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邦“君权神授”的神话
——以《史记》为文本
2012-03-20王麦巧
王麦巧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714000)
浅析刘邦“君权神授”的神话
——以《史记》为文本
王麦巧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714000)
刘邦“君权神授”的神话介绍了其不同寻常的出身、长相、经历三方面。其功能表现为:一是刻画人物心理,创造独特氛围;二是反映君权神授的观念;三是揭示民俗文化心理的内核。
刘邦;神话;君权神授;民俗
神话属于口头民俗的一种,神话“所反映的内容是自然和社会,而支配自然和社会的是神和半神”[1]349。《史记》摹写了刘邦“君权神授”的神话,所反映的内容是社会,支配神话的却并非神或半神,而是人——刘邦。这些神话介绍了刘邦不平凡的身世、长相、经历等。通过对它们的观察,便不难发现,这些神话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对“君权神授”观念的肯定、对封建统治的维护。本文试图对刘邦神话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及其内核,进行简略的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一、表层结构:刻画人物心理,创造独特氛围
刘邦出身平民,“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后来却成就了帝王之业,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史记·高祖本纪》从神话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文章一开始描绘了一幅古朴神秘的民俗文化图景。在江苏沛县的大泽岸边,刘媪休息入梦,“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2]187。这是弥漫着神秘气氛的神灵崇拜情景。出身于农民、仅当过亭长的刘邦,在逐鹿天下的战争中,巧妙地利用神灵崇拜活动,宣扬自己是“真龙天子”。而且卖酒者的行为证明刘邦这一做法卓有成效。刘邦“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2]188。好酒好色的刘邦竟然是蛟龙的儿子,而刘季不过是他名义上的父亲而已。当这个神话流传当地时,刘邦的心情文章没有提及,留给读者去想象:或是得意,或是担心,拟或是期待?
相应于出身,文章描绘的面相图进一步强化了神秘色彩。相面是一种民间风俗,古人经常根据面相、身材断定人的福祸。从面相看,刘邦“隆准而龙颜”,“隆准”者尊贵为王,“龙颜”者帝王相也。吕公正是相中了刘邦的“状貌”,才自愿把吕雉嫁给刘邦。一个不见经传的老父相吕后说:“夫人天下贵人。”[2]189相孝惠说:“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2]189相鲁元亦贵,而吕后、孝惠、鲁元之所以贵者,是因为刘邦面相“贵不可言”。到底贵到什么程度?老父未言及,答案不言而喻。因此刘邦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2]189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真的能如老夫之言吗?
刘邦不仅出身、长相非凡,其经历更是带有传奇色彩。刘邦曾经“为县送徙骊山”,途中白蛇当道,刘邦挥剑杀了白蛇。白蛇是“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2]189。赤蛇斩白蛇的画面无非证明:蛟龙是赤帝,刘邦是赤帝之子。它预示着刘邦必定会亡秦,取而代之。因为秦起西北,为水德,色尚黑,秦始皇应该是一条黑龙。可是东南人都称他为白蛇或白龙,即秦始皇为白帝子。汉为火德,色尚赤,刘邦自命为赤蛇或赤龙,是赤帝子。至此,刘邦已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追随他的人也“日益畏之”。刘邦因此暗喜,而且变得自负起来。
斩白蛇的神话只是刘邦传奇经历之一,传奇经历之二是天子气的神话。气占是古代占卜术的一种,它认为,任何重大事件发生之前,相关的地点都会出现一定的征兆,时常表现为云气的变化。如果能把握云气中包含的信息,就能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秦始皇时,大批招揽神仙方术之士,仅“候星气者至三百人”[2]126。刘邦起事之后,秦始皇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2]190。古代的东南指淮水、长江、浙江下游一带,相当于现在的安徽、江苏、浙江省的部分地方。刘邦起兵于东南沛县,于是自以为秦始皇说的是他,因而“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2]190。但是屡屡被吕后找到,刘邦究其原因,吕后说:“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2]190吕后所说“云气”即天子气,头顶天子之气,当然必为天子。天子气的神话不过是刘邦用来提高身价的手段而已,可是周围的人却信以为真,沛中子弟“多欲附者”,怎不令刘邦“心喜”呢?
关于刘邦身世、长相、经历的描写因为这些民俗事象本身就具有神奇、令人着迷的外表形式,又由于这种民俗依然保持了古朴的形式外表,因而在表层展示了人物心理变化轨迹,创造出独特的氛围,为深层价值的揭示做好了铺垫。
二、深层结构:反映君权神授的观念
表层结构的编码并不是民俗描写的终极目的,深层结构的建构才是其根本。深层结构属于文艺民俗文化层的审美,它关注的是“凝聚在物化产品之中的物质文化与观念文化的走向,是生命的生存状态,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民俗文化心理的思考”[3]161。关于刘邦的出生、面相、经历的神话传说,追根溯源,其深层底蕴不能说与君权神授的观念无关。
按照君权神授的看法,帝王的地位和权力是由“天”赋予的。上天之所以将天命授予某个特定的人,是因为此人膺受天命降临人间,所以帝王的相貌非同常人。如黄帝,“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4]573不仅如此,炎帝的身世也非凡人可比,《帝王世纪》上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至于大禹,根据《礼纬》记载,“禹母修已吞薏苡而生禹,因为姒氏。”刘邦也不甘平庸,他是神交之子,是蛟龙的后代,因此他长得“隆准而龙颜”,而且有“天子气”。不同的是黄帝、炎帝、大禹的诞生神话,是上古神话在社会生活中自然的留存,刘邦的故事明显是根据这些神话编造出来的。黄帝、炎帝、大禹的神话“是以神化氏族部落领袖的方式来彰显天命下降于圣人的应然性与合法性的”[5]100。刘邦以龙神化自己,是因为刘邦的祖先有位叫刘累的,曾为夏帝孔甲豢龙。刘累相传是尧的氏族,刘邦也因此成为尧的子孙,他的血统也相应地变得高贵起来,其政权也就取得“天之所命”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天子,乃是天的长子或嗣子,即后世所说的太子。因此,原则上说,许多人都是天神之子,都有做天子的资格,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所谓德指的是天子替天行道,使政治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黄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十四人有德行,得以有姓。夏桀之时,“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2]37-38。纣王荒淫失国,周修德行善有天下。周厉王无道,天下叛之;周幽王“数欺诸侯,诸侯叛之”[2]82。当刘邦起事之时,秦二世当政。二世任用赵高,诛大臣,酷刑法,亦即神话所说“白蛇当道”。于此时,刘邦当仁不让,担当起“天子”的职责,拔剑斩白蛇,为天下除害,这是立德于天下。但是诛暴秦者并非只有刘邦一人,陈胜、项羽皆是秦末战乱中的豪杰。陈胜首先发难,揭竿而起,拉开了亡秦的序幕。可惜陈胜被叛徒庄贾所杀,功业未就。能与刘邦抗衡的是项羽,项羽是亡秦的主力,他“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是“近古以来未尝有也”[2]184。如果论功的话,项羽更有资格王天下。可惜,“项羽是秦始皇者流,以惨酷并天下,以强力霸诸侯,故人心不附而骤兴骤亡。”[2]153而刘邦顺应民心,知人善任,实行仁政,最终统一天下。
综上所述,刘邦既受命于天,又德行天下,天子之位,非他莫属。
三、原型层:民俗文化心理的内核
任何一个民俗事象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刘邦的神话只不过是外壳,精神意识则是民俗文化心理的内核,那么,刘邦神话的内核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在神话想象中,总是暗含有一种相信的活动。没有对它的对象的实在性的相信,神话就会失去它的根基。”[6]96刘邦神话说明一件事:刘邦是真龙天子,它建立的根基是人们对龙神话的相信,对龙的崇拜。人们崇拜某物,一定是由于人们认为该物有某种特殊之处,能够给人们带来某些好处。龙崇拜的产生也是如此。把龙当作保护神,是龙崇拜的最原始的文化含义之一。人们崇拜龙,把它当作保护神,是因为他们认为龙具有避邪御凶的作用,能使他们起居平安、吉祥幸福。刘邦利用人们的这种崇拜心理,把神话当做政治宣传的工具。因为要取得天下,首先要取信于民,从舆论上取得先机,更进一步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在那个迷信的时代,惟有神才能得到臣民的崇拜和信赖,从而心甘情愿地服从统治。因此,以神话来神化自己,应该说是最佳选择。刘邦的神话宣传策略应该是卓有成效。武负、王媪等老百姓把他当神看,樊哙、曹参、萧何等手下对他死心塌地,沛中子弟追随他,楚怀王称他是“素宽大长者”,遣他“西略地”,从而先入定关中,“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刘邦威信的提高,韩信、陈平、张耳等都改投刘邦,连项羽的手下大将魏豹、英布等都先后投在刘邦的麾下。于此时,刘邦的宣传策略取得圆满成功。
与刘邦相比,陈胜也有鸿鹄之志。起事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谶语大造舆论,与刘邦“君权神授”的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谶语是我国古代的政治预言,假托上天旨意或鬼神显灵等寓示人们所期待、所关心的前景和未来。陈胜的“大楚兴,陈胜王”谶语果然不负厚望,起到了号召民众,鼓舞士气,树立权威的作用。但是,陈胜的谶语比起刘邦的神话不可同日而语,一是传播的范围窄,影响面小,只限于起义军。二是没有利用当时人们的心理,从思想深处说明“陈胜王”的必然性与合理性,难以赢得众望。比起刘邦、陈胜,项羽则缺乏政治手腕。起事前,没有做任何宣传,虽然靠自己的实力称霸天下,可由于暴虐,失去民心,将相叛离,导致失败。
龙的原型是蛇,龙祟拜是从毒蛇禁忌转变而来的。毒蛇是五毒之首,攻击能力很强,一旦被它咬伤,如不采取紧急救助措施,任何生灵都有迅速丧失性命的危险。因此,人们对蛇产生敬畏与禁忌:不能冒犯、亵渎,不能惹它生气,否则就会招致灾祸。这样一种精神意识,可以为刘邦建立威严,产生震慑力。刘邦知道,觊觎皇位的不止他一个人。陈胜、项羽都曾称王天下,他的手下彭越、英布也想称王,韩信虽没付之行动,心里未尝没有这样的念头。在群雄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刘邦利用龙吓唬大家,保护自己。意思是他是真龙天子,是不能冒犯、亵渎的,否则会招致灾祸。久而久之,这种禁忌就成为大家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刘邦也因此达到了他的目的:把“异己”的力量转化成了“顺己”力量。
作为一个政治家,刘邦无疑是成功的,他的神话宣传使他建立了威信,赢得了信任,为他登上宝座、巩固统治奠定了基础。
[1]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张大可.史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3]赵德利.文艺民俗美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4]张大可,邓瑞全,许盘清.史记疏证卷一·五帝本纪[M]//安平秋,杨福平.逐鹿中原.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李友广.先期天命观念溯源[J].理论界,2009,(2):99-101.
[6][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On Liu Bang’s Myth of“Divine Right of Kings”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WANG Mai-qiao
(School of Humaniti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Liu Bang’s Myth of“Divine Right of Kings”involves three aspects:his unusual family background,appearance and experiences.Its functions are in the different aspects as follows:First,i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s’psychology and creates the special atmosphere.Second,it shows the ideas of“Divine Right of Kings”.Third,it reveals the essence of the folk culture.
Liu Bang;myth;Divine Right of Kings;folk-custom
I206
A
1009—5128(2012)03—0046—03
2011—01—17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0JK092);渭南师范学院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QDZD1107)
王麦巧(1965—),女,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责任编辑 詹歆睿】