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思政教学向空间思政教学转变的动力机制分析——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4-02李秀娟唐召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学城思政空间

李秀娟 唐召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传统思政教学向空间思政教学转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秀娟 唐召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世界大学城是一个资源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学习平台,依托世界大学城,思政教学实现了由传统思政教学向空间思政教学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教学的外部动力机制。"9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推动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教学的内部动力机制。与传统思政教学相比,空间思政教学是一场革命。

空间思政教学;传统思政教学;信息技术;“90后”大学生

空间思政教学是相对传统思政教学而讲的,所谓传统思政教学,最初的表现形式为黑板加粉笔型,后来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广泛应用到思政教学中,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思政教师逐渐放弃了黑板,把自己上课的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用PPT代替了黑板加粉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从原来的80后转变成了90后,同时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单纯的PPT教学存在着信息量单一、无法时时和学生互动等缺点。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断变化,这些都对传统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挑战,要求传统思政教学必须转向依托网络,实现空间思政教学,以迎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方便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一、什么是空间思政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各种网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站中,出现了一个国内最大的可以让大家互助互学的开放教育网站——世界大学城,世界大学城是一座虚拟的网络大学,依托WEB2.0云计算技术,实行共建共管、实名管理,集合了国内许多高校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以互助互学、交流分享为理念,促进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为个人及机构建立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资源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学习平台,实现了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空间思政教学就是依托世界大学城来进行教学的。

空间思政教学是指教师把每次上课的教学内容打碎后传到自己的空间上,通过表格化教案超链接到自己的课程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设置群组讨论,动员学生在空间上和教师、学生就教学内容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来进行空间交流互动;学生在空间上提交作业,在空间上进行考试,教师就学生的作业及考试在空间上进行批改及指导的一种教学过程和活动。即空间思政教学包括空间课堂教学、空间交流互动和空间作业及考试三种形式。

2010年,我校开始在全校师生中推广使用世界大学城,全校所有师生均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大学城的账号和密码:即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在世界大学城上的空间。在空间建设方面,我们先后走过了设计美化自己的空间、上传空间资源、创建自己的空间开放课程、使用空间授课与学生互动交流等几个阶段。所有师生均根据自己的所教所学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创建了左侧栏目,上传了课程资源,建立了群组讨论,并且通过更改空间背景、空间横幅、建立空间导航等进行了空间美化,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我校每位教师都开始建立自己的空间资源开放课程,并且使用空间对学生进行授课,利用空间批改学生作业,利用空间进行考试等。对思政教学来说,空间教学是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思政教学的挑战。那么在由传统思政教学向空间思政教学的转变中,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场教学变革呢?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教学的外部动力机制

进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地向各个国家和人民袭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1],全球化浪潮下以信息科技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给国家、社会、人民的生活、思维观念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在这场变革中,如果我们的思政教学还是遵循传统模式,不与时俱进,不更新和发展,那就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

事实上,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思政教学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思政教学的发展也经历了由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型教学转向了多媒体技术教学型,再由多媒体技术教学型转向多媒体技术思政教学和网络思政教学型相结合。

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型的思政教学相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学是教学发展上的革新,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思政教师把每次上课的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在原来文字的基础上,实现了动画、图片、音乐、视频的结合,大大丰富了思政课堂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开始走进了大学校园,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知晓天下大事。互联网的出现及普及对传统思政教学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对思政教学的挑战,1999年1月,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200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中提出:“用大约2年的时间,建设200门左右的基础性网络课程”。所以思政教育必须占据网络这块主阵地,构建网络思政教育系统,在教育部的重视和支持下,一些高校开始申报思政网络精品课程,各个学校的思政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均开发了属于自己的网站,一时间,网络思政教育风生水起。但高潮过后,细心的教育者发现,当时纷纷建立起来的思政网络存在着许多缺陷,点击率并不高,并没有起到对广大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为数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呈现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文本和静态图像、PPT讲稿、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与讲稿等几部分内容的简单组合,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缺乏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同时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程并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2],同时,各个高校在构建自己的思政网络课程时缺乏统一的标准,网站的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学校的思政网络课程建好后并不及时更新和维护,网络课程内容明显滞后于教材更新的速度和社会形势的发展,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思政网络课程打不开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思政网络课程缺乏人气、点击率不高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思政教学的改革,而世界大学城网站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这一契机,世界大学城依托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容纳,思政教师在获得世界大学城的账号后,就在世界大学城这个网站上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建设自己空间的过程中,由学校统一设立标准,保证了空间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教师利用空间对学生进行授课,保证了课程内容的时时更新;学生利用空间提交作业和进行考试,教师予以及时的点评,提高了网络空间的点击率,保证了人气;教师在空间上创建交流群组,通过设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实现了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所有这些克服了传统思政教学尤其是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一些缺陷。

三、“9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推动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教学的内部动力机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教学,同时,“90后”大学生的特点也要求传统的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教学。

现在,“90后”已经占据了各高校大学生的主流,“90后”成长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竞争激烈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所以“90后”大学生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自信、开放、时代感强、个性鲜明、主体意识强。在教育方式上,“‘90后’们更加崇尚一种自由、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他们更愿意接受一种发散式的教育模式,而对各种‘形式’与‘口号’不屑一顾”[3]。而传统的思政教学“注重理论层面的灌输,体现为一种‘灌输’式的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受到重视,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调动和发挥”[4]。同时,“90后”也是网络的一代、读图的一代。在对我校学生拥有电子设备及上网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了100%,其中80%的学生实现了手机上网,4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55%的学生选择课余时间在宿舍或者到网吧上网。网络的方便性、快捷性、娱乐性深深影响了“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他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但同时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既有正面教育的,也有负面宣传的;既有红色内容的,也有黄色色情的;既有主流价值文化的,也有西方国家渗透宣传的非主流价值文化的。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面前,“90后”大学生很容易丧失自己的分辨能力。另外,“90后”大学生利用网络方面学习的少,打游戏的多;看新闻的少,娱乐的多。他们通常对网上长篇的文字不感兴趣,更喜欢选择看视频、图片、flash动漫等形式来了解新闻。通过网络“90后”一代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得他们渴望成熟独立,希望能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被动接受单向的知识和观念灌输”[5]。

如何把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师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于‘90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体系,我们同样需要一番伟大的创新探索:需要去完成一次彻底的对于传统德育模式的转变”[6]。“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要求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思政教学。

通过空间思政教学,引导学生在上网时登陆世界大学城关注教师的空间,因为学生要想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都必须浏览教师的空间。同时,教师在发布自己的课程资源时尽量多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因为这些形式是“9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师空间的关注度和点击率。思政教师要求学生在空间上提交自己的课程作业,利用空间来进行考试,在交流群组里经常变化群组交流的主题,要求学生在空间交流群组里进行积极参与和发言,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这些任务,学生必然要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从而在无形中引导“90后”大学生在上网时多看正面主流信息,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新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90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由于空间思政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要利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网,就可登陆世界大学城进行自主学习,如此,在空间思政教学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变灌输为渗透,师生之间从单向交流变为双向互动,迎合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90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语

空间思政教学相对于传统思政教学来说是一场教学革命,而世界大学城网站为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思政教学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教学,同时,“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也要求传统思政教学转向空间思政教学,空间思政教学让教师授课更加方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空间思政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加自由,学习形式更加多元。我们通过空间教学的实践,深深地体会到:空间是获取知识的窗口,是了解信息的窗口,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更是教学改革创新的窗口。相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会加入到空间思政教学的革命中,“90后”大学生也会因为空间思政教学的革命而受益。

[1][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世界是平的[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2]何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9.

[3]杨亚萍,李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1):224.

[4]杨亚萍,李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1):224.

[5] 刘东伟,曹悦男.网络时代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科技资讯,2010,(9):173.

[6]杨亚萍,李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1):224.

G7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标识码] A

A

1671-5136(2012)02-0099-03

2012-04-16

李秀娟(1978-),女,山西运城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唐召云(1963-),男,湖南怀化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部长、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城思政空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