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至2011年保定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2012-03-27李林茂李艾丽张玮
李林茂 李艾丽 张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感染手足口病后只获得对该型病毒的免疫力,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病毒而再次患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传染病报告系统。
1.2 分析方法 对2007至2011年保定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7至2011年保定手足口病病例数为26、731、1150、2857、1096 例,共5860例,主要集中在0~3 岁龄儿童。
2.2 时间分布 2007至2011年保定手足口病发病最高年份为2010年,最低年份为2007年,季节性发病高峰月份为5~7月份。见图1。
图1 2007至2011年保定手足口病时间分布
2.3 性别、年龄分布 2007至2011年手足口病男3700例、女2160例,男女比为1.7∶1。发病年龄3d~38岁。82%的病例数集中在0~3岁婴幼儿。年龄分布见图2。
图2 2007至2011年保定手足口病年龄分布
2.4 地区分布 保定3区22个县均有病例报告。见图3。
图3 2007至2011年保定手足口病地区分布
3 讨论
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发现手足口病,此后,在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相继报道,2008年呈现蔓延趋势,2008年5月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7.6万余例[1],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被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纳入丙类传染病。为了解保定手足口病流行规律,现对2007至2011手足口病报告结果进行分析:(1)时间分布:保定2007年报告病例26例,2008年报告731例开始流行,2009年1150例、2010年2857例,连续流行3年,2011年迅速回落至1096例,季节性高峰为5~7月份,占总发病人数的74%;(2)性别、年龄分布:男女比为1.7∶1,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3岁婴幼儿,占总发病人数的82%,其中0岁占7%、1岁占34.5%、2岁占24%、3岁占16%,这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所处的年龄段有关。儿童每天水的需要量较大,交换率快,<1岁每天水的需要量为120~160 ml/kg,1~3岁为100~140 ml/kg,4~9岁为70~110 ml/kg[2],由于年龄越小需水量越多,需不断补充水份,胃液(pH值0.9~1.5)不断被稀释,病毒对胃酸的抵抗力增强,再加上幼儿期对周围环境好奇,特别是男孩,年龄越低卫生意识越淡发病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渐养成,患病率逐渐下降。婴儿每天水的需要量多外,主要是因为哺乳不卫生。(3)地区分布:3区22个县均有报告病例,但差异较大,以人口密度高的县区病例多。
综上所述,保定手足口病从2008至2010年持续流行3年,季节性高峰为5~7月份,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3岁婴幼儿(1岁幼儿占比例最高)。这与婴幼儿日需水量和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建议对高危人群的监护人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可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1 王明琼主编.传染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49.
2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