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论治核辐射损伤中医病因病机
2012-03-31杨云霜李延晖王莹莹王三强
杨云霜,张 蓉,李延晖,王莹莹,王三强
(第二炮兵总医院,北京 100088)
药物防治是核辐射损伤防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之一,与西药相比,中药由于具有低毒、治本、防治结合、适用人群广泛等优点,成为国内外抗核辐射损伤药物研究的热点。但是,核辐射损伤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不充分,中医辨证施治和选方用药缺少理论依据,制约了抗辐射药物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因此,我们结合本科室前期实验结果,对核辐射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进一步探讨。
1 核辐射病理性质
中医理论认为,射线为热毒、火毒之邪,核辐射属于电离辐射范畴,当电离辐射与组织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其能量不足以击出生物分子的轨道电子,而使电子跃到较高级的轨道上,使分子处于激发态,分子被激发后很不稳定,容易向邻近的分子释放大量能量,使射线具有火热性质。本病起病急骤,病势危重,变化多端。由于辐射作用的特点,其毒邪兼具火热邪气的特点,热毒蕴于体内,充斥三焦[1]。邪犯上焦,肺受邪乘,肺失宣降,耗伤津液;邪陷心包,机窍阻闭,逼迫神明。邪犯中焦,邪热入胃,阳明热炽,里热蒸迫;邪结肠腑,损伤肠络,血溢肠间;邪犯下焦,肾精耗损,阴虚内热。
2 核辐射致病特点
2.1 热(火)为阳邪,易伤津耗气 热邪炽盛,逼津外泄,消灼煎熬津液,使机体津液大量丢失。故火热致病,除有热象外,常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辐射后,大鼠均可出现毛发枯槁无泽、散乱竖起,口干欲饮,饮水量增加,水分丢失,体质量下降等症状。并且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大,上述表现越明显,表明火热之邪,易耗伤机体津液。
同时,阳热亢盛,实火为患,最能损伤机体正气,而使全身机能衰退。火热太盛,气随津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过于亢奋的病理之火容易使机体正气衰弱,正气不足,邪气乘之,机体抵抗力下降易生病患。在实验中,辐射后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少,倦怠喜卧,悬尾抵抗力下降等表现。
2.2 热(火)易动血,迫血妄行 火热之邪侵犯血脉,温度的急剧变化可导致体内环境平衡失调和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使血液骤变或血流速度发生改变。《景岳全书·血证》中提到:“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轻可扩张血管,加速血行,重则可灼伤脉络,血不循经,血溢脉外,引发各种出血病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眼底出血、皮肤发班等,《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云:“血妄行于上则吐衄,衰涸于下则虚劳,妄返于下则便红,积热膀胱则癃闭尿血,渗漏肠间则为肠风,湿壅热瘀则为滞下”。
火热动血理论在我们实验中得到验证,接受大剂量γ射线照射的大鼠,通过观察发现有4只大鼠唇周、鼻周有血迹,考虑为肺胃热盛导致吐血或衄血;有2只大鼠眼周有血迹,考虑为肝阳上亢导致眼底出血;有1只大鼠大便带血,考虑胃肠热炽盛导致便血。
邪结肠腑,肠络受损,肠腑蓄血,可表现为身热夜甚,神志如狂,小腹急胀,按之则痛,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等症。吴又可《瘟疫论》载:“尽因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溢于肠胃。”下焦蓄血症我们在实验中得见,1只大鼠辐射后第10天表现极度狂躁,笼内窜行,约1 h后猝死,经解剖电镜镜下观察发现空肠腺体减少,小肠绒毛排列紊乱,并在小肠壁向外凸出一肿物,考虑血溢肠间,瘀热互结而成。
2.3 热(火)易致肿疡 火热之邪侵犯人体血分,聚于局部,血败肉腐而生痈肿、溃烂,酿成脓液。《灵枢·痈疽》指出:“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为痈。”《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认为:“诸病紿肿……,皆属于火。”在实验中我们发现4只大鼠辐射后分别出现尾部皮肤肌肉灼伤变黑,尾根红肿生疮,符合火热致病特征。
上述认识与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有相关性,临床表现一致,主要表现为免疫力下降、造血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受损。火热之邪也可侵犯胃肠,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不成形、消瘦等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热邪易扰心神,火热性躁动,与心相应,故火热之邪入于营血,扰乱心神,出现心烦、失眠、狂躁、神昏等临床表现,“诸热瞀瘛,诸躁狂越,诸禁鼓眎,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有如骨髓型胃肠综合征、重度骨髓型脑病及胃肠型、脑型的急性放射病临床表现。
3 核辐射损伤从肾论治机理
3.1 肾藏精主骨生髓
3.1.1 肾主骨 肾在中医脏腑学说中为五脏之首,其功能广泛,作用特殊,肾藏先天之精,《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为脏腑之根本,生命之源泉。肾与骨的关系十分密切,《素问·痿论》云:“肾主身之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肾之合,骨也”,骨的生长发育及其修复皆以肾精为基础。
3.1.2 精生髓 肾藏精,精能生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髓”,《素问·平人气象论》载“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这3种髓均为肾精所化生[2]。《素问·逆调论》云:“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气盛衰决定骨髓和脑髓的充盈,肾精充足,骨髓化生有源,肾精匮乏,生髓乏源,骨髓空虚可使机体的抵抗力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3.1.3 补肾填精治骨髓型放射病 核辐射导致机体的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其骨髓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发现:骨髓结构塌陷、脱落、紊乱,大量红细胞增生,巨噬细胞减少。火热之邪乘虚内伏,骨髓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发现,六味地黄丸中药干预组大鼠骨髓损伤明显减轻,镜下观察可见骨髓结构疏松,少量粒细胞增生。由此可见,六味地黄丸补肾填精,肾精充足,邪不可干,一方面骨髓破坏较轻,另一方面,骨髓生成有源。《医经精义》指出:“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
3.2 肾属水,水克火
3.2.1 肾属水 肾在五行中属水,“水曰润下”,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特性,肾主代谢,具有藏精和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故属水。即《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3.2.2 水克火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五行相克指病理状态下,各脏之间相助以恢复常态的作用。火热太过,伤津耗气,体内阴阳失衡,滋阴补肾,济养肾水,肾水上济,以灭燔灼之火。唐·王冰注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在火热之邪伤阴情况下可滋补肾精,阴得阳生泉源不竭而解火毒。
3.2.3 滋阴补肾解核辐射火热毒邪 前面说过,核辐射主要病理性质为火毒、热毒之邪。大剂量射线照射导致大鼠先后出现伤津(口渴、毛发干枯)、耗气(萎靡、抵抗力下降)、出血(口眼出血、便血)、肿疡(红肿、疮疡)、扰乱心神(狂躁)等一系列症状,而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前2组症状较模型组减轻,后3组症状均未出现,说明该药具有很好的辐射防护作用。究其原因,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肾水充足,抵御外来邪火,维持机体阴阳处于平衡状态。
从肾生理功能而言,肾主骨,藏精生髓,能防治核辐射对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损害;从五行特性而言,肾属水,水克火,能减轻具有火热之性的核辐射射线对机体的烧灼伤。由此可见,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发病及防治均与肾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肾论治的角度来研发抗核辐射损伤的中药防护剂。
[1]张蓉,骆斌,李峰,等.从毒邪致病论电离辐射损伤的中医病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9):595-596.
[2]李林,魏海峰,张兰,等.中医“肾生髓,脑为髓海”现代生物学基础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39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