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价值的探讨
2012-03-31王艳华
王艳华
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正确治疗和缓解病情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2月超声科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岁,发病高峰年龄32~48岁,患者就诊时均有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及肩胛部放射痛,并伴有不同临床表现如腹胀、恶心、呕吐、腹水、休克等。尿淀粉酶高于1000U/T,血清淀粉酶高于125U/T。选取同期的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与SAP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1.2.1 超声仪器采用西门子ACUSON及百胜MyLab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MHz,所有病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查,探查部位均包括肝脏、胆道、胰腺、肾、胃肠道和腹腔。
1.2.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按常规进行超声检查,重点仔细观察胰腺形态、大小、被膜及内部回声,主胰管是否扩张,肠管扩张情况及胰腺比邻脏器情况,胰周血管有无受压、移位、浸润,血栓及胰周小网膜囊积液及腹腔积液情况。通过扫查脾静脉及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延伸到位于胰腺钩突下肠系膜下动脉。运用彩色多普勒图示显示并且测量血流速度。
2 结果
2.1 SAP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胰头后径(前后径)≥2.5cm,胰体尾≥2.0cm,形态饱满,弥漫性肿大的胰腺形态类似“虾仁状”或粗大的“腊肠状”,局限性肿大的胰腺可呈球形或椭圆形,呈弥漫性增大55例,局限增大21例。因胰腺肿大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压迫相邻的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十二指肠降段。67例胰腺回声弥漫性减低,6例水肿较重胰腺实质可表现为无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类似腊肠样囊肿结构,3例回声增强增粗。
2.2 急性胰腺炎诊断结果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9例,诊断符合率93.4%,3例为急性胃肠道穿孔导致腹膜炎误诊,2例为漏诊。
2.3 血流速度检测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最常受累的血管是脾静脉,导致脾静脉管壁周围形成窄带样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失,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流速度。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其常见病因,包括胆源性、酒精性、暴饮暴食、十二指肠梗阻、感染性、药物性、代谢性及原因不明等。急性胰腺炎是由上述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胰腺急性炎症过程,主要以上腹部向腰背部及肩胛部的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2]。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超声图像观察的内容包括胰腺实质回声、形态、大小、边缘的变化,胰管的变化以及胰腺周围异常变化,还需观察腹腔及盆腔有无积液的情况,其中以胰腺实质回声减低及体积增大为主要表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形态饱满,回声弥漫性减低,边缘光滑清晰,主胰管不扩张,周围血管血流速度缓慢。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形态不规则,回声呈不均匀减低,边缘不光滑,呈断续状,部分主胰管扩张,大多伴有胰周积液,并可见腹腔及盆腔积液,少部分患者可见胸腔积液,周围血管受压,管腔内血流信号缺失,血流速度异常[3]。
本组病例资料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9例,诊断符合率93.4%。另外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胰腺周围血管内血流量明显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微循环障碍贯穿整个疾病过程,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也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它可以早期诊断,确定有无并发症,甚至还可以发现病因,判断预后,并以其诊断率高、无创性、检查方便、可多次重复等特点,协助临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成为贯穿急性胰腺炎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检查方法。
[1]段建莫,颜红兵.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和介入治疗[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19(2):99-103.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06-1007.
[3]王光霞.腹部外科超声诊断图谱[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