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
——基于广西14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2012-11-12王洪涛
王洪涛
广西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
——基于广西14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王洪涛
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的α趋同和β趋同理论为基础,依据1995~2010年广西14个城市的人均GDP,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趋同和分异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检验期内广西区域整体上存在α趋同和绝对β趋同,在加入人口增长率、工业化水平、外贸依存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率等控制变量后存在条件β趋同,但在某些时间阶段却存在经济增长的分异。根据广西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分异变化规律,提出了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广西;经济增长;趋同;分异;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但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经常伴随着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分异两种不同的现象。经济趋同是指经济增长具有收敛性的特征,根据索洛模型(Solow,1956),由于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性质,无论经济从何处开始,它都将向一稳态(或称平衡增长路径)收敛,并且向稳态收敛的速度与其初始水平呈负相关。[1]经济分异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在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作用下将向少数地区集中,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加大的现象。从1950年代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索洛模型开始,诸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趋同与分异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将广西14个城市①广西14个城市包括: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和崇左。作为特定对象,运用α趋同和β趋同两种实证方法,研究其1995~2010年期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趋同与分异现象,有助于确定广西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与均衡发展的对策,有益于促进广西经济整体优势的发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实现。
一、广西区域经济增长α趋同分析
在经济增长α趋同分析中,用σ表示地区间人均收入的离散程度,即地区差距。通常若n个区域在t+T的时间跨度内满足σt+T<σt,则称这n个区域具有T阶段的α趋同,否则为经济增长分异。为了消除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时间序列的不稳定性,检验中常用的指标是对数人均GDP的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为了反映检验过程中对数人均GDP的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可以同时检验其变异系数,即离散系数,计算公式为:
本文在数据处理上,首先以1995年的不变价格为基期,将14个城市当期人均GDP折算成实际人均GDP,然后取对数使其成为相对人均GDP。通过计算,广西1995~2010年14个城市的相对人均GD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结果见表1和图1所示:
由表1和图1分析可知,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的α趋同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从总体上看,1995~2010年期间,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经历了分异—趋同—分异的过程,但一次趋同的效果大于两次分异的效果,期间相对人均GD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缩小了0.0604和0.0126,总体上存在α趋同,整体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明显。
表1 1995~2010年广西14个城市相对人均G D P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图1 1995~2010年广西14个城市相对人均G D P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曲线图
第二,2001~2007年期间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α趋同过程,期间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缩小了0.1549和0.0212。广西14个城市在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趋同现象明显,主要原因是“十五”以来广西整体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的。广西“十五”以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26.3∶35.2∶38.5提升到2007年的20.3∶40.8∶39.9。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广西从2001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处于历史当中的最好时期,也使得广西14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快速α趋同现象。
第三,1996~2001年和2007~2010年期间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分异现象。1996~2001年期间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增大了0.0445和0.0048,这次分异现象的成因可能与广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有关,市场经济机制形成较好的城市获得了更快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城市之间经济增长的分异;2007~2010年期间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增大了0.0714和0.0076,这次分异现象的成因可能与广西加大临海城市群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大规模招商引资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有关。
二、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分析
在经济增长β趋同分析中,β表示趋同速度。β趋同又可分为绝对β趋同与条件β趋同。绝对β趋同又称无条件趋同,是指贫困地区在不受经济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比富裕地区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经济环境相似的各区域向相同的稳态收敛而表现出的无条件趋同现象;条件β趋同是指具有不同经济稳态的各地区在控制某些影响变量后表现出的趋同性,每个经济体都收敛于自身的稳态,距离自身的稳态越远,其增长速度也越快。另外,在β趋同和α趋同的关系问题上,根据Barro等人的研究,β趋同是α趋同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即如果存α趋同,则一定存在β趋同。
(一)绝对β趋同检验
绝对β趋同的检验一般采取的是Barro,R.J.和Sala-I-Martin,X提出的经典回归模型。[2]其基本回归方程为:
其中,i代表经济区域,t和T代表期初与期末时间,T-t为观察时间长度,yi,t和yi,T分别代表第i个区域期初与期末的人均GDP,若β大于零,则b值为负值,yi,T相对于yi,t来说相对减小,即区域内人均GDP差异呈现缩小趋势,或称所研究的n个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绝对β趋同。
以检验期间广西14个城市的人均GDP总体增长比值对数的均值为被解释变量(方程(4)的左半部),以期初即1995年14个城市人均GDP的对数值作为惟一解释变量,采用最小二乘估计对广西14个城市进行绝对β趋同检验,若方程显著且b值估计结果小于零,则说明存在绝对β趋同;反之,则存在经济增长的分异。根据α趋同的检验结果,选择的检验期间分别为1995~2010阶段、1996~2001阶段、2001~2007阶段和2007~2010阶段四个时期,对四个时期分别进行拟合一元回归方程分析。
在建立回归模型前,首先应当对是否存在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进行检验,因此,在拟合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对随机误差项的自相关性进行检验。自相关性采用的是Durbin-Watson检验法,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广西14个城市4个时期经济增长的绝对β趋同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4个模型中的t检验值均大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故模型有效,可以进一步分析回归结果。在1995~2010年间,b值为负,但方程拟合度较差,可决系数只有0.28,说明广西14个城市在此期间存在绝对β趋同,但β趋同的效果较小,趋同速度只有2.58%。在1996~2001年期间,方程的拟合度较高,但回归系数b为正值,表明广西14城市在这一阶段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增长分异,分异速度较快,达到9.31%。在2001~2007年期间,方程的拟合度也较高,回归系数b值为负,表明广西14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在这一阶段发生绝对β趋同,趋同速度高达33.69%。在2007~2010年期间,方程的拟合度较小,可决系数只有0.3695,但回归系数b为正值,表明广西14个城市在这一阶段存在明显的分异,分异速度为9.1%。
检验的基本结论是,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在1995~2010年间存在绝对β趋同,该结论同时也验证了Barro等人研究认为β趋同是α趋同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的结论。但检验结果同时表明,广西14个城市在检验期间β趋同速度整体较低,说明广西14个城市的经济差异并不能单独依靠通过各城市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这一途径加以消除。
(二)条件β趋同检验
理论上影响条件β趋同的控制变量有很多,如林毅夫(2006)等认为知识积累与创新对地区性经济增长的趋同有促进作用;[3]王小鲁、樊纲(2004)认为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和配置状况、市场化进程、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是我国区域间经济差异的相对变动趋势的主要推动力;[4]徐现祥、舒元认(2004)为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技术转移等,而物质资本是主导因素;[5]郭庆旺、赵志耘和贾俊雪(2005)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技术进步率差异增大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增大的主要原因。[6]本文主要依据近些年在广西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以及指标的客观性、可得性,选择如下4个影响稳态的控制变量加入到模型中:人口增长率,用各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年几何平均增长率来表示;工业化水平,用各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占该城市GDP的比重来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用外贸依存度(出口额占当年城市GDP的百分比)指标来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率,用各城市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所发生投资额度占城市GDP的比重来衡量。
按照Sala-I-Martin的回归模型及考虑控制变量得到模型(5):
其中,X1代表人口增长率;X2代表工业化水平;X3代表外贸依存度;X4代表固定资产投资率。同样,这里也对是否存在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的随机误差项的自相关性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同前。依据方程(6)对广西14个城市1995~2010年的条件趋同进行分析时,由于拟合的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还应对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采用的检验方法是计算每一自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VIF。检验结果表明该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故采用常用的差分法进行消除,得到最终的回归结果表3:
表3 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条件β趋同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检验,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符合基本假设,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且方程整体显著。系数b为负,表明广西14个城市在1995~2010年间存在条件β趋同,趋同速度为3.75%。检验结果说明了影响广西14个城市向同一稳态趋同的重要因素有人口增长、工业化程度、对外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率等因素。其中,人口增长是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制约因素,且影响作用较大,工业化程度、对外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率等三个指标则是经济增长趋同的促进因素,工业化水平对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最大。
三、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第一,在1995~2010年间,广西14个城市的人均GDP增长总体上存在α趋同,其经济差距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96~2001年,广西14个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分异;二是2001~2007年,广西14个城市间经济增长的趋同;三是2007~2010年,人均GDP差距又呈现出扩大趋势,表现为14个城市经济增长的又一次趋异。经济增长整体呈现出的α趋同表明,广西14个城市从1995~2010年期间经济增长差距在缓慢缩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间趋同性在加强,分异性在减弱。分析表明:近16年来,广西14个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城市基本上均能尽量地扬长避短,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从而带来地区间经济差距逐年缓慢地缩小。
第二,在1995~2010年间,广西14个城市的人均GDP增长总体呈现绝对β趋同,但趋同速度缓慢,说明1995年期初广西14个城市人均GDP的差异是广西14个城市形成总体趋同的影响因素,但并不是重要影响因素,单纯根据期初人均GDP的差异获得广西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另外,在此期间发生了两次分异和一次绝对β趋同,即一是1996~2001年,广西14个城市发生了经济增长的分异,分异速度达到9.31%;二是2001~2007年,广西14个城市发生了绝对β趋同,趋同速度高达33.69%;三是2007~2010年,广西14个城市发生了分异,分异速度为9.1%。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整个时间跨度内还是在各个阶段,绝对β趋同与α趋同的检验结果都较为一致,这就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得出了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差异变化的同一概况。
第三,人口增长率、工业化水平、外贸依存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率这四个控制变量是影响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的主要因素,在控制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广西14个城市的人均GDP增长在1995~2010年间出现了条件β趋同,趋同速度为3.75%。其中,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说明它是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工业化水平、外贸依存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率这三个变量的系数均为正,表明14个城市的工业化程度、对外贸易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该广西14个城市的经济增长趋同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二)启示与建议
检验分析表明,广西14个城市经济发展在1995~2010年间出现了先增大后缩小又扩大的变化规律,原因主要在于各城市经济发展起点的基础水平、工业化程度、贸易结构水平、政府的投资力度以及人口增长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据此,协调14个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广西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启示与建议如下: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应积极贯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涉及推进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大区域政策,以大交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企业为载体,加快推进14个城市在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内的合作与发展。充分整合14个城市的资源,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协调14个城市在各自经济领域的优先发展次序,以达到14个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组合和整体优势的发挥,使广西整体区域经济在互补有序中不断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第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率是检验的4个控制变量当中惟一的制约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因素。因此,14个城市尤其是经济增长落后地区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晚婚晚育,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地区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状况。
第三,做好各城市间工业产业布局与重点产业协调。广西目前处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高峰期,为促进14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发挥工业在促进广西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应重点要做好各个城市间工业产业布局与重点产业的协调工作,发挥协同优势,避免各城市重点产业的盲目雷同。
第四,促进各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是促进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应当采取各项对策,不断促进各城市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边境口岸城市,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做好口岸建设、市场开拓、联检服务等工作,力促与东盟边境贸易的大发展。
第五,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有序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是广西14个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最直接的手段与途径。政府重点要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道路的建设力度,构建完善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实现14个城市间物资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自由流动,使得高收入城市区域与低收入城市区域之间的空间联系不断加强,经济交流不断紧密,从而促进低收入城市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向高收入城市趋同,并最终促进广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1]Salow,Robert 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J].Quarterly JournalofEconomies 1956,70(1):65-94.
[2]Barro R,Sala-I-Martin Xavie.Economic Growth[M]. McGraw-Hill.New York,1995.
[3]潘士远,林毅夫.发展战略、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收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
[4]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
[5]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J].经济学(季刊),2004,(3).
[6]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世界经济,2005,(5).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Guangxi——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on 14Cities in Guangxi
WANG Hong-tao
Based on the α convergence and β convergence theory of new classical economic growth,and the per capita GDP data of 14cities in Guangxi from 1995to 2010,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Guangxi wit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re were α convergence and absolute β convergence in Guangxi during the verification period and there was conditional β convergence after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control variables such as population growth,industrialization level,foreign trade dependence,and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rate.However,there are several divergences during some periods of time.Finall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tegr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Guangxi’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for Guangxi’s economic growth.
Guangxi;economic growth;convergence;divergence;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F127(67)
A
1673-8616(2012)04-0112-05
2012-05-04
广西财经学院2009年度科研立项项目(2009A01)
王洪涛,广西财经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3)。
[责任编辑:宁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