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启示

2012-03-30张丽娜刘慧萍

关键词:慎独道德精神

张丽娜 刘慧萍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可以借鉴儒家传统“慎独”精神,重点加强自律教育。通过慎独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形成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进而达到约束网络行为的目的。

一、“慎独”精神的内涵及借鉴意义

(一)“慎独”精神的内涵

“慎独”一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礼记·中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也是一种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中庸》中记载:“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就是说,人在独处时,容易将内心隐晦处的不当欲望暴露出来,产生和道偏离的行为,所以君子应严格要求自己独处时的言行。东汉时期,郑玄将“慎独”解释为“慎其闲居者为之”,此解释可以看做是君子的自律行为,在独处时仍能做到中规中矩。南宋思想家朱熹对“慎独”有了更深的理解,将“独”解释为“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要求在内心隐、微处严格控制自己的不正当意念,以防欲望将内心蒙蔽,进而显现善良的本性,不与道离得太远。

在现代社会,“慎独”解释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引自《辞海》),指在独处时要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将不道德的意念和行为控制在萌芽中,防止不道德的行为发生。笔者通过对“慎独”内涵的解读总结出人们应时刻约束自己言行,不断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反省,控制不道德的意念和行为。而今“慎独”精神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克制自己的不良意念,有助于人们的心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与引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借鉴意义

慎独是历朝历代的君子们修身养性的方法,其价值仍能被新的时代吸收和利用。对于日益凸显的大学生网络道缺失问题,进行“慎独”精神的教育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慎独”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人监管的网络社会中,个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就显得尤为突出。“慎独”精神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是主体内在而外的自觉履行的过程,并非强制的结果,是一种自觉性的体现。大学生通过学习“慎独”思想、领会“慎独”精神、坚持“慎独”信念,使自身的自我约束意识逐渐强化,将外在他人监督转变为内在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2.“慎独”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网络道德信念。大学生网络道德信念的模糊,将网络视为他们发泄愤懑的场所,给网络安全带来隐患的同时扰乱了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慎独”精神所提倡的自我反省、自我克制,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克服不良的冲动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向着良性发展,从而自觉地维护网络道德;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在维护网络道德时,提高克服其他困难的能力,始终不一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自己的道德信念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3.“慎独”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约束网络行为。“慎独”精神所倡导的自律是个体独处时对不道德欲望的遏制,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大学生“慎独”精神的培养在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网络中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同时,能分清是非曲直,将网络失范行为控制在萌芽中,将自己标新立异的想法建立在遵守网络道德的基础上,进而提高认识水平,践行实际,并能以身作则,为自己的网络行为找到方向并确定路线,让网络实践活动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现状

(1)发布虚假信息。对于虚假信息的处理,大学生不采取措施降低虚假信息的危害性,而是任意在网络空间里转载和发布,造成网民的恐慌,使网络空间污染。

(2)恶意传播病毒。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广、清理困难、隐蔽性强等特点,具有极大的破坏力。部分大学生精通电脑知识,在网络空间里制造和传播病毒,造成存储信息丢失、计算机瘫痪,扰乱了其他网络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3)攻击破坏程序。极少数大学生精通电脑知识,并成为黑客群体的组成部分。非法入侵国家职能部门、国防、企业、学校和个人的电脑系统,窃取机密资料,致使国家、企业和个人蒙受损失。黑客行为不仅扰乱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而且对其他网络用户和网络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2.网络侵权行为普遍,缺乏他律

(1)侵犯他人名誉权。一方面是用文字、图片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社会评价下降,遭受网民的议论;另一方面是诽谤,是通过伪造和散布虚假信息或是未经本人同意发布其隐私,以侮辱他人人格,导致其认可度下降。部分大学生为一己私欲,给他人带来短期内无法消除的精神损害。

(2)侵犯他人隐私。许多大学生因对“黑客”职业的崇拜,利用自己的电脑知识,随意进入他人的网站、账户、邮件等,更改他人账户密码、非法占有他人信息资料,甚至任意公布他人信息资料,直接侵犯他人隐私,严重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甚至触犯法律。

(3)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网络资源的丰富和搜寻下载的便利,给网络作假提供了条件,一些大学生为了个人的利益,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研究采取的是一种轻视的态度,影响学术了氛围的发展,提供学术腐败存在的空间,抑制创新的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缺乏

从时间变迁的角度看,受国家政策、淀粉加工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在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后,近年来逐渐趋于稳定.历年来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分别统计了我国各地区薯类与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其中薯类包括马铃薯与甘薯,据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2016年我国甘薯种植总面积约为3.315×106 hm2,总产量7 057.1万t.当前我国甘薯产业具有6个特征.

网络空间为不同价值观、思想观念提供了生存的场所,不同的价值观念借助网络平台冲破地域的界限呈现在网民面前。对于价值观念的选择,大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极易放松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反思。这种自律意识的缺乏,首先使大学生对于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下降,容易受其影响做出不道德行为;其次使大学生的责任感降低,加快思想中不良意念的成长,导致大量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

2.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滞后

高校的德育教育大多数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而网络的兴起,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挑战,并且高校教育的步伐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速度。大多数高校教育侧重于传统的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仍处于空白的状态,影响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和形成,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

3.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欠缺

在现存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约束网络行为,仅有一些部门、地区和组织制定的规范,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跟不上网络纵向发展的步伐,大部分网络行为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与此同时大学生缺少网络道德意识,极易引发网络失范行为。

三、“慎独”精神对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途径

1.学习“慎独”精神,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要做到道德自律,关键在于“慎独”。“慎独”意在独处时要谨慎思考做事,把不正当的意念控制字萌芽中,时刻遵守道德规范。部分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遵守道德规范,而网络的特殊性使舆论监督的作用降低则暴露出贪婪、自私的一面。所以,应加强大学生“慎独”精神的学习,不断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克制不良的网络行为,进而做到慎言慎行。

2.充分运用网络平台,转变高校教育模式

网络是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所以有必要改变教育模式,使教育工作贴近网络、走进网络。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工作者能力

高校仍以传统教育为主,因而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对大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感,才能积极地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其次,加强网络教育,使德育工作者能不断提高网络认知度和熟练度,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和管理;再次,组建专门的网络工作者队伍,建立和管理学校网站,定期给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开设网络培训课程,提供师生互动学习的机会,各方共同努力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4.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加速净化网络空间

现存的网络法规不能起到有效作用,抑制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国家立法部门应加快立法步伐,制定一部完善的互联网法规,并将网络道德纳入法规范围内。明确网络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现网络行为有法可依,减少网络犯罪行为,净化网络空间。其次,完善《侵权责任法》,虽然其第36条第二、三款对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对网络侵权行为类型没有具体规定,从而给网络侵权案件的界定带来难度。因此,加强立法和完善法规对维护网络用户合法权益和网络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法规,对于网络法制观念的提高和网络行为的矫正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21-25.

[2] 唐义静,唐义雯.《大学》《中庸》的“慎独”观及当代意义[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13-115

[3] 张世友.论“慎独”精神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意义[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3):96-99.

[4] 刘玲,李科举.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9-81.

[5] 李颖.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以四川理工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6] 罗珍.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防治体系建构思考[D].长沙:中南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慎独道德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拿出精神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慎独”的境界
从“慎独”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