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为主治疗20岁以下颈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观察

2012-03-31孟俊谷何拾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颈肩痛脊椎椎间盘

李 智,张 楠,张 慧,孟俊谷,刘 泰,何拾全

(天津西青医院 针灸科,天津 300380)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颈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痹症”“颈肩痛”范畴。笔者采用推拿、牵引为主治疗20岁以下颈椎间盘突出症4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系我科门诊病人,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20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19岁,病程最短7 d,最长11个月,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定的标准[1]。1)临床表现: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变硬,上肢麻木。2)发病特点:20岁以下。3)诱发因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4)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1.3 纳入(或排除)标准 1)符合“颈肩痛”或“痹症”诊断,西医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2)所有病例需经颈椎CT扫描或颈椎MRI扫描,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3)年龄<20岁,男女均可。4)不符合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者,如颈椎管狭窄、颈椎肿瘤、颈椎滑脱等疾病所致的颈肩痛均需排除。5)反复发作患者,如处于缓解期,颈肩痛症状不明显者需排除。

2 治疗方法

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嘱患者治疗期间不宜做低头、侧弯动作,应做后仰、望天动作,嘱患者休息时以侧卧、仰卧为主,仰卧时,颈部最好垫一个直径10 cm左右的圆柱软垫,不宜剧烈运动,尽可能使颈部肌肉放松,以缓解肌肉痉挛。

2组均10 d 1个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颈肩疼痛轻,肢体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40例,治愈29例,好转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治愈12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体会

颈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且多发,病因多种,多发生在20~50岁青壮年。其病因主要以“劳损”为主,且患者处在生长发育期,因疼痛及坐姿不正,故多引起颈椎强直、后突、侧弯。1)颈椎牵引的作用在于增加椎体间的间距,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线,松弛紧张的颈肩肌,加大椎管内径及关节间距,减小椎间盘内压,使椎间盘还原。2)推拿手法,可促使患者的颈部血液循环加快,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速无菌性炎症物质的代谢,从而解除紧张痉挛的肌肉组织,达到镇痛解痉的目的。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改变了突出物和神经根的位置,逐渐松解突出物和神经根之间的黏连。医者的相对牵引及脊椎侧推使患者的脊椎侧弯逐渐回位,同时使脊椎的强直后突逐渐恢复生理曲度。3)针刺能直达病所,可调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乃至全身气机,改善脏腑经络间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迅速止痛,TDP灯局部照射,通过远红外线热效应,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缓解颈部肌肉痉挛,祛风散寒除湿,减少炎症渗出物,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减少黏连。4)20岁以下患者颈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且易“变形”,易“恢复”,多保守治疗。所以早期及时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使其早日康复。

[1]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记要.颈椎病诊断疗效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猜你喜欢

颈肩痛脊椎椎间盘
年轻人颈肩痛,多半不是颈椎病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临床专业大学生颈肩痛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以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为例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