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型开放综合题的备考策略
2012-03-22河南省滑县三中456400李新运
河南省滑县三中(456400) 李新运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524232) 徐焰华
辨析型开放综合题的备考策略
河南省滑县三中(456400) 李新运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524232) 徐焰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对高中生的辨析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在高考命题中越来越突出。辨析型开放综合题日趋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此类试题如何设置、有什么特点、应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呢?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现将内容总结如下,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典例剖析
典例1:【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7(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为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思路点拨】据图可知我国桑蚕业地区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趋势,贵州的桑蚕业发展速度缓慢,而广西的桑蚕业发展迅速。分析贵州具有发展桑蚕业具有哪些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是一道辨析型开放综合题,选择赞成或不赞成均可,关键是理由要与观点相统一。选择赞成应从有利方面总结,不赞成要从不利于桑蚕生产的因素去分析。
典例2:【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7(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思路点拨】本题以世界局部区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对区域农业发展等问题的分析能力。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沿海区域位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鲁境内,受气压带和风带、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该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该地区大力发展耗水量大的芦笋种植势必会给当地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但材料中显示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表明该地区发展芦笋种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选择应该加大发展或者不应该加大发展任一观点均可,关键是理由与观点相统一。
二、题型特色
1. 试题命制的开放性
这类试题在命制时充分考虑了不同考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不再力求答案的标准化,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更有利于检测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设计的实践性
辨析型开放综合题设计新颖,取材源于生活,可以是区域农业发展内容,也可以是区域工业、交通、人口、城市、商业等方面的,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传统的固定答案不同的是:考生对答案具有选择性,但给出的理由必须与其观点相吻合,突出了课程标准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特色。这类考题是在一标多本的大环境下出现的,完全摆脱了原来以教材为纲的传统,对考查考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验证。
3. 答案的丰富多样性与辩证性
辨析型开放综合题由于没有明确的限定条件,因而答案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在答题的过程中只要考生给出的理由和结论一致即可。该类问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的,但是该类试题的答案却也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特征,要么赞成(是)要么不赞成(不是),不存在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观点。
4. 评分标准的开放性
该类试题在评分细则方面是比较开放的,不像传统试题那样有着严谨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三、备考策略
1. 培养学生对区位论的认知水平
辨析型开放综合题的解答其实就是一种对当地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区位条件的能力。上述高考真题中,如果学生掌握了对区位论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分析,然后结合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因为这一类题的正面观点基本上就是有利因素或有利影响,而反方观点基本上就是限制性因素或不利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辨析型开放综合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思考。如峡谷地区是否能大力开发水能资源、资源型城市是否能对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区域农业发展措施是否合理等,这些问题的导入均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
3. 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维问题的发散性和聚拢性,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
4. 总结答题规律,进行推广补充
辨析型开放综合题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区域发展措施的意义和影响等综合题型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在答题时需要对以上类型试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如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需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意义型的答题方式中一般是: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而在影响类的答题方式中一般是: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四、跟踪训练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306.7 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总和的1.8倍,预测储量630亿吨,远景储量在1500亿吨以上。2012年8月16至18日,第二届中俄蒙(呼伦贝尔)国际风力发电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将在海拉尔新区呼伦贝尔市体育馆举行。
材料二 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分布及某地景观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参考报的一则报道中这样写到“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记者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
(1)分析材料三中所述现象体现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并为其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2)当地政府正在为“输煤”还是“输电”而苦恼,请你帮其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3)分析呼伦贝尔地区开发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
2. 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形成的,世界上最高大的雅丹地貌区位于伊朗的卢特荒漠东南部,约2万平方公里,高200米,谷宽500米,呈垅脊状延伸,长数公里至十几公里。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湖泊和海洋的关系,可以判断出伊朗的湖泊多属于__类型。该国中东部地区多时令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说明伊朗卢特荒漠东南部形成雅丹地貌的外力作用有哪些,并区别这些外力作用下形成地貌形态的差异。
(3)图中A区域居民准备大面积种植棉花。你对这样的做法是赞成还是反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环境问题:荒漠化。
原因:①大规模开矿对植被造成破坏所致,如露天开采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矿山废弃物随意排放产生污染,尾矿坝或废石堆造成坍塌、滑坡或泥石流等;②过牧、过垦、过樵,交通过建设等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健全立法,规范开矿方式和规模;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投入资金和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
(2)选择一 输煤:对当地的污染相对较少,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但增加了交通运输负担。
选择二 输电:对交通运输压力较小,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输电的成本相对较低而电价较高,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答出其中任一观点,言之合理即可)
(3)①接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
(冬季)风能资源丰富;②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土地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建设;③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环保和持续利用;④可减少生物能的使用,保护植被,有利于荒漠化的防治。2.(1)内流湖 原因:周围山地阻挡湿润气流深入;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地表以荒漠为主,缺乏植被涵蓄水源。
(2)雅丹地貌是在流水沉积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在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3)观点一:赞成。原因:A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有河水做灌溉水源;沙质土壤,透气性好,适宜棉花种植。
观点二:反对。A地区开垦耕地,大量引水灌溉,容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另外农药、化肥的使用会污染土壤;大量引水灌溉,会加重该地区荒漠化,造成当地生态环境退化。
(答出其中任一观点,言之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