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辨证施治
2012-03-31姜杰
姜 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脉痹”“股肿”“瘀血”“瘀血流注”等范畴。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报道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施治 临床医家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进行分型辨证论治,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脉道湿热、瘀血脉络、气血虚(脾虚、阳虚)湿阻3种证型。
1.2 内服方 尚德俊等[1]将本病分为3型:湿热下注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血瘀湿重型,治宜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方用丹参活血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肾健脾,利湿通络,方用温肾健脾汤加减。陈光等[2]将本病分为4型:湿热下注型,治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寒湿瘀阻型,治宜温经通络、化瘀利湿,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脾虚湿阻型,治宜健脾化湿、活血通络,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和营、活血通络,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应用该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例30例,总有效率86.7%。
1.3 分期治疗 梁涛等[3]根据急性期、慢性期进行治疗:急性期(发病前30 d)祛邪为先,治宜清热利湿消肿、活血化瘀,方选用四妙散加味;慢性期以邪祛正伤、瘀血留滞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湿,方选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96.7%。
2 外治法
根据《医学源流论》中“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主张在内治法的同时,配合外治法,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选用不同的方法。
2.1 熏洗疗法 李平[4]采用硝矾洗药(朴硝25 g,硼砂15 g,明矾10 g)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0例,对照组未用硝矾洗药,2组均根据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同时配合静脉滴注抗栓药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66.7%,明显优越于对照组的26.7%。
2.2 外敷疗法 奚九一[5]运用将军散加适量面粉及米醋调成厚糊状,外敷患肢,每日1~2次,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出现下肢持续性肿胀疼痛、不可行走阶段,该方法可以促进静脉内血栓机化再通,同时可以减轻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使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致。其病理过程与中医历代医家认为该病的病理因素以湿、瘀为主,脉络血瘀湿阻为主要病机的观点一致,因此,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要治疗方法。目前中医治疗该病主要是围绕“湿”“瘀”两大因素,根据疾病分期和临床表现不同,采取辨证论治、分期治疗、专方专药治疗,同时配合熏洗,外敷等疗法综合运用,对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佳的疗效。但如何建立一个标准的量效关系模式,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加强中药药理基础研究,寻找循证医学证据,发挥各自优势,将是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1]尚德俊,张秀英,侯玉芬,等.中西医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4(4):309.
[2]陈光,郭洛宏,段浩.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3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56.
[3]梁涛,梁卫.中医辨证论治下肢静脉血栓90例临床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2):128-129.
[4]李平.硝矾洗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0例[J].中医民间疗法,2001,9(4):26.
[5]赵兆琳,李厚铨,吴伟达.奚九一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J].中医杂志,2000,41(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