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与人类健康
2012-03-31王之虹
王之虹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人类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中医特色手法与诊疗手段,以其出色的技术、独特的技法、高超的技艺、传神的技巧、完善的技能,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1-2]。如今,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医手法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保健护航。
1 中医手法,方兴未艾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因撞击、扭挫、跌损等引起疼痛或脓肿时,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双手或是温热的石块、锋利的砭石等去抚摩、按压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缓解病情。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抚摩、按压等动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这就是中医手法的雏形。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医手法从原来简单的下意识动作,发展成为需要经过一定训练才能掌握的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医疗运动,成为中医学中别具特色的一种治疗保健方法。在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的考验下,中医手法逐步发展成熟,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并且发展成了完整而独立的诊疗理论体系,是当代世界手法医学的代表。由古至今,中医手法在全世界的医疗实践中始终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类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崇尚自然绿色疗法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方向,因此不借助内服药物的中医手法已成为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近几十年来,遍及全球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在研究与应用中医手法防病治病,至今已经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2 中医手法,内涵丰富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治疗疾病的手段受到疾病性质、物质条件、机体状况的影响,逐渐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2大类。所谓“内治法”,多以口服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人体消化系统的吸收利用,达到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的目的;而“外治法”,则多以针刺、艾灸、推拿、整骨、刮痧、拔罐等为主要治疗手段,作用于人体体表,通过皮部—络脉—经脉—脏腑这一由表及里的疾病防治网络,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目的,进而发挥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所包含的各种治疗手段,随着操作力度、频率、方向、刺激强度等因素的不同,对机体生物力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理学等方面的影响也大不相同,从而产生的临床疗效千差万别。因此,治疗手段与操作技巧,是中医外治法发挥临床疗效的关键,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医手法。如果给中医手法下一个定义,就是指各类中医外治方法的技术、技法、技艺、技巧和技能。广义的中医手法,包括针法、灸法、推拿、整骨、刮痧、拔罐、功法、针刀等传统与现代诊疗手段。狭义的中医手法,指的就是单纯的操作技巧,也是中医手法的内涵精髓,早在《医宗金鉴》中已有论述,即“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同时,在临床应用中,中医手法还包含有2层含义,其一,是指医者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施展的各种治疗手段与手法,如针灸、推拿等;其二,也是指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自我运用的治疗手段与手法,如自我导引、自我推拿等。因此说,中医手法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既富含传统中医诊疗手段,又涉及现代特色临床技术。
3 中医手法,机制明确
中医手法,种类繁多,疗效不一,但其作用机制,大多通过皮部—络脉—经脉—脏腑的疾病防治网络发挥作用。首先,调整阴阳。中医手法虽然作用于机体局部,但是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通过经络、气血影响到脏器和其他部位;其次,补虚泻实。中医手法通过不同的操作频率、力量、方向、刺激强度等,使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起到相应的变化,从而达到补虚泻实、治疗疾病的目的;再次,活血化瘀。中医手法虽然作用于机体表面,但是手法的刺激感能够传递到机体的血管壁,促使血管有节律的舒缩变化,提高血液流速,降低血流阻力,改善血液流变,并促进微循环的建立;最后,舒经通络,理筋整复。中医手法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的作用,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紧张,达到舒经通络的目的。同时,中医手法中的一些推拿、正骨手法,通过手法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或软组织病变处,促使筋络顺接,气血通畅,机体组织各守其位,经络关节通顺而起到治疗作用。
4 中医手法,发展有序
中医手法疗效显著,深受欢迎,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开展国内外多种手法医学治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探索中医手法深层次作用机制,丰富中医手法治疗的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第二,进一步发挥中医手法治疗以经络、腧穴、气血为核心的理论特色;通过刺激于外、调整于内达到防治疾病的特色效应机制研究;第三,深入开展以经络辨证为主,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为辅的辨证方法和腧穴诊断法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诊断方法研究;第四,整理和规范中医手法徒手操作构成的特色技术,并大力推广应用。同时也将进一步发挥中医手法疗效显著、适应证广、起效迅速的治疗优势;易于掌握、操作简便的技术优势;绿色无毒,无毒副作用的安全优势和成本低廉、节省资源的成本优势。
5 中医手法,意义深远
中医手法调治疾病,属于中医外治方法和非药物疗法,自然、绿色、安全、高效,能够有效避免常规治疗方法带来的药源性危害和医疗创伤性危害,对于满足现阶段人们既想获得健康、快乐、长寿的生活,又害怕打针吃药给身体带来更大伤害的医疗诉求,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产生疾病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3种,但以“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入机体所导致的疾病为主因。然而,随着生活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现代人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悄悄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疾病是由于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引起,大量患者出现“五高一低”的症状,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体质量、低免疫力,我们称为“生活习惯病”或“代谢性疾病”。患者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中医手法正是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最适宜的手段。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并没有“亚健康”这一名词的记载,但几千年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为中医手法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认识,我们将疾病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未病阶段、已病阶段及末病阶段。从概念上理解,亚健康状态主要是处于不健康的“未病”阶段,同时也伴随在疾病的“末病”阶段。由于亚健康状态往往比较隐蔽,不为人们所注意,或者无法为有效的仪器和实验检测所确认,所以易被人们忽视。但亚健康状态如果不能够引起重视,不及时得到调整,则必然会转化成某种疾病,并可加速机体衰老的过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真正符合健康的定义、达到健康标准的人群只占5%,有约20%的人群是需要诊治的病人,其余75%的人群则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保健协会2002年7月对中国16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显示:亚健康状态人群达到70%以上。有专家评估,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口约达7亿人[3-4]。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临近,亚健康人群急剧增多,已经占据整个社会人口3/4以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健康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健康产业是集医疗检测、医学疗养、心理辅导、保健康复、科学养老、运动休闲、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链,有着极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健康产业是联合国工业规划署确定的21世纪代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之一,《财富》杂志甚至认为健康产业是继网络产业后的下一个兆亿美元的明星产业。中医手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所在,如果能够有机的融入人类健康产业的洪流中,必将在人类健康及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创造巨额财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从而在经济增长、促进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严晓慧,严隽陶,龚利.浅谈中医推拿手法标准化的重要性[J].河南中医,2009,29(3):242-243.
[2]李忠.中医内病外治的研究进展及思路[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6):3-5.
[3]古丽巴合提·扎卡力亚.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干预措施[J].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93-194.
[4]杨勇,徐红,刘庆生,等.城市健康/亚健康居民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中医体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1963-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