群体性事件。弱势群体切身利益受损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我们称之为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该类事件在当今大量出现,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应该解决的重点。

博弈论是研究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相互作用及其相互平衡,以使收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一种对策理论。本文将从博弈的视角根据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分析各方的占优策略与相互影响行为,找出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

一、切身利益受损与弱势群体的博弈

我们先来看一个博弈例子: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理性且智慧的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踩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专程去踩按钮会付出相当于2个单位猪食的能量。若两猪一同耗费能量去踩按钮,然后同时回到猪食槽旁,那么大猪能吃到7个单位的猪食,小猪能吃到3个单位的猪食;若大猪去踩按钮,小猪先吃,那么小猪能吃到4个单位的猪食,而大猪能吃到6个单位的猪食;若小猪去踩按钮,大猪先吃,那么大猪能吃到9个单位的猪食,而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的猪食;若两猪都不愿耗费能量去踩按钮,那么两猪吃不到一点猪食。

这一博弈说明,在博弈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弱者生存利益受到威胁,没有妥协余地或妥协满足不了其生存需求,只好放手一搏,选择抗争甚至自陷绝境地抗争来威胁强者,以求博取生存需求甚至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而强者判断出弱者的策略后,为避免得不偿失,在妥协不伤害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妥协,让渡部分利益,求得共存。

智猪博弈现象是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鲜明表征。社会在快速建设发展过程中,某些弱势群体会面临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拖欠工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在社会地位、社会竞争力、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的弱势群体来说,损伤了其赖以生存的利益。当强势群体侵犯了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时,就违反了弱势群体的生存规则,触犯了弱势群体所认可的公正和合法观念及生存底线。况且随着当今时代民众权利意识的提高,弱势群体越来越重视自身权利的维护、实现和提高,而现有维权渠道的缺失或失效,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又加剧了弱势群体的困顿处境。面对强势群体的侵略与自身严重受损的合法权益,理性的弱势群体是绝不甘于安于现状,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抗争,胁迫强势群体让渡利益。

最原始的抗争方式就是非正常、非制度化的越级上访、聚众闹事等,其实质是通过威胁政府部门的核心利益即社会稳定,迫使政府妥协退让、重新审视政策或重视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并为之伸张正义。抗争过程中,弱势群体倾向于把个人问题普遍化、利益问题道德化,其“弱者”的身份尤其会赢取社会的普遍关怀和人道主义支持,这同时使政府部门的行为举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下面用智猪博弈进一步分析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如果政府在发展改革过程中,因政策执行偏离初衷或某些官员腐败,严重损害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即对抗的策略)时,弱势群体若默默无闻被动接受(即妥协的策略),则政府会因为“发展成果”显著,“光鲜亮丽”地受到表彰,此时政府的收益是极好的,而弱势群体则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障,收益是极差的;弱势群体面对政府的强势侵掠,若主动寻找途径抗争,直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以逼迫政府返还权益,同时,政府若针锋相对,坚持原来行径并力图压制群体性事件,则弱势群体会因为事件的强行平息而受挫甚至身心受到损伤,但也能暂时保住切身利益,收益是差的,而政府则饱受政治上的压力与舆论上的谴责,在当地失去民心,收益是极差的。综上分析,在政府采取对抗策略的情况下,弱势群体采取对抗策略相比于妥协策略是有利自身的。若政府在施政时注重平衡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并乐于纳言,而弱势群体安于现状、并无他求,则当地平稳发展,政府的收益是好的,弱势群体生存需求有所保障,但其境遇状况没有得到很好地提高或改善缓慢,社会地位、社会竞争力、社会发展方面仍是弱势的、脆弱的,随时有被侵掠的可能,所以弱势群体此时的收益一般;若弱势群体对政府政策没有增进自身利益或对现状表示不满,当地因此出现群体性事件时,政府若积极安抚,投入专门力量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则弱势群体的收益是极好的,政府因为是事后改革且投入成本,其收益较好。

二、实证分析:两种不同的博弈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弱势群体在切身利益受损后的占优策略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条件,因此,群体性事件是否产生以及其演进路径——恶化抑或消解,取决于政府部门的策略选择——零和博弈抑或正和博弈。下面例子或能为我们找出化解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的方法提供借鉴。

2003年底,成都火车站城北编组站在新都开工,其征用了新都区木兰镇1600亩土地、泰兴镇1800亩土地,两镇拆迁补偿标准相同条件下,结果迥异,泰兴镇群体性事件不断,而木兰镇在拆迁过程中未出现一起群体性事件。来看两镇的策略选择:

泰兴镇——零和博弈

泰兴镇官员将其与被拆迁民众的关系视为不合作关系,存在“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的观念。拆迁始于腊月,而镇上安置房的建设缓慢,鲜有关于安置房建成时间的消息,被拆迁村民无奈住进简陋的塑料棚,村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涉及到补偿问题时,村民竟被答复“给你补多少钱你拿着就是,能补钱就不错了”。泰兴镇官员的零和博弈策略,使其同村民缺乏沟通交流,政策不公开、不透明,忽略村民切身利益,没有创造与村民合作共赢的条件,终致群体性事件不断,惊动全区。

故按此策略博弈的结果是博弈双方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整个社会的利益不会增加一分。如果政府对于此类群体性事件的解决不是从根本出发,而仍是“零和博弈”强行解决,必然会酿成警民流血冲突。若此类事件常被强行平息下去,必会在当地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即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而暴力最强者的选择,体现了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而不是对正义的追求,因此正义在当地便不存在。

木兰镇——正和博弈

木兰镇官员的行为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思维,同村民进行合作博弈。木兰镇一贯风行信访,为尽量避免拆迁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镇上官员要求与每个村子直接对接,面对群众,及时解决其困难。他们就近安置村民,加快修建安置房进度,以避免被拆迁村民出现居住难题;拆迁补偿全程公开透明,村民代表参与其中,民意得以直接表达;镇政府多方调节重新分配土地给失地农民以补偿其损失。最终镇上未发生拆迁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木兰镇官员的正和博弈策略表现为政府从根本利益一致的出发点,寻找镇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利益,积极合作,公开透明,避免牺牲被拆迁村民利益的同时补偿已牺牲利益的村民。事实证明,正和博弈策略对于政府预防及处置切身利益受损型群体性事件来说,是共赢的策略,是能够“正确把握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的策略。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

(责任编辑 崔光胜)

猜你喜欢

猪食群体性小猪
孔祥熙被批吃“猪食”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我当猪倌
寒假喂猪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
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