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数字化地理学习新样式
2012-04-02刘霞
刘 霞
创造数字化地理学习新样式
刘 霞
2012年7月5日,我从人教社得到了一本七年级地理上册教科书,这是新课标修订后编修出版的第一册地理教科书。翻开这一册教科书,意味着我们已经随着课改的洪流步入深水区,站到了巨大变革的门槛前。我轻轻问自己: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准备好了吗?
2012年7月11日,我随常州教育代表团去青海省共和县支教。同一天,我远在江南水乡的同行、同事和学生们,就“看到”了我的课堂,“听到”了我课堂上藏族孩子的笑声。不是我们彼此有“千里眼”,不是我们彼此有“顺风耳”,而是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通过博客,通过微博,通过QQ群,将课堂的信息传递给学习共同体中的同伴;我的同行可以在千里外,给我提供教学支持;我的学生,可以将我旅途记录的地理观察文章和照片,作为可选择的学习资源,融入自己的学习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我从未谋面,亦可能永不谋面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博客分享我的心路历程……互联网连接起不同时空和不同生活背景的学习者,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数字化学习时代不可阻挡地来临了,它同样必定带来教学样式(Instructional patterns)的重大变革,我再一次问自己: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应该做什么?
2012年8月14日,我来到黄山,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综合学术年会,聆听专家学者、同行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真知灼见,在这热烈真诚的氛围中,我继续追问:面对未来的挑战,我能够做什么?
徜徉在恬静的新安江边,浸润在高层次头脑风暴之中,我深深领悟到,在目前,在课程改革新出发的时刻,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就是将数字化学习方式融入地理新课程改革之中,创造数字化地理学习新样式。我们可以从顺应、探索、创造三个方面入手,展开我们的行动。
顺应,就是顺应变革,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数字化学习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比如,数字化学习,打破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界限,只要在线,都可以展开学习;数字化学习,打破了“正式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界限,使“从游戏中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之一;数字化学习,打破了师生互动的空间边界,将师生实时交互的距离,从面对面扩展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西藏的学生,可以请上海的老师辅导,美国的学生可以请印度的老师辅导。当这“颠覆”突然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积极拥抱它、适应它、驾驭它。
探索,就是践行变革,以饱满的热情,探索数字化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地理教师要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数字化学习中的新优势,将数字化学习的理念、思想、方法融入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比如,我们可以设计制作数字化微课程,应用游戏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经纬网”、“等高线”等地理知识与技能; 应用“云资源”丰富学生学习过程;应用GIS技术、用Google Earth等社会化软件,引导学生展开虚拟探究,引导学生展开虚拟探究,深刻理解空间、地方、区域、景观等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应用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引导学生展开自省性学习;应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展开远程调查,以全球视野深刻理解人地关系。
创造,就是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自主创造地理课堂数字化学习新样式,如“教师—学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样式,“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学习、内省性学习样式。其最重要的是,创造关于地理思维的方法与策略的新样式,如:数字化学习中发展地理空间思维的教学样式;数字化学习中发展地理综合性思维的教学样式;数字化学习中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样式。
地理新课程改革是一座通向未来的彩虹桥,未来在哪里,未来是怎样的,可能没有人知道。让我们在憧憬中积极行动,创造地理教育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