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2012-03-31薛晓慧施琳玲
薛晓慧 施琳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医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指导方向,以保证医院建设发展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近几年来,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进行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成效。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建设具有统一性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院文化建设都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主导它的是一种精神价值观。这需要靠医院全体职工去提炼,并能保证每位员工都认可,并以此来制定和执行各项制度和标准,用以来指导每个人的行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医院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精神层面的范畴,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但又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价值内容和价值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医院文化建设,会让职工明白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职工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1]。
1.2 医院的整体发展需要价值引领 医院的发展,需要一个为医务人员群体认可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支柱。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价值体系,而现阶段,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全院职工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医院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医院文化,可以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职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广大百姓群众、来院患者与家属的理解爱护,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融洽,全面推进医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方式与成效
2.1 医院文化之院训作为百年来医院发展的价值取向 通大附院的创始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在办院之初手书训词“祈通中西 以宏慈善”,它成为通大附院近百年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成为通大附院持续发展的文化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医院秉承张謇先生的办院理念,遵循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为医之道,总结提炼出“大医精诚,以宏慈善”的新院训。院训中既精又诚方成大医的成才之路与办医者以民为本的办院理念,和先贤的思想一脉相承,这是全体通大附院人的共同选择与不懈追求。
2.2 多种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院文化建设通大附院通过规范全院的视觉标识,以壁画、橱窗、展板、院刊、网站、病区文化墙等各种载体,宣传核心价值观;通过对新职工、实习生、研修生的岗前培训,深入解读院训、院徽、院歌等医院精神;通过开展医院精神大讨论、演讲比赛、宣讲团、院报讨论专区的形式,大力推广核心价值观;通过挖掘身边典型,树立价值标杆,统一价值追求。这样的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引领全院服务行为的航标灯,通过长期与反复的强化逐渐内化为职工的自觉信念。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工作,为医院各项任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3]。
3 以院报为例,阐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作为医院内部出版物,院报的主要读者是医院职工,对象明确,要办出一份引领职工价值观的报纸是医院办报的宗旨。经过多年的摸索,我院院报陆续推出并逐渐形成了“师者感言”、“岗位之星”、“学科新风”、“医患情缘”、“感动一瞬”、“八小时之外”等固定品牌栏目,深受读者的喜欢。通过院报的刊登和传阅等扩大效应,可以惊喜地看到医务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职业价值感有了较大提升。
“师者感言”由院内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亲自执笔,写下他们从医多年的宝贵经验、体会、感悟。老专家们因为院报的约稿和刊登,感觉到自己受尊重,退休之后仍被大家惦记,在晚年仍有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另一方面,“师者感言”也让大家走近老教授身边,了解老专家成才的过程,聆听学者前辈的教诲,受到启迪和鼓舞,获得奋斗与前进的动力。
“岗位之星”对不同岗位不同人物的生动报导让公众了解他们的特殊贡献与特殊价值,使医院优质服务的整体形象更加真实,更加亲切。院报聚焦奋战一线的静脉穿刺能手、自学成才的检验组长,对接送病人传送标本千日无差错的工友和细致入微的护理员等“小人物”也舍得下浓墨重彩。
院报的“八小时之外”专栏,先后报道了医院足球队、冬泳队、篮球队、女子合唱团、健身操队,还有医护员工的篆刻、盆景、书法、刺绣、集邮、旅游等爱好,这些对医护人员业余美好生活的描述既向公众展示了医者的良好素养,增加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感知和信赖,同时,也在院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休闲文化氛围。
4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筑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信念基础 医院文化建设是以先进价值观为支撑,以医务人员的良好素质为基础的。只有以先进价值观为支撑、医院文化建设才具有广泛性,也才会表现出持久性,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价值观宣传教育是其中的一条重要举措。通大附院在价值观宣传教育中注意把教育指导性和尊重医务人员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根据医务人员原有价值结构的特点,在接受途径、接受内容等方面下功夫,增强了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有效性。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筑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群众基础 为使科学价值观变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实际行动,医院一方面充分肯定普通人物的道德热情,强调树立典型时只要是善行,不论事大事小,都通过院内载体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强调价值的实现要同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把为善行为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眼科教授陈瑛捐献角膜为两名患者送去光明的故事通过院内外媒体报道后,形成了社会人群与院内老专家效仿。陈瑛教授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当选南通市十大真情故事等后续宣传报道,又使得典型效应不断放大。正是这样的凡人善举体现了通大附院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和群众性。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筑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社会基础 创新组织,把为善群体和需要服务的群体通过一定的组织连接起来,通大附院检验志愿者坚持上门抽血服务就是一个创举。1998年,当年还是检验科一名团员青年的倪红兵提出:“我们可以发动团员青年上门为患者抽血。”一个倡议铸就了一个文明服务品牌,这项善举为市区75岁以上老人、白血病患者以及不便出门的需要定期抽血检验的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一坚持就是12年。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从党员到团员再扩大到全科的志愿者,这一便民举措先后被卫生部《健康报》、央视《新闻联播》等报道,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爱心服务典型[4-5]。
[1]江柳丽,医院文化构建的认识及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14.-14
[2]施琳玲,张涛.突破传统理念,我院探索医院文化建设新路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95-797.
[3]孙晓阳,用先进文化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1):16-17.
[4]葛丕.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医学,2012,17(16):39-40.
[5]刘红阳,陈晓昀.在岗前培训中传递医院文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2,7(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