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新闻贴近性,提高舆论引导力

2015-07-29陈辉

青春岁月 2015年14期
关键词:引导力贴近性新闻报道

【摘要】一条不被受众关注的新闻,它的引导力就等于零,增强新闻贴近性、提高舆论引导力任重道远。

【关键词】新闻报道;创新;贴近性;引导力

舆论引导力如何,全在于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一条不被受众关注的新闻,它的引导力就等于零。新闻的贴近性对于提高舆论引导力至关重要。

新闻报道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不仅要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当前的新闻实践,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此,新闻在报道理念、运行机制等方面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百姓视点,增强报道的亲和力

要想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记者必须转换视角,以群众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反映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按照“三贴近”原则,运用多种形式,着力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下工夫,及时制作播出了大量的新闻节目,精心制作推出了一批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指导性强的专题节目、栏目和一批各有特色的重大典型,为配合地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去年5月份,我和同事一行来到金寨县的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古碑镇司马村,探访新农村变化。就在我们采访的同时,邻近花石乡的大湾村每户自发派出一个代表,特地过来参观取经。我和同事立即转换角度,从群众的视角来组织报道,和两个村的村民一起参观、攀谈,通过采访大家的参观感受,力求记录最真实和鲜活的声音,深入了解司马村的经验和群众的想法,从而形成了报道的主旨:农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他们最清楚自身的状况与需求。新农村咋建?还要群众说了算!让群众认得上、信得过、有热情,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就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原动力”。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才能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关注热点,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常常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记者只有直面这些热点问题,不回避、不遮掩,才能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有效提高舆论引导力。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的新闻舆论阵地,必须牢固树立受众尤其是普通受众第一的观念,他们关心的多报道,不关心的少报道,这样新闻自然而然地就会“三贴近”了。笔者在实践中尝试运用调查分析手法对热点问题进行报道,收到较好的效果。去年六安市20余辆空调公交车投入运营,没想到在第一个夏季就遭遇尴尬。市民投诉空调公交车开空调不正常,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从调查入手,先后采访了公交公司、驾驶员、乘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追寻原因,发现市公交总公司要求车内温度必须超过35℃才能开空调,是因为空调车调价申请尚未获批,少开空调为了减少亏损。对于公交公司的说法,市民表示理解公交公司的难处,但公交企业为了防止亏本而让乘客享受不到空调的好处,就失去了开行空调公交的意义,希望早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带着收集到的意见采访了相关部门,他们表示尽快召开价格听证会,抓紧确定定价方案,在此之前,市客运管理处将向政府部门申请临时燃油补贴,合理确定空调运行时间,使群众最大化享受便利。新闻调查《空调公交何时清凉》就此出台。节目播出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民的疑惑和意见,平定了情绪,而且对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定价方案,采取先期过渡措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创新特点,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创新报道的形式手法,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也是增强新闻贴近性、提高舆论引导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六安电视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加强策划,适时推出系列报道,因为系列报道是引导舆论的重头武器。《走基层看民生》、《幸福六安行》、《小窗口、大服务》系列报道等均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其次,直击现场,编发即时报道。采用现场演播室、现场连线的方式,编发即时报道,凸显新闻传播的实效性,能给人以“快人一拍”的新鲜感。第三,以人为本,讲好新闻故事。新闻故事借鉴电视手段的特长,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有着较强的感染力,受到观众的欢迎。

培养掌握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新闻队伍,推进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意识、创新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重要工作。实践证明,市县台新闻工作者虽然离基层很近,但也有一个贴近性的问题。一方面,要教育和鼓励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仅“身入”,还要“心入”,长久地实现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另一方面,要打牢群众基础,只有受众认可了节目的形式和表现内容,才能更加关注,并通过多种形式提供鲜活的新闻线索。这一互动的良性局面,是实现“三贴近”的一个有效途径。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通过人才发展战略,把人才的培养和利用进一步转移到提高队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施展才华和潜能的舞台,造就一批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按新闻传播的规律办事,从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出发,才能采制出具有时代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作者简介】

陈辉(1980—),男,安徽六安人,大学学历,现任职于六安市广播电视台,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宣传。

猜你喜欢

引导力贴近性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边疆都市类媒体如何强化引导力、构建影响力
涉农电视节目的再思考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电视社教节目分析之《健康之路》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