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长效工作机制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以湖北省浠水县基层党的建设为例

2012-04-02叶剑锋

党政干部论坛 2012年8期
关键词:浠水县村干部村级

叶剑锋

以长效工作机制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以湖北省浠水县基层党的建设为例

叶剑锋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基础性工程。着力构建使党员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基层党建工作长效运行机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重大实践性课题。近年来,中共浠水县委通过一系列工作机制的建立,做到日常活动常态化、主题活动实效化、特色活动个性化,探索党组织组建新模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形式,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应建尽建;深入探索建立党代表任期制,开展“党员目标责任明白卡”活动,充分发挥党代表及每名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村级普遍推行“五议五公开”(村民建议、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提议事项公开、审议程序公开、决议结果公开、实施方案公开、办理结果公开),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社区共驻共建活动等,有效整合了党建工作资源。

在这些活动中,浠水县建立完善了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各单位普遍建立了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较好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党建格局,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有效化解了影响和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建立完善长效的工作管理机制,为稳固新农村建设奠定社会基础

建立长效的工作管理机制,是夯实党在农村工作的社会基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为此,浠水县在工作管理机制上建立完善了长效责任体系:一是把“三级联创”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进一步落实县委的领导责任、县直部门的帮扶责任、乡镇党委的直接责任和村级党组织的具体责任;二是建立完善了长效发展机制,科学制定创建规划,大力实施“进位工程”、“素质工程”和“发展保障工程”,努力抓好后进村的转化工作,加强对党员农民的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科学致富能力,并通过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劳务输出、开发资源等方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建立完善考评督查机制,按照建立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目标、重点工作分解量化,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势,努力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浠水县还通过制定《乡镇组织工作规程》,全面推行“一制三化”机制,推进“依法治村、民主管村”,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改革和调整不合时宜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促使农村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为奠定稳固的新农村建设社会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二、推进干部工作制度机制创新,增强干部工作公信力

党的干部工作制度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干部工作制度机制创新的重点是进一步增强干部工作的公信力。为此,浠水县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建立竞争性选拔任用机制。近年来,浠水县积极探索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对团县委书记、县妇联主席等重要岗位进行了公开选拔。一方面,在公开招考中,注重因岗设题,力求“人岗相宜”。部分职位还首次采取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为确保公正公开,创造性地实行面试考官、考生“双抽签”等措施,对考试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把关,确保程序公正。另一方面,在干部选任工作中,讲结构但不搞“一刀切”,真正把“作风硬、有本事、干实事、靠得住”的人选进各级班子,一大批在基层一线长期苦干、在复杂地方工作有成效的干部被选进了领导班子或得到了重用,极大地激发了各个层面干部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科学的干部工作考核机制,推进干部管理考核科学化。将干部的考勤、考学、考绩、考评具体情况与干部管理使用挂钩、与评先创优挂钩、与经济奖惩挂钩,奖惩到具体岗位、具体到人。近年来,浠水县贯彻实施了《县直机关干部管理暂行办法》、《乡镇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和《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县直机关领导班子及正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乡镇领导班子及正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后进单位工作促进办法》,进一步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考核体系。浠水县还出台了《浠水县选调生管理暂行办法》,抓好选调生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与选调生、选聘生、选拔生联系沟通制度,着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造绿色平台。

三是建立后备干部培养锻炼机制,推行“一线锻炼法”,推进干部锻炼途径多元化。浠水县认真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着力加强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党性修养,并对后备干部中的优秀下派干部进行了提拔重用。

三、建立城市带农村、机关带基层、先进帮后进、干部党员联农户的机制

建立城市带农村、机关带基层、先进帮后进、干部党员联农户的机制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有效方式,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为此,浠水县的具体做法是:实行领导联基层,领导联系点重点向贫困村党组织倾斜,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倾斜,向偏远山区村党组织倾斜,帮助解决难点问题;实行机关帮农村,县直机关部门都要结合“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帮扶;实行先进带后进,已实现“五个好”目标的先进村要与未达到“五个基本”建设底线标准的后进村结成“对子”,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实行党员互帮互助,城镇党员帮扶农村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帮扶贫困党员、专家党员帮扶创业党员,帮助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此外,浠水县还实行外出党员报告登记制、定期汇报制、目标管理制、民主评议制,进一步健全“县内联建、县外联管,属地主管、原地协管”工作机制,使每个党员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在流出地还是在流入地,都能融入党的组织。

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就是要密切关注党员队伍发生的新变化,把温暖及时送到最需要组织重视、关怀、爱护的党员群体中,落实特困党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关注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的晚年生活,为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和心理归属感。

(一)创新选拔任用机制,重点解决村干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浠水县坚持把“选育干部,稳定班子”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切实做到“三规范”:规范任用程序,坚持“党委定职数,群众定去留”的原则,以“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村支委成员、以“海选”的方式选举村委会成员;规范职责任务,对村级各种组织成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实行定性目标化、定量细致化;规范考评方法,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严格考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委”换届,全县649个村通过民主的办法,将一大批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经济上清白、管理上明白的人选进了村级班子。同时,坚决将那些思想不纯、作风不实、经济不廉的干部“淘汰出局”。

(二)创新奖励激励机制,重点解决村干部创业意识差、进取精神不强的问题

浠水县委出台了村干部奖励政策,鼓励村干部创业、创优、创新。对村级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授予贡献奖,给予聘干、办理养老保险、安排子女就业就学、重奖等一次性奖励;对当年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干部,授予物质奖,由乡镇办理养老保险或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工作时间长、成绩显著的村干部,授予精神奖,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并在评选奖励对象时优先;对连任村主职干部20年以上的离任者,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县财政将村干部奖励所需资金列入预算,同时从2002年起按主职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给村主职干部岗位补助。从2006年起由全县统一投保,每年为20名优秀村主职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奖励。到目前共办理了59名,其中2005年度因一个村计划生育否决只办理19名。各乡镇根据全县的政策,也对优秀村主职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奖励,从2005年起每年每乡镇1至2名,全县乡镇共已为86名村主职办理养老保险。

(三)创新帮扶指导机制,重点解决村干部工作环境不优的问题

浠水县狠抓整体联动,加大扶持服务力度,不断优化村干部工作环境。一是帮扶力量上联动。变过去部门分散驻点为集中驻点,把工作力量联合起来,重点重力、重点重兵抓帮扶。2011、2012年,浠水把驻点重点安排在北部山区村,帮助山区贫困村发展经济。二是扶持资金上联合。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农业项目资金,以及部门扶持资金“捆绑”起来,坚持集中财力抓重点,每个乡镇每年扶持2至4个村,帮助这些村改造、建设一两个项目,形成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发展环境上联控。为激发各村发展的主动性,浠水县出台了税费优惠政策、重点保护政策,规定对村级经济发展保障工程实行一定的税费减免,并实行跟踪管理,重点保护。县村级经济发展保障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县人大、县纪委等单位,采取随查随纠、随查随治的办法,常年监管农村“软”环境,发现违规收费等现象,坚决一查到底,从严处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村级经济发展环境。

※本文系湖北省浠水县委托课题《以科学制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于湖北省浠水县党的建设的调查报告》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湖北省委党校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楚朴)

猜你喜欢

浠水县村干部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浠水县杂技团开展惠民演出致敬建党百年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博神罗宾魔术秀在浠水杂技馆举办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浠水县78所受灾中小学校全部如期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