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诱思探究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02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77100龙梅雪

地理教学 2012年20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学生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77100) 龙梅雪

地理诱思探究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77100) 龙梅雪

在诱思探究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地理诱思探究教学的概念和实施流程,并对其实施原则进行分析、对该教学理念的应用举例陈述,最后对教学效果和个人感悟进行阐述。

地理诱思探究教学;素质;地理

一、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研究工作者引进大量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过经过多年的实践,教育界明显感到一种遗憾:这就是对我国优秀的教育理论继承、弘扬、超越的很不够。

以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汲取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展开了长期不间断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创了诱思探究教学理论。2002年7月,《中国教育报》报道了课题研究成果并认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为在课堂学科领域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08年山东省开始了素质教育改革,2009年枣庄市第三中学请来了张熊飞教授,并在学校全面推广诱思探究教学理念。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对诱思探究教学理念及在地理学科实施方面有了一些体会。

二、地理诱思探究教学

1. 地理诱思探究教学的概念

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促进学生掌握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而使自身基本素质获得提高和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科学,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地球四大圈层,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地理学这种特点决定了地理这门课程非常适合诱思探究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地理课堂上由教师创设特定的自然或人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机、情趣,协同认知因素产生综合的创造性的学习效应就是地理诱思探究教学。

2. 地理诱思探究教学的一般流程

(1)精心创设情境

好的课堂要有好的内因和外因,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教学外因,用以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因。因此,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熟知乡土地理、熟悉国内外时事是关键。具体实施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学习。

(2)和谐体验探究

任何学习活动都包含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心理规律为基础构建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沿着设定的目标顺利进行,如利用“记忆—遗忘规律”、“最佳教学时间”等。此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笔写”、“动口议”、“动情读”、“动脑思”,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甚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提出疑问、观察学生实验步骤、解决存在问题、肯定正确意见,让学生真正独立思考。此外还要对课堂上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因势利导。

(3)归纳总结迁移

通过学生五官并用的探究,感性认识被归纳整理形成知性认识,初步认识到地理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此时仍需教师巧妙点拨与总结,学生才能进一步“思”,将知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才能把握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认识其本质,才能够迁移运用。

(4)巩固深化应用

地理规律总结出来了,作为认识过程并没有结束,还需要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体会、反复思考,经历巩固提高的深化过程。如在气候类型学习上,影响气候形成的要素是复杂多样的,并不是只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就能应付得了的。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要素往往还要看地面状况、洋流等,这需要不断分析、不断实践、逐步体会才能掌握。

3. 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不经过独立的自我活动而获得的新认知结构都是不牢靠的,这也是我们通常说学生“学过就忘记了,什么都没留住。”而学生经过独立观察、思考得到的结论会成为学生自身的东西,不会轻易忘记。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诱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与规律去认识世界。

(2)启发性原则

“诱思”目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上“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状况,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这样的情形比较普遍,如枣庄市是一个煤城,但处于盆地中的市中区有煤,紧邻市中区处于丘陵地区的山亭区没有煤,启发学生从地质运动及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3)趣味性原则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提问设计要有趣味性,也可通过讲故事、展示实物及播放影像、做游戏、猜谜语等手段来设置,创设生动有趣的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究的动机。

(4)和谐性原则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不和谐师生关系中,学生上课会感到压抑,学习缺乏主动性。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会比较放松,心情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 诱思探究教学应用举例

1. 点出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台风时,我先要求学生复习气旋与反气旋,提问气旋的中心气流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回答正确后,我再让学生看课本上台风结构图,告诉学生台风是热带气旋,而结构图中台风中心的气流箭头却是向下的,思考这是什么原因。由此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 情境再现,引入佳境

2011年10月山东省教学能手比赛在枣庄三中举行,一位参赛选手讲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为带领同学们进入状态,讲课教师展示了电视剧《闯关东》中的一段视频:朱传文对鲜儿介绍东北时说“那儿好土好地有的是,种都种不完”、“那土地都是黑色的,肥得流油呢”、“关东不仅土地好,好东西也多”、“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棒打狍子瓢舀鱼”等。教师让同学们回忆并讨论东北农业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学生们一一列举并附上台词为证,教学效果相当好。

3. 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

让学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思考。必修三《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雨林为例》一课,在讨论该不该开发雨林时,学生们多是在讲要保护雨林,不能开发。我挑选几位同学,指着他们说:“这几位从现在起是贫穷的巴西人了,住在亚马孙雨林中,向大家谈谈你为什么要砍树?”又指定几位学生扮演欧美人与其辩论。平时对一些问题思考不深入的学生,这一次为了取得胜利绞尽脑汁从各个角度提出理由申诉或是反对,引发了所有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思考。当然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阻止学生在辩论中跑题。

4. 乡土情深,引人入胜

“爱国必自爱乡始”,中国人有浓重的乡土情结,对于身边的乡土地理兴趣尤深。必修二城市化一节中,我提前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枣庄三中西校所在地在建设前是什么状况、二十年前的枣庄市区范围到哪儿、现在西校区所在地存在哪些城市问题等等。学生们通过交流,了解到西校所在地原先是农业用地,现在学校周围高楼林立,住宅、商铺密度较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学区房)。透过这些现象,学生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深有感触。

四、实效检验

1. 实施效果

我校自三年前引进诱思探究教学理念后,一直在努力学习、应用,并在班级中实行单元分组以方便各科教学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中贯彻地理诱思探究教学理念三年来,地理成绩比以前明显提升,学生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2. 作者感悟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学生们不仅要从课本上学到知识,更要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其本身素质、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学注重实践才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2]何夏怡.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5(10):21.

[3]李艳群.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激趣、诱思、导学”[J]. 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1(4):9.

(责任编校:徐基华)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学生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