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地理课堂中有效设计问题的策略

2012-03-22浙江省奉化市奉化高级中学315500李明山

地理教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教师

浙江省奉化市奉化高级中学(315500) 李明山

也谈地理课堂中有效设计问题的策略

浙江省奉化市奉化高级中学(315500) 李明山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有很大的联系。而“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所以,地理课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就显的非常重要。

一、提问的原则

1.课堂提问要“因人发问”。提问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做到因人发问。教师的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注意针对性。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成绩优良的学生,提问的内容适当增加难度,但不超越大纲要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把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而使之易于回答,增进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时,千万不要急躁,而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认真思考。同时适当启发,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出来,避免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压抑,影响继续听课。

2.课堂提问要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即注意科学性。设计提问,首先应对教材或讲解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知识块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勾勒出知识链及网络,从而抓住本节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问题序列,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的中心突出,环环相扣。例如,在指导学习南美洲的气候特征、形成原因以及相应的水文、植被特征时,先引导学生阅读“南美洲政区图”、“南美洲地形、河流图”、“南美洲气候图”、“南美洲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等,从图中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列出下列图示:

3.课堂提问要“少而精”。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当,不能提得过多。如果一堂课提得问题过多、过碎,会使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造成重难点不突出。同时,过多的提问,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提问“少而精”,就是要求教师提问题时,要抓住教材中关键的问题来提,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来提,以及抓住学生易犯的典型错误来提。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时,可问“请联系生活实际,预习课文,归纳人类目前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在学习“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让学生区别地方时和区时的不同。

4.课堂提问要有梯度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同化理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认知的过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因此,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或者将比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容易的小问题,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横向拓展,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对地理事象的全面、深刻的认识。

例如,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教师可结合光照图,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

①在春分-夏至-秋分时段内,根据太阳直射点和晨昏线的移动,观察20°N的昼夜长短有什么特点?随着纬度增加,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有什么区别?

②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有什么变化趋势?在什么时候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③在该时段内,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又有什么特点?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又有什么变化趋势?南半球各纬度什么时候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④6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宁波昼夜长短有什么特点?昼夜长短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宁波和北京昼夜长短有什么区别?

此例中把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思考过程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有梯度性的小问题,逐级思考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最后通过一例题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就大大降低。5.课堂提问应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许多地理知识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也只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从中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如在讲述“常见天气系统”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将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结合起来讲述。如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这一内容,可结合点的区位因素,试分析本地区长途汽车站的布局原因。

二、几种有效设问的方式

1.借助直观方法,设置地理疑问。通过地理教具的演示,或通过地理实验演示,或借助课本的插图等,让学生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例如,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试说说我国不同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的区别。

2.连环套式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疑点,进行连环设问,将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时,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地球会有“沧海桑田”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叫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可分为哪些类型?它的能量来自哪里?有哪些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又有怎样的影响?

3.以错纠错式设问。对于教学中学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难点进行教学时,可在错误的前提下将学生卷入错误,再通过提问设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如在进行自然资源分类教学时,为检查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可先错问:“太阳风,地热流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往往回答:“是可再生资源。”然后再问:“自然资源应具备哪些两个属性?”此时学生方知“上当”,从而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4.反弹琵琶式设问。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为了进一步弄清知识的疑点,加深学生印象,可以围绕中心疑点从不同角度设问。如关于“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学时,大家都知道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出现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此时可以反问:“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转,会出现什么情况?”关于地球公转,可以设问:“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是变小,那么地球表面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课堂提问的几点注意事项

1.忌呆板平淡,缺乏创意。同样一个问题,如果问得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对学生就没有吸引力。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注意变式提问,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影响因素”时,如果这样问:假如我国地势是东高西低,那么我国的气候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回答这种问题不仅需要记忆力,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思维。

2.忌脱离重点,漫无目的。提问不是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提实质性问题,而是在细枝末节上绕圈子,为提问而设问。提问零碎,没有按照思维的过程设计问题,使问题缺乏层次。常常是一想起就问,一会儿问东,一会儿问西,这样会问得学生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进行精心准备和设计,忌满堂问。

3.忌问题模糊,难着边际。提出的问题不明确,含糊不清或有歧义。学生不懂得问题的意义,或理解成其它的意思,只好猜测,试探性地回答,甚至答非所问,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这就造成了思维和理解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目的。提问一定要明确清楚,使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正确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所谓含糊,一是指语意的含糊,二是指问题含糊。

4.忌居高临下,以问代罚。提问时摆教师的架子,以权威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提问。这种刻板、僵硬的气氛之下,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学生可能顾虑回答出错,因而不敢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对学生说:“快举手,谁不举手我就叫谁!”结果,很简单的问题,没有一个同学愿意来回答,都低着头,不敢正视老师。老师这种做法,实际是没有经验的表现。生硬的态度,古板的问话,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给学生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回答问题背上了包袱。有经验的教师的处理却有差别。他带着微笑对学生说:“同学们仔细想想,看谁能准确回答。”同学们很快就举起了手。平等发问,打消了学生的紧张感,消除了师生间的界限,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的教师因为某个学生出现纪律问题而故意提问刁难,而且加以批评。这样不但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利于所问问题的解答。

5.忌越俎代庖,自问自答。提出的问题中学生有一两个不能回答,教师就慌了手脚,怕影响时间和效果,干脆就自己回答,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学生不能回答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理解问题的意思,或没有认真思考,或学生胆小怯场不敢讲;有的教师表达不清楚;有的可能是问题太难,不易回答等。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进行周密的思考,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好不同的问题,特别是有些难度大的问题,应设计好一两套帮助学生理解的过渡性问题,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我们在课堂上应针对实际情况,根据获得的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提问。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了解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的难易,精心设计提问。对那些难度大的实质性问题,还应认真分析可能会出现几种回答,便于及时地提出一些应变性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6.忌放任自流、不予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不评价,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或者褒贬过度,夸大其辞。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这方面的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备课设计提问时,没有认真分析和周密思考。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可能会有几种回答?这些问题在提问以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知识性强的问题,自己要先弄清楚,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无法评价。学生回答提问,在一般情况下不外乎是:要么合乎要求,要么完全离开了问题的内容。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二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没有认真听,趁此机会去查看教案,或去板书,不能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到评价时,心中无数,无话可说。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