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资本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调查——以青岛某自闭症康复学校为调查对象
2012-04-02李晓红
李晓红 王 煜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 南京 210004)
家庭文化资本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调查
——以青岛某自闭症康复学校为调查对象
李晓红 王 煜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 南京 210004)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在社会区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闭症是一种终身的精神性疾患,需要相当长的治疗和康复时间,家庭对患儿的康复意义重大。文中运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提出家庭文化资本对患儿康复的影响,以期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所帮助。
文化资本;自闭症儿童;康复
一、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将经济学概念成功运用于文化研究的典型例子,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了避免陷入经济至上主义的化约论陷阱,布迪厄把资本划分成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或社会关系资本)和文化资本三种形式。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社会资本(社会关系资本)以社会声望、社会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文化资本”则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态。在这三种类型的资本概念中,尤以“文化资本”概念最为重要,“文化资本”泛指一切与文化和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由于“文化资本”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功能性分析概念,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布迪厄将它划分成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及制度形态三种基本形式①。身体化形态表现为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客观形态则以文化商品的形式显现(如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这些商品是理论留下的痕迹或理论的具体显现,或是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批判;制度形态是一种客观化的形式,这一形式必须被区别对待(就像我们在教育资格中观察到的那样),因为这种形式赋予文化资本一种完全是原始性的资产,而文化资本正是受到了这笔财产的庇护[1]。
二、自闭症的定义
自闭症(autism)是一组终身性、固定性、具有异常行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以儿童自幼开始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临床特征。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大约2/3的自闭症预后较差,且预后的好坏与病情、婴儿语言发育、智商高低、病因及训练教育状况等有关[2]。“另有学者将自闭症儿童定义为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示出的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及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者”②。主要表现有:一是社会交往障碍。患儿极少与人主动接触,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和父母的依恋,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二是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有的代词颠倒、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他们倾向于以手势或其他形式来表达愿望和需求。三是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强迫坚持行为的同一格式,若改变则产生强烈的焦虑反应。
三、家庭文化资本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
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多以对自闭症的病理以及对自闭症儿童本身的康复训练为重点,对自闭症家庭或者父母的研究多以心理压力的疏导为主,对自闭症儿童父母所拥有资源帮助患儿康复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患儿家庭所具有的文化资源及文化资本。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探讨患儿家庭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
“家庭文化资本是家庭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和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占有特定的社会资源(如学历、文化商品以及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修养等),并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势,表现于家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指引、促进乃至阻碍作用”④。“文化资本”的身体化形态指行动者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得并成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知识、教养、技能、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客观(objective)形态是文化资本的第二种形态,即物化(object)状态。具体来说,就是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机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bines cultures)。与身体化形态不同的是,由于这一类型的文化资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分类即卓越化标准。文化资本的制度形态就是将行动者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某种形式(通常以考试的形式)正式予以承认并通过授予合格者文凭和资格认定证书等社会公认的方式将其制度化⑤。自闭症是一种精神性疾患,它的治疗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目前我国训练机构数量少,训练时间短,费用昂贵,而自闭症儿童不管是否去训练机构训练或到学校学习,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成为影响儿童康复与训练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家庭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对患儿的康复是具有关键作用的。
1、对自闭症的认识
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的精神疾患,但是如果能够及早干预和治疗,也存在可以治愈和提高的可能。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3岁前儿童的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补偿、矫正已经存在的发展缺陷。因为在障碍发展的早期,器官的功能及行为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抢救”和保存残疾儿童的残存能力,使之建立或保持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学龄前期有许多发育的关键期,抓住这些关键期进行智力开发、语言发展、人格塑造等,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因此,家庭对自闭症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家庭的成员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家庭成员涉猎知识范围比较广,能够针对患儿在早期出现的病症寻医问药,从而抓住了治疗的关键时期,为患儿的康复治疗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在有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对相关知识不了解,加之忙于工作,疏忽了对患儿的照顾,导致延误了自闭症儿童的最佳治疗时机,这种情况在农村家庭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拥有较多的文化资本,对自闭症儿童发病病情的认识和及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在确诊了患儿的疾病以后,家庭对自闭症疾病的认识也与家庭拥有的文化资本的多少有关。家庭文化资本较多的家庭会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自闭症的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同时也适当疏导自己的心理压力,能够依然乐观地面对现实,为孩子树立信心;而家庭文化资本较少的家庭往往陷入对自闭症的无尽恐慌之中,同时因为对自闭症治疗缺乏了解而压力倍增,会出现消极治疗的情绪。
2、对自闭症康复学校的态度
专门的自闭症康复学校因为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成功的治疗案例,所以患儿的家庭趋之若鹜,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快最好的治疗。在对康复学校的态度上,拥有不同文化资本的家庭也表现出差异,家庭文化资本比较多的家庭往往是一边全程陪同老师对患儿的治疗,一边记录老师的治疗方法,同时和老师交流治疗方法的用意和作用,在陪读中也能慢慢发觉到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有些家长甚至可以和老师的水平比肩;然而在家庭文化资本比较少的家庭中,由于本身对知识缺乏了解和理解不全面,往往把希望只放在老师的治疗上,缺乏与老师的互动,即使存在互动或者参与治疗的讨论,也往往由于自己相关知识缺乏和理解能力不足而导致效果不理想。
3、对自闭症康复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的运用
专门的自闭症康复学校一般都会不定期地举行康复训练讲座或者交流会,一方面是宣传自闭症的相关知识,让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并积极参与治疗;一方面是将老师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传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在课外也对患儿进行操练;一方面是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发现孩子的进步点也同时彼此坚定信心。对于家庭文化资本比较多的家庭,因为平时比较关注,加之自己储备的知识比较多和理解能力比较高,也有较多的书本资料和教具,因而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和运用康复训练知识,久而久之,使这些家长逐渐形成一个互助的团体,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彼此的交流,提高了对患儿康复的可能性。而对于家庭文化资本比较少的家庭而言,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和理解能力不足以及相关书目和教具不足,在这种讲座和交流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更多的是当听众,加之相关教具缺乏,因而对康复训练的操作也不尽人意,从而不能充分利用这种机会,达不到对患儿康复的期望值。
4、对自闭症儿童特殊能力的培养
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以在某些方面显得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例如数字和年代,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超常的能力。文化资本较多的家庭多会注意培养患儿在特殊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患儿的特殊能力,通过制作简单的适合患儿的教具以及家庭对相关能力的扩张,从而将患儿的特殊能力作为治疗的突破口,增强治疗的效果。对于家庭文化资本较少的家庭,可能注意到患儿的某种特殊能力,但是不能找到因人而异的突破口,以及对制作相应教具的能力缺乏,降低了通过患儿特殊能力治疗的效果。
四、积累家庭文化资本,促进自闭症儿童康复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家庭积极参与配合,作为患儿最直接和亲密的家庭,需要在很多方面付出努力,尤其是家庭的文化资本,因为自闭症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甚至是终身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家庭文化资本的不断积累将会更有益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因此,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应该不断积累家庭文化资本,以达到理想的治愈目的。
1、不断学习自闭症相关的知识
自闭症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而且患儿在经过专门机构的康复训练后会有新的变化,家庭需要针对患儿的新变化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扩展知识面,并且切实将这些知识内化于自身,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利用身边的事物帮助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2、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充分发挥主动创造性,制作简易教具
家庭是自闭症儿童长久生活的地方,因此也就更能发现患儿的特点,家庭通过对患儿的观察,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制作能够帮助患儿康复的教具,并不断扩展教具的多种使用方式,使患儿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3、不断摸索,提高家庭的自身能力
虽然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越高,在知识的接受、理解和利用方面越有益处,但是对于在自闭症教育这个特殊的场域内来说,不断提升家庭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自闭症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也能够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家庭的文化资本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或许在开始由于家庭文化资本过少,可能会延误患儿的治疗,但是通过不断积累,家庭文化资本将会显示出对于自闭症患儿康复的巨大作用。
[注 释]
①朱伟珏.布迪厄“文化资本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31—32.
②邓乾辉.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职教幼教,2008,(5):141.
③邓乾辉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职教幼教,2008,(5):141.
④孙银莲.论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4):44.
⑤朱伟珏.布迪厄“文化资本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33—36.
[1] 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2—193.
[2] 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C913.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标识码] A
A
1671-5136(2012)02-0030-03
2012-05-06
李晓红(1986-),女,山东青岛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0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煜(1988-),女,江苏宿迁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0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