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DR、CT诊断应用分析
2012-03-30卫震林马质跃朱燕华
卫震林 马质跃 朱燕华
脊柱骨折(fracture of the spine)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1],其中以脊柱爆裂性骨折最为严重,好发于胸腰段,以T11~L2最为多见,它首先由Holdsworth[2]提出,临床上对其准确诊断和完整评价是正确治疗的关键。本研究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32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DR、CT及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男33例,女5例。年龄25~78岁,平均41岁。外伤原因:车祸12例;砸伤、挤压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检查时间:DR和CT检查均在伤后4h之内,最早于伤后15min。临床表现:主要是腰部剧烈疼痛、不能动弹、排尿困难、肢麻等。
1.2 方法 32例均进行了DR、CT检查。DR检查采用脊柱胸腰段正侧位投照。CT检查采用东软飞利浦双排(Neusoft)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条件120kV,220mAS,扫描范围至少包括损伤水平的上下各一个椎体,扫描平面与椎管垂直,层厚层距2.5mm,连续扫描,8例进行MPR、SSD三维重建。
2 结果
本组在32例中共38节椎骨爆裂型骨折:T112节,T1215节,L118节,L23节。
2.1 DR表现 所有病例均摄胸腰段正侧位片,其影像学表现有:椎体后缘连线(PVBL)不连续26例,椎体前缘压缩29节,椎体后缘压缩6节,椎体前后缘均压缩3节,椎体横径增宽18节,前后径增宽20节,椎弓根间距增宽12节,附件骨折11节,脊柱侧弯畸形4节。
2.2 CT表现 本组32例均进行了胸腰段CT扫描,32例中骨折累及3柱骨折26节,2柱骨折12节;横突骨折2节,棘突骨折3节,椎弓根骨折4节,椎板骨折6节。椎管狭窄指数0者6例,1者12例,2者6例,3者8例。
2.3 合并伤 脑挫裂伤9例,颈椎骨折6例,多发肋骨骨折5例,肺挫伤2例,骨盆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12例。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是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由于胸腰椎结合部活动度较大,受外力的作用,易发生爆裂性骨折。DR图像具有较高分辨率,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4],是脊柱爆裂性骨折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由于外伤病情比较急、重,不适宜随意搬动,临床医生迫切希望了解患者的情况,往往首先摄DR片初步了解骨折的部位和程度,以便临床医生迅速制订初步治疗方案。DR片摄片范围较广,可随时对不满意的图像进行调整,可以显示椎体横经、前后径及椎弓根间距的增宽、棘突分离等种种改变。当椎体后缘连线(PVBL)失去连续光滑的自然弧形时,则提示椎体后缘骨片向椎管内突入。Daffner等[5]指出椎缘线异常是诊断爆裂性骨折的重要指征。本组病例中有30例椎体后缘线不连续,占93%,因此椎缘线不连续时一定要进行CT检查。
脊柱爆裂型骨折CT表现于1978年首先由Nykamp描述,CT对脊柱骨折及骨折线的显示明显优于DR片,本组病例中CT显示附件骨折较DR片多4节。CT扫描图像可清晰准确显示椎体后缘、游离骨折片或椎间盘凸入椎管的程度,并可了解椎管狭窄的程度,本组0度狭窄6例,1者12例,2者6例,3者8例。Altas[6]将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影像特征归纳为:椎体高度降低,前、后缘皮质连续性中断,后缘骨折块突入椎管,常伴有神经组织损伤。8例病例采用MPR、SSD三维技术,MPR可明确骨折、脱位及椎管情况,SSD对椎体表面骨折、椎体旋转及成角脱位显示良好,立体感好。但CT亦有不足:不能直接显示韧带、椎间盘等结缔组织的损伤,仅凭椎体间移位、棘突间距增宽等间接征象来判断有否韧带损伤则易造成误诊、漏诊;当椎体内有金属固定器材时可产生放射性金属伪影影响诊断时,必须参考DR检查。
总之,DR检查是检查脊柱爆裂性骨折的首选,经济方便;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骨片移位情况和椎管狭窄程度;当患者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病情许可应首选MRI检查。因此DR、CT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综合诊断水平。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01.
[2]Holdsworth FW.Fractures,dislocations and fracture-dislocations of the spine[J].J Bone Joint Surg,1963,46:6-15.
[3]Saifuddin A,Noordeen H,Taylor BA,et al.The role of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c urrent concept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keletal Radiol,1996,25(7):603-613.
[4]胡春洪.医学影像解剖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4.
[5]Daffner RH,Deeb ZL,Rothfus WE.The 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line:importance in the defection of burst fractures[J].AJR,1987,148(1):93-96.
[6]Atlas SW,Regenbogen V,Roger LF,et al.The radi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burst fractures of the spine[J].Am J Roentgenol,1986,147(3):57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