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耗散结构理论角度的中医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2012-03-31易耀森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21期
关键词:负熵外界中医药

易耀森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耗散结构理论角度的中医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易耀森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医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存在着熵增加( 即混乱度增大) 的自发趋势,而这是不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也不利于中医教育的发展。本研究从耗散结构理论角度出发,认为优化中医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从外界获取足够的负熵流,以远离平衡态来提高中医高等教育的活力,以非线性作用作为管理工作改革的依托,以涨落触发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中医高等教育形成新的有序耗散结构。

中医; 高等教育; 系统科学; 耗散结构理论

“系统”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我国古代早已有之。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而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按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从属于另外一个更大的系统”[1]。中医高等教育正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它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各种意义的联系和交换,以维持和推进中医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如何从多元文化的广阔视野,以中医高等教育本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为中心或基础,参照、吸收、借助西方科学,特别是当代系统科学的优秀成果,探讨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是一个极具划时代意义的课题。而耗散结构理论作为系统自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强调的开放系统应建立在内部非线性机制基础上不断演化的理念,对于中医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1 中医高等教育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系统

1.1耗散系统

普里高津等人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一个开放系统(不管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系统)在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到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的状态。这种有序状态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因外界的小扰动而消失。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2]。”耗散结构是一切开放系统的普遍现象,凡具有耗散结构和耗散关系的系统都可称为耗散系统。耗散系统除了必须具备作为系统的一些共性特征(整体性、统一性和关系性)外,它更加强调系统的开放性、稳定性以及自组织性,这也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关键。

1.2中医高等教育的耗散结构特征

1.2.1 整体性和关系性 组成中医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师、学生、职员和相应的办学资源等各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它们不是孤立的、彼此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也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作用关系的存在,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同,从而使中医高等教育系统具有更高层次上的综合功能,而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在一定条件下,中医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内外环境的不断作用下,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就有可能发生长相干作用,并协调一致,推动中医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1.2.2 系统的开放性和统一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建设是行不通的。同样,关起门来办教育也是不行的。中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是信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中医药的发展对全人类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持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中医药发展的趋势,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也将依赖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医高等教育的不断交流与合作将使各参与方都受益,也将推进高等中医教育不断发展。未来的中医高等教育将是日趋国际化、现代化的开放系统。从耗散结构理论角度看,中医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其实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从外界获取足够多的信息来抵抗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使中医高等教育系统保持低熵有序状态;而如果这种沟通不畅,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流不足以抵抗系统内部的熵产生或者由于系统受到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干扰,系统从外界获取的是正熵流,这样中医高等教育系统的总熵就会不断增加,系统就会逐渐走向混乱无序,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受阻甚至倒退。

1.2.3 系统的非平衡性与动态稳定性 事实上,平衡总是相对的、动态的。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中医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系统,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就是维持相对的稳定性,它标志着中医高等教育的稳定、有序、协调,它主要是靠中医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来维系的。而高等中医教育维持这种动态平衡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的扰动过大,超过了高等中医教育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反馈机制就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这样系统的稳态很快就会被打破,系统失衡,这时中医高等教育系统就有可能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即耗散结构生成。而这种状态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外界控制参量不断改变,这种相对的稳定性也有可能再次被打破,对外表现为高等中医教育的不断发展或者衰退,至于向哪个方向发展主要取决于中医高等教育系统从外界获取的熵流变化情况。

2 耗散结构理论对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2.1中医高等教育的熵变模型

维纳指出: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熵值越大,系统的不确定性越大,系统越无序。而信息的实质是一种负熵,与不确定性的概念相对立,它反映了事物在时空中的有序化和组织程度。对于中医高等教育而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必然要求混乱程度越小越好,即熵值越小。中医高等教育要发展,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系统从外界获取的负熵流不断抵抗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使系统的总熵不断减少,有序程度不断增加,这样才能确保中医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效益和质量的协调与发展。对于中医高等教育,其熵变主要由熵流和熵产生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开放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带来的熵流记作deS,系统内部的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我们记作diS。整个系统的熵变为:

dS=deS+diS

如果系统从外界环境中获得一定的负熵流,且这个负熵流足够强时,即:

deS<0 且|deS| >|diS|

那么系统的总熵就会减少,即:

dS<0

此时中医高等教育由于管理模式较为优化,从外界环境获取足够的负熵流,中医高等教育的混乱度减小,有序性增大,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促进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反,由于教育环境的恶化或者教育管理模式不科学,中医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熵就会逐步增加,当超过一定阈值时,原来稳定有序的中医高等教育系统就有可能会瓦解,中医高等教育逐步衰退。

2.2促进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策略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系统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或从较低级有序向较高级有序变化,该系统必须从外界获取足够的负熵流——信息。在国际人才大竞争、科学技术大发展、全球经济大开放、多元文化大汇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传承中医文化和培养中医人才的中医高等教育也理应不断地与社会进行交换,尽可能从外界引入负熵流,以抵抗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以及由外界不良因素引起的正熵流的增加,以保持中医高等教育的稳定、有序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2.1 尽可能地对外开放

1) 中医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医高等教育要改变以往封闭、守旧的局面,不断利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来补充和发展中医药,让中医药与世界其他不同的文化体系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中医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教师互访、合作科研、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中医高等教育模式。

2) 中医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随着中医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医高等教育。中医高等教育要发展就要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努力创新办学途径、建立健全合理的师资队伍、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注重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不断推进中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流、融合,实现中医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合作伙伴多维化、人才培养多样化、成果转化高效化[3]。

2.2.2 勇于破旧立新,构筑新的动态稳定系统 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要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只有在动态变化中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世间万物,总是不平衡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新事物要不断发展,就要打破原有的平衡,系统失稳后,新的秩序才有可能建立。而原有的平衡僵化状态的打破,需要依靠中医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管理模式的不断突破来实现,就是要创造一定的涨落,通过涨落来触发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推进公正、公平、公开的奖惩制度;优化人才的选聘制度和激励制度等。充分调动中医高等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寻求中医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新发展,形成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态稳定有序结构[4],促进中医高等教育系统朝着新的更高级有序的稳定结构发展。

2.2.3 构建信息沟通网络,优化管理模式 中医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是中医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相互作用是依靠系统内部各要素间非线性的信息作用来维系的。作为高等中医教育主体的高校、教师、学生间要建立三位一体的信息沟通网络,拓展他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机会和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积极地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发挥高校、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中医高等教育的各项重大决策以及监督决策的实施,提高领导决策、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此外,中医高等教育还应在充分尊重中医教育本身发展的规律和基础上,吸收其他高等教育体系的优点,不断深化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中医药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中医教育的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推进中医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总之,通过这种不断的非线性的信息沟通,促进中医高等教育主体不断协同,形成一种自组织结构,共同为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协调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推进中医高等教育朝着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目标有序运行。

3 小 结

系统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仅从耗散结构理论角度尝试探讨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中医高等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对外开放,注重有效度的涨落在实现新的有序结构中的激发作用[5],充分发挥中医教育主体间的非线性相干协同作用,形成中医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巨涨落,推进中医高等教育的实质性突破,进而建立健全新的有序的中医高等教育体系。

[1]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

[2]普里高津.耗散结构[J].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1(1):8.

[3]杨金田, 沈诒成. 高校管理中的耗散结构原理及其应用[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7-11.

[4]詹春燕. 谈高校文化的和谐发展与构建——以耗散结构理论视角探析[J].系统科学学报,2011,19(4):81-85.

[5]王炜,杨青. 耗散结构理论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4(8):54-56.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7.034

G717

A

1673-1409(2012)07-R074-03

2012-03-28

易耀森(1985-),男,福建安溪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专业。

[编辑] 何 勇

猜你喜欢

负熵外界中医药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自组织管理在慈善机构中应用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