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你一份精彩

2012-03-22山东省青岛市第37中学266022李世军

地理教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操场套筒降水量

山东省青岛市第37中学(266022) 李世军

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你一份精彩

山东省青岛市第37中学(266022) 李世军

初一地理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中,有一处实践知识——降水量的测量,要求认识雨量器的构造并掌握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较好地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也限于教学设备的不足,每次学到这部分内容,我都只能借助图片和苍白的语言完成。教师教得没底气,学生学得抽象乏味。

斟酌再三,我决定今年通过实实在在的探究实验完成这一内容。首先,我结合课件和学生共同学习了雨量器的结构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雨量器。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并给每组发放了我自制的外套筒(用直径20厘米的落水管简单加工制成),由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这个外套筒的大小准备配套的漏斗和储水瓶,然后制成简易的雨量器。最后,我将学生带到室外进行实际操作。

我先让每个小组自己选择测量地点,前提是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这一步每个小组都能结合先前讲过的知识,选择了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有的小组选择了操场,有的选择了小广场。为了便于学习,在肯定了学生的选择之后,我把四个小组都集中到了操场。第二步,由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喷壶模拟降水。第三步,在组长的带领下,将收集在储水瓶里的“雨水”倒进量杯。第四步,读出“降水量”。

实验完成后我问学生:“你们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们兴致高昂地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我们的水撒了”、“我们的漏斗歪了”、“我们的雨量器被碰倒了” ……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耐心处理完这些问题之后,我又讲解了如何将测得的降水根据外套筒的面积换算成比较准确的降水量。这节课上完之后,由于课时紧张,我再也没有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然而,在我校进行的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测试中,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惊喜,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在这次阶段性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实验操作题(7分)

我校某地理小组进行了一次降水量的测量活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争论:

(1)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降水量的测量仪器——雨量器的简单示意图,说出该构造图中甲器材的名称: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操作时,就选择雨量器摆放位置、摆放姿态等问题,小明与小霞产生了争论。小明说:“应当将雨量器放在操场或小广场中间等较开阔的地方,并且平放”;小霞说:“应当放在屋檐下,那里的雨水多,如果有风的话还应当将雨量器倾斜尽可能地使其迎着雨水。”

你认为应如何选择雨量器的摆放位置及摆放姿态?(2分)

(3)为了较准确地获得数据,实验中还应当注意哪些方面?(4分)

原本以为学生对第(3)小题会束手无策,但出乎意料,学生作答的视角非常开阔多样,甚至远远超出了标准答案的覆盖面。例如有的学生这样回答:使用多个雨量器,取平均值;要及时测量,避免蒸发带来的误差;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雨量器歪倒;测量前应检查储水瓶是否干燥清洁;漏斗应深入漏斗口一定的距离,防止雨滴溅出而造成误差,漏斗应与外套筒紧密接触……,等等。

在批阅试卷过程中我一边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一边反思着自己的教学方式。这部分内容的成功源于实验,从实质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问的学习品行。这不正是课改提出的“关注过程”、“关注体验”的理念吗!我们常说地理知识源于生活,作为地理教师,应当善于发现这些切入点以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操场套筒降水量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套筒灌浆连接密实性检测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下课了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一种尾架套筒自动机械锁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