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
2012-03-28张书林
韩 冰,张书林
(1.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山东济南 250002;2.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山东济南 250103)
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做法。同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必然规律一样,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也有其内在规律性。只有深刻把握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基本规律,创新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年轻干部建设科学化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善于治国理政和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类干部人才,保证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世世代代薪火相传永续发展。
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唯物辨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年轻干部能不能健康成长起来,成为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最为关键、最为决定性的因素还是要看年轻干部自我修炼程度如何。机会和机遇永远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否则,即使政治进步和发展机会机遇到来了,那些平时没有准备、自我修炼不够的年轻干部也不可能脱颖而出。因此,年轻干部自我修炼是其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不断提高自我修炼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年轻干部的前途命运。现在,年轻干部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普遍学历较高,但这只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前提条件,从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看,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要特别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我修炼:
一是着力提高党性修养水平。年轻干部要注重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的提升、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培育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0页。。二是有意识地在艰苦环境和逆境中锤炼自己。现在的年轻干部大都掌握了“理论高地”,迫切需要到艰苦环境甚至逆境当中去砥砺磨练自己并掌握“实践高地”,自觉培育做事做人优良品格和干事创业工作能力。要低调做人做官,不摆架子;要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要踏踏实实,不搞花拳绣腿;在成功和荣誉面前要保持足够清醒,不得意忘形。三是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免疫能力。面对权力、金钱、美色诱惑时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住清贫寂寞、真正管住自己,无论是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中都能够自觉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
(二)组织培养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必备要件。年轻干部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固然与其个人的主观努力、自我修炼分不开,但其能不能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组织的关怀与帮助,取决于组织提供的机会和舞台。所以,年轻干部要想“唱好戏”,还要靠组织“搭好台”。尤其是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总体格局之下,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成熟起来,很显然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关心爱护。否则,年轻干部要想在体制内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组织培养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概括起来,组织培养主要应把握以下方面:
第一,提早发现好苗子。年轻干部的优势是年龄,但年龄优势又稍纵即逝,一不留神年轻干部可能就成为“老同志”。所以,对于特别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就应该提早发现,纳入组织视野和重点关注范畴。第二,因材施教设计培养方案。年轻干部通常都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特色,对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锅饭”、“一锅煮”,必须进行重点培育,即根据年轻干部的不同特点和性格,有针对性地甚至“一对一”地设计出不同的培养方案,推动年轻干部更好地成长成才。第三,及时提醒批评、监督年轻干部成长。党组织应定期与年轻干部进行谈心,及时发现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对其及时提醒、“打招呼”,帮助年轻干部纠正偏离的航向,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第四,要多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铺台子”、“搭梯子”、“压担子”,这样的培养教育才会使年轻干部得到充分锻炼和大幅度提高其能力水平。
(三)环境氛围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不是在空中楼阁中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展开的。因此,适宜的环境因素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推动力量或制约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血雨腥风中,我们党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能够很快成长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包括“文革”时期总体上出现干部队伍老化现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逐步改变干部队伍老化状态、促使更多的年轻干部茁壮成长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环境因素在起作用。一般说来,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通常包括政策环境、党内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
第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通常是指宽松民主的人事工作政策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预留出的上升空间。主要包括: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践行干部工作的“四化”方针,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作风,营造“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等等。第二,党内环境。党内环境是指全党上下对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认识与态度,对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程度。目前全党上下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保持党的执政地位长期稳固的高度,对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都是坚决支持和拥护的,这构成了我们党大力推进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良好党内环境。第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基本面是社会关系、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风气,可以使年轻干部在社会实践这座“学校”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全面提升自己适应社会、领导社会的能力素养。但是,如果年轻干部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则是十分有害的。第四,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可小视。一般说来,对孩子从政职业规划明确的家庭,孩子成大后较容易进入干部队伍,成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
(四)制度安排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有力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需要完备的制度安排来保证,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第324页,第324页。。这就必须以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实现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制度化,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营造最为有利的制度条件和制度保障。只有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推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科学化进程,体现出对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的遵循与尊重。为此,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年轻干部成长的制度安排是一个综合性制度体系。它由具体制度群、党规党法、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等多层面要素所构成,不能将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制度安排仅仅看作是单一制度要求的体现。第二,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制度安排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制度体系。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教育、管理、监督等其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及流程,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制度设计,以使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都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第三,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制度建设的最大威胁来自“潜规则”。因为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潜规则”,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就必然存在形式主义、暗箱操作、跑官要官等弊端。因为说到底,“潜规则”是直接或间接为个别人或小团体利益服务的,是为个别领导干部子女、身边人、亲朋好友在干部年轻化过程中“脱颖而出”暗地里保驾护航的。
(五)破格提拔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早在1980年代初期,为解决我们党内一度存在着的干部队伍老化问题,使优秀年轻干部尽快健康成长起来,邓小平就提出了一个辩证的思路:年轻干部既要按台阶一步步地上来,同时又不能唯台阶是论。邓小平指出,干部要顺着台阶上,一般意义上是说,干部要有深入群众、熟悉专业、积累经验和经受考验的过程。由于这样一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干部还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好,以前那种“用坐火箭、坐直升飞机的办法提拔干部,我们再也不能这么干了”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第324页,第324页。。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指出,我们也不能老守着关于台阶的旧观念,要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这样才能大胆破格提拔,尤其是对于那些“特别优秀的,要给他们搭个比较轻便的梯子,使他们越级上来”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第324页,第324页。。这一辩证思想,一方面,反映了邓小平注重尊重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注重从实际出发、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从年轻干部更好地成长成才出发,实事求是地按照年轻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办事的一贯品格。也因此,按台阶又不唯台阶,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破格提拔,这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途径和特殊规律。
二、建立健全提高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储备机制。年轻干部的储备就是有意识地去发现那些有培养前途、为党的事业发展所急需的优秀年轻干部,并将他们按照年龄段、专业背景、学历、资历等综合性标准分门别类地存储起来,以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之所需。建立健全科学的年轻干部储备机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储备年轻干部要在选准德才兼备的精品上下功夫。现在我们党内不缺年轻人才,国家也不缺年轻人才。储备年轻干部因此要树立精品意识,着力去储备精品年轻干部,要在储备的确有发展前途、上升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上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及时跟进的办法,不能不加区分地以年龄划线而忽视对年轻干部自身条件与综合状况的考量。第二,储备年轻干部要拓展空间、领域和视野,在制度框架允许的范围内,将一些有志于为党的事业发展而奋斗的优秀年轻人才都集中起来,形成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宽松环境。第三,储备年轻干部要以培养使用为导向,不能为储备而储备,造成“储而不用”的人才浪费。第四,储备年轻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年轻干部是否应被纳入储备范畴应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对于群众意见分歧大的要暂缓进行储备、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坚决不能储备。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培养机制。树苗的成材需要林工精心培育,人才的成长需要组织的精心培养。年轻干部被纳入储备库之后,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对其进行培养的问题了。实践证明,党组织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是年轻干部能够最终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健全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科学培养机制,这是关乎年轻干部前途命运的重要一环。第一,要制定针对年轻干部系统的培养规划,将阶段性培养任务和长期培养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年轻干部综合能力素养的步步提升。第二,要对年轻干部进行个体化、个性化的具体分析,找准年轻干部自身的不足与差距,针对其不足与差距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着力开展有的放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切中要害,才能实现其效能最大化。第三,将培养与使用有机衔接起来。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的原则,坚决反对将培养与使用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做法。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机制。年轻干部的选拔是发挥年轻干部功效的最有效的竞争平台,是年轻干部逐步成长为党和国家栋梁之才的关键门槛,也是保持干部队伍年轻化并有序实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新陈代谢的重要步骤。因此,提高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地推进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工作,尤其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机制。
第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选拔年轻干部第一位地是要看其德,看其思想政治水平、组织纪律观念、宗旨意识和群众感情,在德上有问题的年轻干部即使才能再优秀也不能被纳入选拔视野,否则就会遗患无穷。第二,要注重从基层、从生产一线、从群众工作的最前沿去选拔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建立来自一线的年轻干部选拔链条,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实践工作水平。第三,要扩大选拔年轻干部的视野与渠道,通过公务员、大学生村官、选调生招录以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为优秀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多的机会与空间。第四,选拔年轻干部时要看主流、看发展、看未来,不要求全责备,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小缺点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忽视了对年轻干部上升空间的综合考量。第五,选拔年轻干部要坚持群众公认,多在群众中进行走访调查、广泛座谈、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不断提升年轻干部选拔的群众公信度。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锻炼机制。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有计划地锻炼年轻干部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将是否经过基层实践锻炼作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一项基本条件,促使和鼓励年轻干部积极主动地要求到基层、生产一线、艰苦环境去经受考验、锻炼成长。年轻干部实践锻炼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年轻干部个人主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去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尤其表现为年轻干部铺下身子主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第一手实践材料的过程。二是年轻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到不同岗位实践中进行锻炼。主要是通过上派锻炼、下派锻炼、外派锻炼、挂职锻炼、轮岗交流锻炼、支援工作锻炼、急难险重任务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年轻干部经受复杂多样、多职务、多岗位的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当前,建立健全科学的年轻干部锻炼机制,要突出抓好以下方面:
第一,年轻干部要踏下心、扑下身子去经受复杂局面、艰苦环境的锻炼,而不是简单地到一线、到基层走一遭体验一下生活就万事大吉。第二,年轻干部的锻炼要尽可能与其专业优势相符合,将其放到最适合发挥其专业特长的地方使其自身能量得以充分展示。第三,年轻干部的锻炼与对其使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是为使用服务的,年轻干部越是经过了更系统全面的锻炼,越能够为组织上更好地使用创造有利条件。第四,年轻干部的锻炼过程是其工作水平、群众感情、作风品格、实践经验、领导才能、执政本领等的综合提升过程,年轻干部必须有意识地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全面锻造自己。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机制。年轻干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塑性比较强。这就决定了要使他们成长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是必须的。因此,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科学化路径,就必须在建立健全针对年轻干部的管用教育机制上下功夫。第一,对年轻干部的教育首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大局、讲党性、讲奉献”,培育他们站在宏观、战略、全局高度审视看待分析问题的基本政治素养和逻辑思维。第二,要突出对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他们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教育他们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又脚踏实地地做好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第三,要突出抓好对年轻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使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发展观,在工作中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女关、人情关,将自己锻造成为一个对党和人民有情有义、对事业忠心耿耿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第四,针对年轻干部的自身特点,要特别注重抓好对年轻干部工作技能和领导艺术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做好党和国家工作的基本素养,不断提升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
(六)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管机制。当前,一大批年轻干部在本次党政换届选举中走上重要领导岗位,这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人才保障。但是,由于年轻干部大都没有经历过重大政治斗争和政治事件的考验和历练,加之正处于人生生命周期的旺盛期,很容易受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往往经受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因此,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显得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在实际工作中绝对不能对年轻干部“一选了之”或“一用了之”,这是涉及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安康福祉的重大政治问题。否则,倘若对年轻干部监管不力,任其自由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会毁掉年轻干部的美好前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种犯罪。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从严监督、从严管理”的原则,切实建立起规范年轻干部成长的科学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对年轻干部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网络。要通过相关工作机制的建立,对年轻干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空间、单位空间以及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空间、家庭空间进行全时空的监管,对年轻干部在处理重大问题上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都要展开监督。二是对年轻干部的监管要从细微处着手、提早介入,发现年轻干部身上存在的有失规范、有失风范的行为苗头,要及时提醒并坚决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结局。三是经常检查指导年轻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对年轻干部的工作,“有委托而无检查,及至犯了严重的错误,方才加以注意”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这不是对年轻干部的真正爱护而是监管失职。
三、建构提高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链接制度
(一)规范年轻干部初始提名权。在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提高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制度架构中,规范对年轻干部的初始提名权是事关全局的一种基础性、源头性制度,应将规范年轻干部初始提名权作为一个重要范畴来研究解决。一要规范初始提名程序。必须建立规范的年轻干部初始提名程序,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提名、在提名的基础上再经历一个回到群众中征求意见的过程,并为此制定可操作性的规则细则。二要建立提名结果认证制度。对于初始提名结果,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对之进行综合评价认证。认证应采用一般认知评价、广泛社会调查和在人民群众中进行民意测评等形式进行,科学比对进入初始提名视野的年轻干部人选与组织上掌握情况的吻合程度,努力达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图在年轻干部初始提名问题上的有机统一。三要完善配套制度。年轻干部的初始提名制度不仅要包括规范提名行为本身的制度规定,更要涵盖保障初始提名过程顺利进行、处理协调提名过程中的内外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配套制度规定。完善配套制度的关键一环是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提名问责制或责任追究制度,以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在年轻干部初始提名权问题上慎之又慎。坚决抵制一些领导干部打着“干部年轻化”的幌子将其子女亲朋通过初始提名关进入干部队伍行列的错误做法。
(二)实施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社会关系公示。近年来,一些地方频频曝光诸如二十多岁副厅、副市长等新闻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对此,人们不能武断地认为这些都是吏治腐败、暗箱操作的结果,但应该以审慎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透视这一现象。事实上,人们关注这些年轻干部并不完全是其年龄到底是二十岁还是三十岁,人们关注这一问题的焦点是这些年轻干部到底是怎么上来的,这里内涵着人们对这些年轻干部家庭关系、血缘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存在诸多质疑。为此,关键是要着手建立年轻干部选拔任用中社会关系公示制度,也就是将可能影响到选拔任用公平公正、引发民众质疑热议的年轻干部的家庭关系、血缘关系、社会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复杂的人情关系、裙带关系、潜规则影响下的权力关系等等,及时向全社会进行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彻底将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置于“放大镜”和“聚光灯”之下。同时,社会关系公示一定要与相应处理惩治挂起钩来,一旦通过社会关系公示,发现某一年轻干部的社会关系已经干扰到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性,甚至引发了用人腐败,就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于基于不正当的社会关系已经提拔任用到位的年轻干部还要坚决将其调整下来。
(三)拓展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制度空间。提高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客观上要求必须为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成才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实际上涉及到如何进一步拓展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制度空间问题,需要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要继续完善干部退休制度的各项规定,从自然年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探索更为理性的干部离职、离岗及退休制度模式。第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目前,党内已经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相关制度规定。但是,要将任期制的基本精神严格贯彻落实下去,尚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程序和办法。第三,建立党内弹劾罢免制度。对于在工作、生活、领导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干部、带病干部、腐败干部等各种类型的不合格干部,要考虑尽快建立党内弹劾罢免制度。允许各级党委和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对其弹劾、罢免和撤换,由此既解决不合格干部“只能上不能下”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腾出一定发展空间。第四,健全完善对领导干部的质询制度、问责制度、引咎辞职制度,实际上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