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针对性和震撼力的路径探讨

2012-04-01齐先朴

创新 2012年4期
关键词:贴近性针对性腐败

齐先朴

提高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针对性和震撼力的路径探讨

齐先朴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但在实践中,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往往存在针对性和震撼力不强等问题,削弱了警示教育的效果。因此,警示教育应紧扣典型案例,增强贴近性,精选教育场所,及时把握时机,延伸教育效果,以提高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震撼力。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针对性;震撼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最近在上海视察时强调:“反腐败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现实紧迫性。当前尤其要加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力度,切实提高震撼力和针对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种常见的教育形式,教育者利用反面案例,分析其中的负面影响,使教育对象对其提高警惕,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中曾用“在清水里泡三遍,在盐水里煮三遍,在苦水里浸三遍”来形容人思想改造的艰难历程。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同样如此,抵抗诱惑也是一次次痛苦而艰难的历程,得让受教育者心灵反反复复“在清水里泡,在盐水里煮,在苦水里浸”,在一次次的洗刷中得到磨砺和净化。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也是一种磨励心灵、净化灵魂的有效手段。通过正在监狱中服刑改造人员的现身说法,对在职领导干部进行面对面教育,使他们受到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引起警醒和反思。

然而,一些地方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往往停留在“站一站、看一看、念一念”等表面工作上,针对性和震撼力不强,达不到警示教育的效果。有道是:“党员干部的大脑,不是被廉洁自律的信念占领,就是被贪污腐败的思想盘踞。”因此,只有积极创新警示教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紧扣典型案例,增强贴近性,选好教育场所,及时把握时机,延伸教育效果,才能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震撼力,增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实效;才能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打赢这场“灵魂深处的斗争”,让廉洁理念牢牢扎根于党员干部思想深处。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提高警示教育针对性和震憾力的具体路径。

一、紧扣典型案例

运用典型案例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在整个反腐倡廉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教育方式。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比一般的教育方式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具有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过程的真实性、教育效果的深刻性等特点,能使警示教育真正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教育对象应以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为重点,尤其是要突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组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警示领导干部,使领导干部以案为鉴,自觉慎始慎终、慎微慎独、慎权慎友,远离腐败。特别要利用全国大案要案影响力大、震撼力强的特点,把通报、剖析大要案作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重头戏”来抓,用事实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告诫领导干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剖析反面典型,可以使领导干部从中得到教益,给犯严重错误的人打一剂“救心针”,给犯一般错误的人打一剂“清醒针”,给一般干部打一剂“预防针”,引导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抵抗各种诱惑,防止滑进腐败的泥坑。

为进一步实现警示教育素材与警示教育对象的“无缝对接”,强化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震撼力,还需要有意识、有选择性地剖析全国范围内与本单位、本系统特点相近的腐败案例,通过“同类同岗”的腐败案例来警示领导干部时刻绷紧“廉洁弦”,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课堂不断拓展,使领导干部切身感受到贪欲之害、不廉之果、失足之恨,进而自警之钟耳畔长鸣,促使领导干部将廉洁自律意识融入工作和生活中。

二、增强贴近性

典型案例、大案要案,是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生动教材。但要使教育对象感同身受,提高认识,还要注意用身边发生的案例来进行教育。

说服力是教育的关键,用身边的人和事对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会更具说服力。警示教育在选材上选用具有贴近性的典型案例,其教育意义更为深刻。因为这些案例往往和特定的人员相关,能促使这些人员及时汲取教训,避免步入歧途。因此,警示教育案例的贴近性有利于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分层次、分类别,用“同类同岗”的腐败案例来教育领导干部,能促使领导干部在比对中找出共同点和薄弱环节,从身边发生的腐败案件中真正吸取教训。例如,可以把发生在本地区的腐败案例编辑成书,摄制成录像片,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可以使党员干部在经常“对照”中反思,在前车之鉴中自警自省。这种按系统、按岗位、按类别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震撼力。

三、选好教育场所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要做到入脑入心、震撼心灵的效果,教育的氛围和场所至关重要。从高楼大厦到高墙铁网,从身居高位到身陷囹圄,这种变化判若云泥。因此,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在空间上要不断延伸,哪里的触动最大、感悟最深、效果最好,就把警示教育课堂设在哪里,要打破传统,不拘一格。许多职务犯罪人员在服刑期间,共同的心理感受都是精神几乎崩溃,心灵备受煎熬,他们由人民公仆变为阶下囚,真切地感受到巨大的反差,感悟发自肺腑,对听众来说有着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这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全方位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形式,能给领导干部以更加深刻的警醒和启迪。

因此,有选择地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进行参观,听取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以其真实的经历、体会及教训给参观者以教育和警示。同时通过参观监舍,感受特殊的氛围,其密布的电网、冰冷的铁窗、高耸的岗亭、持枪的战士,都显示出了法纪的威严,让人不禁对党纪国法产生敬畏。

四、及时把握时机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应及时把握时机,根据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及时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体现其超前性、及时性。一是超前性。警示前移,提前对风险进行评估,据此来确定警示目标,可以减少预防成本,也可以集中力量加强防范力度。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在预防的超前性上主要表现为通过针对相关隐患提前开展警示,加以防范。二是及时性。许多问题的发生看不到前兆,经常性地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会对一些教育对象起到临机警示作用,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制止。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要增强主动性、预见性,对出现的带有苗头性、普遍性倾向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以起到警示作用,使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是腐败发生的高危时期,利用节日集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针对性强,效果好。但是,要想真正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仅仅抓好节日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好平时的文章,将教育时机由节日集中教育延伸到干部成长进步的“关键时”,延伸到干部工作生活的“进行时”,从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子女上学等一些特殊时间敲响警钟,到平常不断地提醒,拓宽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路子。领导干部有了这种一时也不松懈、一天也不疏忽的自警自觉,才能使打着各种旗号、利用各种时机、经营各种关系的腐败行为无机可乘。

五、延伸教育效果

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除了“零距离”的教育形式,更要注重教育效果的延伸,注重教育效果的深化,能使拒腐防变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上打下烙印,在头脑中扎下深根。

通过警示教育使教育对象自警自律是教育的上策。成功的背后都有不少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启示以联想为背景,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对象得到正确的启示;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看,所产生的联想与其思想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的启示才能达到指导的目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不能仅限于告诉教育对象“反对什么”,而应尽可能地使教育对象同时理解什么是对的,必须明确教育对象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提倡什么,明羞耻、辨是非,积极遵守道德规范。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规范校正功能是以禁止性的方式开始,以积极性的方式延续。事实上,当教育对象从反面认识到何种行为是错误的时,必然需要了解正确的行为或处理方法,这也是教育的目的。

因此,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后,还要通过以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教育大讨论等方式,引导领导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自己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差距,弥补思想“漏洞”,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线,算清腐败行为的政治代价、经济代价和亲情代价,从主动“不愿贪”,到进一步坚定“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理想信念。在此基础上,针对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剖析出来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从制度上查漏补缺,以建章立制为手段,防止同类或类似的违纪违法行为在同一部门或同一岗位“卷土重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力地推进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深入、延伸和扩大警示教育的成效,使领导干部最终都能打赢这场“灵魂深处的斗争”。

[1]柳建辉.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0).

[2]张晓英.关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5,(12).

[3]刘新和,袁晓霞.深化警示教育要着眼于长远[J].中国监察,2008,(5).

[4]杜建国,韩骏.深化警示教育 改进戒鉴方法[J].学习月刊,2007,(24).

D64

A

1673-8616(2012)04-0026-03

2012-04-10

齐先朴,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广西南宁,530021)。

[责任编辑:杨 彧]

猜你喜欢

贴近性针对性腐败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增强新闻贴近性,提高舆论引导力
用评论打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