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思考

2012-03-20张慧霞刘继文

卫生软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预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陈 煜,刘 涛,马 玲,张慧霞,刘继文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法律文本,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1~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指导,要求基本涵盖教育部2004年颁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和专业介绍》中所指定的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疆医科大学结合教育部文件精神,于2010年启动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一轮的修订工作,现将部分成果与经验总结如下。

1 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

本次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努力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良好思想道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

本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参照国际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和国家执业资质的基本要求,结合自治区对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及新疆医科大学的定位和特色,坚持以下原则:①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②坚持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同步优化的原则。③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原则。④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⑤“坚持早接触专业知识,早接触服务对象和早接触工作环境”的课程设计原则。⑥坚持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统筹安排的原则。⑦坚持“注重能力、强化实践”的专业教育原则。

2 主要修订内容

2.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2.1.1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深入学习和领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基本内涵,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新技术,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切实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

2.1.2 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转变学生多年来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树立“成人教育”的思想,领会主动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专业学习目标,适应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形成自主学习观念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1.3 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树立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逐步推动课程整合,完善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保障机制,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在制度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2.2 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2.2.1 进行课程重组与优化

增加人文类等通识课程比重,增设前导课程和交叉课程,弥补学科条块分割和前后教学内容断裂、重复的缺陷,增强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自然衔接,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

2.2.2 搭建课程平台,重构课程体系

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搭建公共课程平台和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分别打通五年制专业和四年制专业公共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时数,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2.2.3 合理确定教学时数

以国家临床医师执业资质考试标准内容为基础,力求涵盖新疆多发病和特殊高发疾病防治的相关内容,对主干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与界定。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压缩必修课总学时数,增加选修课总学时数;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日趋科学合理。

2.2.4 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将技能培养由过去单纯的课内实验、实践(实验、见习、实习)综合向以临床基本技能、终身学习、沟通技能和技能学实验的形式开展,集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验比例达1:0.6,实现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2.2.5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将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活动和公益劳动等非限制性隐性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管理,扩大选修范围和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通过成立社团组织,开展科技活动,深入社区服务,参加技能竞赛等活动,增强各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科研基础和协作精神,使必修课—选修课—隐性课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 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课程开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整体上调了各专业的理论、实践课程比例,但是,与内地高校相比,在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开设方式上仍然有较大差距,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够,难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

3.2 总课时量过大,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足

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情况,思政课程学时数较大,公共课程平台共14门课程,其中思政类课程为6门,占了近1/2。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第一学年的1004学时中,思政类课程就占了近 1/4,而且基本为理论授课,形式死板、内容枯燥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总学时的下调,和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时间的要求形成冲突。

3.3 预科教育未能与医学教育形成良好衔接

医学专业民族预科教育不同于其它本科教育,它有其鲜明的特点,与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相比,其办学难度更大。在总结多年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对预科新生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滚动管理。预科学习结束时,用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医用汉语考试、人文素质教育3个标准考核来衡量,几年后,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汉语教学质量上效果显著。但是,学生在进入医学专业学习后普遍有“前学后忘”、语言能力“跟不上”的现象。

4 改进措施

4.1 科学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各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重新梳理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实验项目设置,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强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课程设计的内容要选取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能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毕业设计(论文)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4~5],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同时,应继续加强实验室开放、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临床实践基地建设。

4.2 优化专业课课程体系

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通过修订课程大纲、修改教案、调整学时分配、做好课程的归并和整合工作。在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课程内容脱节、重复的现象,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6]。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压缩理论知识,在尽量增加临床案例的同时还应体现学科近年来在课程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全面改善单向传输的“满堂灌”现象[7],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改革思政课程授课方式,通过购买网络通识课程平台、建立思政课程实践基地教学等方式鼓励激发学生对思政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压缩课堂授课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4.3 提升民族学生医学汉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在预科学习阶段,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丰富预科汉语课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顺利跨越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加大医学汉语授课学时。在预科结束进入专业学习后,实行全程汉语授课,但考虑到从学习语言到熟练运用理解需要一定的过程,对刚进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的少数民族学生,采用与汉族学生相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通过适当增加授课时数,放慢教学进程计划,使少数民族学生能顺利渡过专业学习适应期,夯实医学专业基础。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达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基本上达到同步。

[1] 魏 洁,农乐颁,许世华,等.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835-836.

[2] 翁妮尔.高校教学计划的运行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8.

3] 姚 君.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6.

4] 李学毅.我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经济学类专业办学特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16.

5] 赵 峰,陈 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6(5):55-57.

[6] 汪 敏,雷 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23.

[7] 张秀琴,李永平,刘云利.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管理[J].高教论坛,2010,(2):51-53.

猜你喜欢

预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跟踪导练(二)(6)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预科课程的态度与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